夕阳的余晖透过门面窗户,在刚摆放好的桌椅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余晚星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初具雏形的小吃铺,心里却在盘算着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到底卖什么,才能既发挥灵泉水食材的优势,又能快速吸引顾客,在镇上站稳脚跟。
她拉过一张长凳坐下,从布包里掏出那个记录着经商规则的小本子,翻到空白页,开始认真梳理。首先,门面位于菜市场附近,目标客群主要是早起买菜的居民、周边商铺的店员,以及偶尔路过的行人。这些顾客的需求很明确:实惠、美味、方便快捷,而且大多集中在早餐和午餐时段,晚餐的人流量会大幅减少。所以,小吃铺的经营重心必须放在早餐和午餐上。
确定了经营时段,接下来就是品类选择。余晚星在心里逐一筛选:面条、馄饨虽然受欢迎,但制作过程相对复杂,出餐速度慢,以她和未来帮工两人的人手,恐怕难以应对高峰期的客流;馒头、花卷过于普通,缺乏特色,很难在众多商铺中脱颖而出;糕点、甜品受众较窄,且制作成本高,不符合“实惠”的定位。
排除了这些选项后,余晚星的目光落在了“包子、粥品、凉拌菜”上。包子做法相对简单,可以提前做好生胚,早上直接蒸制,出餐速度快;粥品熬制方便,一次能煮一大锅,适合批量供应;凉拌菜可以提前制作好,放在保鲜的容器里,顾客点单后直接装盘,省时省力。这三类小吃不仅符合目标客群的需求,制作流程也能适配有限的人手。
更重要的是,这三类小吃都能最大程度发挥灵泉水食材的优势。包子的馅料加入灵泉水,可以让肉质更鲜嫩、蔬菜更爽口;粥品熬制时滴入灵泉水,能让粥体更绵密香甜;凉拌菜的酱汁用灵泉水调制,能提升菜品的清爽口感。凭借这独特的口感,一定能吸引顾客前来品尝。
余晚星越想越觉得可行,她立刻在小本子上写下“包子、粥品、凉拌菜”三个品类,然后开始细化具体的种类。包子选择经典的猪肉大葱馅和韭菜鸡蛋馅,这两种口味受众广,不容易出错;粥品则主打小米粥和南瓜粥,都是家常口味,营养丰富,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顾客;凉拌菜先从最简单的凉拌黄瓜和凉拌海带丝做起,后续再根据顾客反馈增加品类。
确定了品类后,余晚星心里豁然开朗。她站起身,走到后厨,想象着未来在这里制作小吃的场景:蒸屉里冒着热气,香喷喷的包子一个个饱满诱人;大铁锅里的粥咕嘟咕嘟地翻滚,散发着浓郁的米香;案板上摆放着清爽可口的凉拌菜,色泽鲜亮。她仿佛已经看到了顾客们满意的笑容,听到了他们对小吃味道的夸赞。
就在余晚星沉浸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时,门外传来了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她以为是路过的行人,没有在意。可脚步声在门口停了下来,接着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哟,这不是余大妹子吗?听说你要开小吃铺,这是在琢磨卖什么呢?”
余晚星抬头一看,门口站着的正是隔壁的石老三。他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眼神却在小吃铺里四处打量,显然是来打探消息的。余晚星心里一紧,脸上却不动声色,笑着说:“原来是石大哥啊,我打算卖些包子、粥品和凉拌菜,都是些家常小吃。”
石老三眼睛一转,说道:“包子、粥品、凉拌菜?这些东西镇上到处都是,你确定能卖得出去?”他语气里带着一丝嘲讽,显然不相信余晚星能把小吃铺开好。
余晚星没有理会他的嘲讽,平静地说:“我做的小吃味道还不错,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石大哥要是没事,我还要忙着准备开业的事情,就不招待你了。”
石老三碰了一鼻子灰,心里很不舒服,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悻悻地离开了。看着石老三的背影,余晚星心里清楚,石老三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以后少不了要给她找麻烦。但她没有时间多想,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调试好食材的配比,为开业做好准备。
她深吸一口气,关掉门面的大门,转身朝着家里的方向走去。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她需要在空间里反复试验,不断调整,才能做出最完美的小吃。而这仅仅是个开始,后面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