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老城区的槐树叶被雨水冲刷得发亮,水珠顺着叶脉滚落,在青石板路上砸出小小的水洼。管网改造完工后,施工重心转向了老招牌修复和景观带建设,临时办公点的帐篷前,多了块新的施工进度公示板,上面用红笔标注着“景观带基础施工:30%”“老招牌修复:50%”,每天都有住户凑在板前,踮着脚看自家门前的施工进度。
陈明一早便到了工地,刚走到东街口,就见王启年正带着几个工人,围着张记杂货铺的老招牌忙活。张老爷子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块抹布,时不时上前叮嘱:“小心点,这招牌上的‘张记’两个字是我爹写的,可别刮花了。”
工人师傅笑着应道:“张大爷您放心,我们用的是软毛刷,蘸着温水慢慢擦,保证不损坏字迹。”
王启年见陈明过来,直起腰迎上去:“陈县长,您来啦。老招牌修复得挺顺利,现在已经修完五十多块了,剩下的月底前能全部完工。”
陈明走到招牌下,仰头看着。只见工人正用小铲子细细剔除招牌边缘的朽木,再用腻子填补缝隙,最后刷上一层清漆,原本斑驳的木招牌渐渐显露出深褐色的木纹,“张记杂货铺”五个字经过擦拭,墨色依旧饱满。
“做得不错,就得这样修,既要修得结实,又要保住老味道。”陈明点点头,刚想说话,就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老张,你这招牌修得挺精神啊。”
回头一看,李泽岚正沿着青石板路走来,身上穿的浅灰色衬衫沾了点泥土,显然是刚从别处的工地过来。“李书记,您怎么来了?”陈明连忙迎上去。
“过来看看进度,顺便听听老百姓的想法。”李泽岚笑着走到张老爷子身边,弯下腰跟他打招呼,“张大爷,这招牌修完,是不是比以前亮堂多了?”
张老爷子见是李泽岚,连忙站起来:“李书记来啦!可不是嘛,这修完跟新的一样,还没丢了老样子,我看着心里就舒坦。”
李泽岚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坐下,又转头对王启年说:“老招牌是老城区的根,修的时候多问问住户的意见,他们心里都装着对老街的念想,别只顾着赶进度。”
“您放心,李书记,每块招牌修复前,我们都跟户主确认过方案,保证按他们的想法来。”王启年连忙应道。
李泽岚点点头,又看向街对面的空地:“景观带那边动工了吧?我听说刘教授的学生还在这儿盯着,咱们过去看看。”
几人穿过两条小巷,就到了景观带的施工区域。这里原本是条废弃的小巷,堆满了杂物,如今杂物已经清理干净,工人正在用锄头平整土地,刘景明教授的学生小林则蹲在一旁,手里拿着图纸,时不时站起来比划着。
“李书记!陈县长!”小林见两人过来,连忙起身,“您看,我们按刘教授的要求,把这里的地势稍微垫高了些,以后种上槐树,既能遮阴,又能和老城区的槐树呼应。那边还留了块空地,打算建个小亭子,用老砖老瓦砌,跟周围的老房子风格统一。”
李泽岚走到堆着老砖的地方,拿起一块青灰色的老砖,摸了摸砖面上的纹路:“这砖是从拆迁的老房子上拆下来的吧?用老砖好,看着就有年代感,老百姓见了也亲切。”他又指着图纸上的花池位置,“这里的花池,打算种什么花?”
“还没定呢,”陈明接过话,“打算问问住户的意见,他们喜欢什么就种什么。”
正说着,李明带着南巷的几户住户走了过来。为首的是南巷的老郑,他手里拿着几张画纸,看到李泽岚也在,有些拘谨地停下脚步:“李书记,陈县长,我们几户街坊凑在一起,琢磨着景观带里能不能加些东西,就画了几张图,想让您给看看。”
“快拿来我看看。”李泽岚伸手接过画纸,仔细看着。纸上画着石凳、花池,还有几个小孩在树下玩耍的场景,线条虽然简单,却透着满满的生活气息。“老郑,你们这想法很好啊!”李泽岚笑着把画纸递给陈明,“景观带本来就是给老百姓建的,就得按你们的需求来。你们想种什么花,想要什么样的石凳,都跟王总和李明说,咱们一起商量着办。”
老郑没想到李书记这么随和,脸上的拘谨消了大半:“真的?那我们想在花池里种点月季花,再种些薄荷,夏天能驱蚊,还能泡水喝。石凳想做得宽一点,老人孩子都能坐。”
“没问题!”李泽岚当场拍板,“花苗和石凳的事,王总负责落实;以后花池的打理,就交给你们几户街坊,算是咱们共同的‘责任田’,怎么样?”
老郑高兴地搓着手:“太好了!我们保证把花池打理得漂漂亮亮的,不让您和陈县长失望!”
“这不是为了我们,是为了你们自己住得舒服。”李泽岚笑着说,又转头对李明交代,“以后每条街巷都找几个住户代表,每周开个碰头会,施工上有什么问题,景观带想加什么设施,都让他们畅所欲言,咱们不能闭门造车。”
“明白,李书记,我这就去安排,今天下午就把各街巷的代表都召集起来。”李明连忙应下。
李泽岚又在工地上转了转,走到西街李奶奶家门口时,特意停下来问:“李奶奶在家吗?上次水管的事,没再出问题吧?”
李奶奶正坐在门口择菜,见李泽岚过来,连忙放下菜篮子:“李书记来啦!水管修得好得很,再也没漏过水,谢谢你们还记挂着。”她指着院里的月季花,“你们看,我这花长得多好,等景观带的花池建好了,我就移栽几棵过去,跟街坊们的花凑在一起。”
“好啊,到时候咱们老城区就是花的海洋了。”李泽岚笑着说,又叮嘱陈明和王启年,“施工的时候多注意,别再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有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让老百姓寒心。”
“您放心,李书记,我们都记着呢。”陈明和王启年齐声应道。
离开老城区时,李泽岚看着街上忙碌的工人和悠闲散步的住户,对陈明说:“老城区改造,看着是修房子、建景观,其实是在修民心。老百姓满意了,咱们的工作就好做了。对了,绿源集团那边有消息了吗?”
“正要跟您说呢,”陈明连忙说,“早上县委办公室小张打电话,说周总派人送来了投资意向书,还说想下周过来签合同!”
“太好了!”李泽岚眼睛一亮,“这可是咱们工业园的第一个大项目,一定要做好准备。下月初市里有招商会,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去,再招几个项目回来,争取把工业园打造成张北的经济支柱。”
“好!我这就去准备招商材料,把咱们张北的优势都整理出来。”陈明干劲十足地说。
接下来的几天,陈明一边盯着老城区的施工,一边忙着准备招商会的材料。他和周伟一起,整理了张北的农产品资源、土地政策、交通优势,还制作了宣传册,里面不仅有工业园的规划图,还有老城区改造的进展照片——张老爷子在修复后的招牌下微笑,李奶奶在院里浇花,工人在景观带平整土地,每一张照片都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陈县长,你看这张照片怎么样?”周伟拿着一张李泽岚和老郑等人讨论景观带设计的照片,“这张能体现咱们县里干部和老百姓一起做事的样子,企业看了肯定觉得咱们务实。”
“就用这张!”陈明笑着说,“招商不仅要讲政策、讲优势,还要讲人情味,让企业知道,来张北投资,不仅能赚钱,还能感受到咱们张北的温度。”
八月初,张北县招商团如期参加了市里的招商会。招商会现场,张北的展位前围满了人,不少企业代表都被宣传册里的老城区照片吸引了,纷纷询问老城区改造和工业园的情况。
“陈县长,你们老城区改造真是用心了,”一位做文旅投资的企业代表拿着宣传册,对陈明说,“我觉得老城区改造后,很有潜力打造成文旅项目,我们想跟你们谈谈合作。”
陈明连忙说:“太好了!我们也有这个想法,等这次招商会结束,您来张北看看,咱们详细聊聊,还能看看老城区的实景。”
另一边,李泽岚正在和一家纺织企业的老板交谈。这家企业想在张北建一个生产基地,利用张北的劳动力资源。李泽岚详细介绍了张北的劳动力情况和优惠政策,还特意提到了老城区改造带来的变化:“我们不仅要发展经济,还要让老百姓住得舒心。您要是来投资,就能看到,咱们张北的干部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做事,也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
企业老板听得很认真,频频点头:“李书记,你们的诚意我感受到了,回去后我就跟团队商量,尽快给你们答复。”
招商会结束时,张北县一共收到了八份投资意向书,涉及农产品加工、纺织、文旅等多个领域。李泽岚和陈明坐在回程的车上,脸上都带着笑意。
“这次招商会收获不小,”李泽岚说,“不过不能掉以轻心,接下来要跟企业好好对接,把意向变成实际投资。绿源集团的周总下周来签合同,到时候咱们请他来老城区看看,让他亲眼看看咱们张北的变化。”
“好啊,”陈明笑着说,“让他看看,来张北投资,不仅能获得回报,还能参与到这么有意义的事里来。”
回到张北,两人先去了老城区。景观带的小亭子已经砌好了一半,老砖老瓦垒起的亭柱透着古朴的气息,老郑正带着几户街坊在花池里栽花苗,见李泽岚和陈明过来,连忙招手:“李书记,陈县长,你们看这花苗多精神,过不了多久就能开花了!”
李泽岚走到花池边,看着嫩绿的花苗,又看了看远处修复一新的老招牌,轻声对陈明说:“你看,这就是咱们想要的张北——有老味道,有新生活,老百姓过得踏实、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