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多面体那细微的脉动变化转瞬即逝,重新恢复了那亘古不变的、稳定的规则“呼吸”。但它那短暂的“注视”,如同在凌薇残响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石子,涟漪虽已平复,感觉却烙印了下来。这座文明墓碑,并非完全的死物,它似乎对“变化”,尤其是代表着“新生”与“可能性”的变化,存在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感应。
而变化的源头,正是那枚金色初火石子表面,因与新生意念共鸣而诞生的淡金色“种子”。这“种子”散发着微弱却坚定的活性,它与周围废墟的死寂,与黑色多面体记录的无数失败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凌薇的残响将注意力从同源先辈的绝望记录中收回,聚焦于眼前这唯一的、闪烁着微光的“变数”。她意识到,这或许是她们,乃至所有沉沦于此的文明意识残响,等待了无数岁月的……钥匙。
但钥匙需要锁孔。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广场中央的黑色多面体。这一次,不再仅仅是感知其散发的庞杂信息流,而是尝试以那淡金色“种子”为媒介,去理解、去沟通这由无数文明遗产凝聚而成的规则奇观。
她小心翼翼地引导着一丝源自“种子”的、混合了初火秩序与新生意念韧性的微妙波动,如同探出的一根无形触须,缓缓靠近黑色多面体。
没有遭到排斥。
那黑色多面体光滑的表面,在接触到这丝波动的瞬间,仿佛水面般泛起了细微的涟漪。紧接着,一股更加有序、不再混乱庞杂的信息流,被引导着,流淌入凌薇的意识。
这不再是文明终结时的绝望哀嚎与失败记录,而是……知识。是关于这片被称为“寂灭之域”的虚无维度的规则解析,是无数文明尝试过的、各种对抗虚无与惰性规则的理论模型、技术蓝图以及失败原因分析!
这些知识依旧残缺,但经过了黑色多面体某种机制的梳理,变得更具条理,仿佛一座向后来者开放的、浩瀚的图书馆或数据库!
凌薇的残响沉浸在这知识的海洋中。她“看”到了先行者们对“寂灭之域”惰性规则的无数种假设和验证,从最基础的维度常数测量,到涉及概念层面存在的哲学思辨。她“看”到了各种匪夷所思的脱离方案:有试图制造巨大“规则落差”引发维度弹射的,有尝试在虚无中寻找“规则纤维”编织通道的,甚至有文明提出将自身转化为与惰性规则同频再寻求突变的疯狂构想……
绝大多数方案后面,都标注着冰冷的“失败”、“理论证伪”或“执行过程中断”。
然而,在这些浩如烟海的失败记录中,凌薇那经过淬炼的“观测者”视角,捕捉到了一个被反复提及,但似乎从未有文明真正成功实践过的核心概念——
“规则基板”。
根据数据库中的描述,这片“寂灭之域”并非绝对的“无”,它存在着底层规则,只是这些规则极度“惰性”,倾向于维持一种“绝对平衡”或“热寂”状态。任何“活性”(包括能量、物质、意识)的进入,都会被视为需要被抹平的“涨落”。
而“规则基板”,理论上是这片维度底层规则的承载结构或者 “操作系统” 。如果能够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 “重写” 这片基板的局部规则,就有可能创造出允许“活性”存在的稳定区域,或者打开通往其他维度的、不受惰性规则侵蚀的通道。
无数文明都曾试图寻找或接触“规则基板”,但最终都失败了。数据库中的结论倾向于:“规则基板”层级过高,与常规的物理、能量甚至概念层面都存在难以逾越的隔阂,以其为突破口,近乎悖论。
但凌薇看着意识中共生体内部,那枚散发着淡金色光晕的“种子”,一个大胆的念头不可抑制地涌现。
这枚“种子”,是古老秩序火种与纯粹守护意念的共鸣产物,其本质似乎就触及到了某种非常底层的规则。它之前能形成“概念锚点”抵抗虚无侵蚀,或许就是因为其在一定程度上,绕过了常规的能量和物质层面,直接与维度的底层规则发生了微弱的交互?
那么,能否以这枚“种子”为探针,以黑色多面体这座凝聚了无数文明智慧与规则的“数据库”为算力支撑和 “接口放大器” ,去尝试……逆向定位甚至 “触摸” 那传说中的“规则基板”?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构想!之前的文明,要么自身科技树未曾点到这个方向,要么缺乏像“种子”这样特殊的、能与底层规则产生亲和性的“钥匙”。
凌薇立刻将这个想法通过意识连接,传递给了黑色多面体。她不确定这座沉默的墓碑是否会回应她的“僭越”之举。
短暂的沉寂后,黑色多面体的规则脉动再次出现了变化。这一次,不再是细微的调整,而是整个多面体的旋转缓缓停止,其表面那光滑如镜的黑暗,开始如同水银般流动起来,逐渐显现出内部无数交织、变幻的规则符文与几何结构的虚影!
它同意了!或者说,它认为这个基于“种子”的新方案,具备一定的推演价值!
一股远比之前庞大、精纯、且高度有序的规则力量,从多面体中涌出,温和地包裹住了凌薇的共生意识体,尤其是那枚淡金色的“种子”。这股力量并非强行控制,而是如同一个强大的辅助运算单元,将凌薇的意识和“种子”连接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由无数文明规则模型构建的虚拟推演环境之中!
在这里,时间流速仿佛被扭曲。凌薇的“观测者”视角被放大到了极致,她“看”到了由数据流构成的、模拟出的“寂灭之域”的底层规则结构,那是一片无边无际、由无数灰色线条编织而成的、看似静止实则蕴含着恐怖同化力量的“网格”。
而代表“种子”的那点淡金色光芒,在这片灰色的规则网格中,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醒目。
推演开始。
“种子”的光芒,在凌薇意识的引导和黑色多面体力量的辅助下,开始小心翼翼地触碰那些灰色的规则线条。
起初,毫无反应,光芒如同水滴落入沙漠,瞬间被灰色的“惰性”吞没。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灰色的网格固若金汤。
但凌薇没有放弃,她不断调整着“种子”波动的频率、强度、以及其中蕴含的秩序与守护的“信息特质”,黑色多面体则提供着海量的失败案例数据作为参考,排除错误路径。
不知在虚拟推演中过去了多久,仿佛经历了千万次实验。
终于,在“种子”散发出一种极其特定的、混合了“存在宣告”、“秩序稳态请求”与“无害共生”意念的复合波动时,那接触到的灰色规则线条,第一次,没有立刻将其同化,而是产生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几乎无法察觉的反馈涟漪!
这涟漪并非接受,更像是一种……识别?识别出这缕波动,与这片维度固有的、纯粹的“惰性”与“否定”,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有效!
凌薇精神大振,黑色多面体的规则脉动也似乎加快了一丝。
推演继续深入。她们开始尝试利用这微弱的反馈,像解码一样,去理解灰色规则网格的“语法”和“词汇”,去定位那可能存在的、“规则基板”的访问节点或 “写入接口”。
进程极其缓慢,如同在黑暗中用发丝雕刻一座大山。
但希望,第一次以如此清晰、具备可操作性的方式,呈现在了面前。
然而,就在推演逐渐步入正轨,对灰色规则网格的解析取得初步进展时——
虚拟推演环境之外,现实中的那片灰白虚无之海,那之前被规则孤岛惊退的潜藏猎食者,似乎感应到了黑色多面体内部聚集的、异常活跃的规则力量,以及那枚“种子”在推演中不断尝试与底层规则沟通时散发出的、越来越清晰的“特殊气息”。
一股远比之前更庞大、更凝聚的恶意,混合着贪婪与暴戾,如同苏醒的深海巨兽,从虚无的深处,缓缓锁定了这座文明的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