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气还没完全散去,余晚星就挎着装有6斤混装面粉的竹篮出了门。按照约定,每周一她都要给吉祥点心铺送面粉,这次出门前,她特意让许明留在家里盯着院门——自从上次黑袍人在镇上蹲守,她总担心家里会被盯上,多个人照应也能安心些。
她依旧走的是偏僻小路,路面被晨露打湿,有些滑。深秋的风卷着枯草碎屑,打在脸上凉丝丝的,余晚星却没心思在意这些,满脑子都在回想昨天张叔的话——黑袍人已经开始用威胁的手段追查供货人,要是再找不到突破口,说不定真会对张叔的铺子下手。她攥紧竹篮把手,心里暗暗盘算:得尽快想办法减少和张叔的直接接触,最好能再拓展个不用露面的供货渠道,可一时半会儿又想不出合适的路子。
赶到吉祥点心铺时,王掌柜已经在侧街等着了,手里还拿着个刚出炉的肉包子。“余丫头,你可算来了!”王掌柜笑着把包子递过来,“这是用你上次送的面粉做的,昨天一天卖了三百多个,就是有客人说,要是面能再细腻点,包子能更软乎。”
余晚星接过包子,咬了一口——面皮确实比普通面粉做的软,但混了七成普通面粉,还是能尝到些许粗粝感。她正想顺着话茬说“下次再调整下比例”,就听王掌柜叹了口气:“说起来也难,镇上哪有好细粮啊?外地运来的小麦粉,不仅要多花两文钱一斤,运过来还得好几天,新鲜度差远了,做出来的点心总差口气。我要是能找到稳定的优质细粮货源,生意肯定还能再上一个台阶。”
“优质细粮?”余晚星心里一动,停下咀嚼的动作,“王掌柜,您是说镇上缺好的小麦粉?”
“可不是嘛!”王掌柜点点头,语气里满是无奈,“普通农户自家磨的粉,杂质多、口感糙;镇上粮铺卖的细粉,都是从外地批的,又贵又不新鲜。别说我这点心铺需要,就是普通人家,也想给孩子买点好面做馒头,可没地方买啊。”
余晚星没再多问,把包子吃完,接过王掌柜递来的30文面粉钱,又简单核对了交接凭证,就转身往张叔铺的方向走——她得去送些零售蔬菜,顺便和张叔商量下后续的应对办法。可王掌柜的话,却像颗种子,在她心里扎了根:镇上缺优质细粮,这不正是个新的变现机会吗?空间里种的小麦,磨出的精粉又细又香,要是能做成产品卖出去,说不定比禽肉、蔬菜还赚钱。
走到张叔铺门口,就看到铺子里围着几个顾客,正和张叔说着什么。余晚星刚想进去,就听到一个大婶的声音:“张叔,你这有没有更细腻点的面啊?我家小子最近不爱吃饭,就想吃软乎乎的馒头,可粮铺买的面做出来的馒头,还是有点糙。”
另一个顾客也跟着附和:“是啊张叔,要是有好面,多花点钱我也愿意买,给孩子补补身子。”
张叔无奈地摆摆手:“我也想进点好面啊,可镇上哪有货源?外地的细粉又贵,我这小铺子进回来也卖不动,你们再等等,我再帮你们打听打听。”
听到这话,余晚星心里的念头更清晰了——王掌柜的需求,加上普通顾客的诉求,足以说明镇上的优质细粮缺口确实存在,而且不小。要是能抓住这个机会,不仅能多一条变现渠道,还能减少对禽肉、蔬菜的依赖,降低被黑袍人追查的风险。
她等顾客走得差不多了,才走进铺子里,把装蔬菜的竹篮递给张叔:“张叔,今天送了点菠菜和芹菜,您看看。”
张叔接过竹篮,压低声音问:“黑袍人没跟来吧?你路上没遇到什么事吧?”
“没遇到,我绕了远路。”余晚星摇摇头,也压低声音,“张叔,我刚才在王掌柜那,听说镇上缺优质小麦粉,刚才来您这,又看到顾客问有没有好面做馒头,您说,要是我做些好面制品卖,会不会有市场?”
张叔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你有好面粉?要是真有,肯定有市场!现在镇上谁家不想给孩子吃点好的?不过你可得注意,好面粉比普通面粉扎眼,要是来源说不清楚,更容易引起怀疑。”
余晚星心里也清楚这一点——空间精粉太特殊,直接卖粉肯定不行,得想办法做些伪装。她刚想和张叔再细聊,就看到铺子里的伙计匆匆跑进来,对着张叔小声说了句:“掌柜的,上次那个穿黑袍的人,又在铺子对面的巷口转悠了。”
余晚星心里一紧,赶紧往铺子门口看了一眼,虽然没看到黑袍人的身影,但还是下意识地往后退了退,躲到了货架后面。张叔也脸色一变,对着余晚星说:“你赶紧从后门走,别被他看到了。细粮的事,你回家再好好琢磨,安全第一。”
余晚星点点头,没再多说,从铺子后门绕了出去,快步往家走。路上,她一边警惕地观察身后,一边在心里盘算:做细粮制品可行,但怎么伪装来源、怎么控制产量、怎么避免引起黑袍人的注意,这些都得仔细规划。可就在她走到村口时,突然看到一个穿黑袍的人,正和村里的李婶说着什么,李婶的目光,还不经意地往她这边扫了一眼。余晚星赶紧低下头,快步往家跑——黑袍人竟然找到村里来了,还和李婶搭话,他是不是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