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便如此说好了,基会在颍川这里留下几个家仆,为你提供所需药材和钱财。”
“而郭郎,则要遵守承诺。我不做监督,全凭君自觉,可能做到?”
袁基伸出右手,做出拉钩的举动。
郭嘉虽然不明白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但也伸出了右手。
二者的手贴近时,袁基的小拇指勾上去。
他带着郭嘉玩了一个十分幼稚的拉钩游戏。
不过看着郭嘉咧开的嘴,似乎他还挺喜欢这个游戏的。
“如此,便算作约定。基也需要回返汝南了,君可要好好治病,服药不可间断。”
袁基最后再揉揉小郭嘉的脑袋。
揉得郭嘉心里有点酸酸的。
——大恩不言谢。
虽然袁基没要求他什么,但郭嘉已经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名为‘报恩’的种子。
今日的经历太过梦幻,这可叫他如何淡忘啊!
此后他郭嘉恐怕是会时时想起这个突然出现的袁善人了,可叹可叹啊……
掩饰着心中的不舍,郭嘉笑着同袁基说:
“小子郭嘉,拜谢袁君。嘉这就告辞了。”
郭嘉十分端正地拜别袁基,顶着他的小鸟窝头。
袁基也有些不舍,虽然只短短相处一晚上,但郭嘉实在是个令人喜爱的少年。
可惜可惜,只能慢慢等着人才长大了。
不过人也不能贪心,目前他文已经有了贾诩和荀攸,对于目前的局面来说,两人实在是绰绰有余。
对于荀彧、郭嘉等人,袁基期待着他们到达出仕的年纪,能展现出各自的风采。
而他自己,也要准备回洛阳开始面对他的挑战了。
挥别郭嘉,袁基同荀采回到了汝南。
其实他回来也不是因为有什么重要的事,只是由于婚假还没过完。
袁基当然要踩着日期底线回洛阳——
工作少说要做一辈子,能歇一天就歇一天。
再说,日后同荀采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最起码,在对方刚刚嫁给他的时候,他得尽到陪伴的责任。
如今袁氏内部,袁隗依旧赋闲在家,重心转移到袁氏宗族的事情上。
袁绍继续开始他漫长的三年孝期。
袁术不准备守三年孝期来养名,以月代年,他早早就守完了三月孝期。
如今被举孝廉,在朝中任着郎官,等待下一步迁任其他职位。目前暂定的未来职位是长水校尉。
袁基闲来无事便带着荀采出门‘踏秋’。
他准备教会荀采骑马。
古代的士族女子被要求端庄有礼,所以几乎不会学习骑马射箭。
但袁基不这么认为,他不会去约束荀采端庄,他认为骑马是个很实用的出行技能,危机时刻亦是逃跑保命技能。
若是刘·跑跑·备能够教会妻子骑马,也许就不会跑丢好几任妻子了。虽说有部分被找回,那也只能说明蜀汉的武将比较给力。
虽说他不至于时常逃跑,但也算有备无患。
荀采的悟性极高,几天时间便能骑得有模有样。
看着晴日下飞扬雀跃的身影,袁基也体会到了自由之感。
他有时也会同荀采静静地散步。
一路上他采了几片枫叶。
他选了几个十分标准的枫叶,大大小小都有,拿回去压于石板下。
他给了荀采一个。
虽然这个时代无书可用书签,但也算作一个小小的装饰,摆在书桌上仿佛染上一丝秋色。
他也给了典韦一个,虽然典韦不知道它能干什么,但还是兴高采烈地收下了。
他还随信附送一个——给远在洛阳的贾诩。
贾诩收到后,也摆在了书桌上。
随后整个人都充满了干劲,这段时日,他简直同之前得过且过的姿态判若两人。
袁基的小团体成员虽然已经习惯于他时不时准备的“小礼物”,但每一次得到后依旧十分欣喜。
这是小小的枫叶吗?这是主公对我们的挂念和爱啊!
第一次收到“爱”的荀攸也很开心,这是袁基去颍川接他的时候递给他的。
同样的,郭嘉那里他也遥赠了一份,让家仆送过去。
荀彧的则是当面递给他的,荀彧亦是欣然收下。
也许这枫叶不是什么贵重之物,亦不能代表什么,甚至也不知能保存多久。
但这是袁基郑重递给他们的,于是便平添了一分仪式感,使得手中的枫叶比起周身满树的枫叶变得更加与众不同起来。
袁基采枫叶时也没什么其他想法。
他只是挑着最好看的枫叶捡,捡着捡着便如同游戏一般上瘾了,十分具有成就感。
于是就想将他的喜悦和精心挑选的成品也分享给他人,没想到大家还都挺喜欢的。
——君待我如手足,我待君如心腹。
袁基是真的像家人一般对待他们,他从不端什么架子,每个人他都十分亲近。
亦会分享一些可能本身毫无意义的事物,但这样反而更多了几分君臣情谊。
悠闲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接上荀攸,告别荀彧和闻讯赶来的郭嘉,袁基踏上了回洛阳的路。
依旧是袁氏部曲开道,这次袁基准备骑马回洛阳。
身边跟着典韦,两人并排骑马,一会儿前,一会儿后,满队伍乱蹿。
官道上,快到洛阳城三十里的地方,隐约可见一个人影,模模糊糊的。
但袁基一眼认出是贾诩。
他双腿一夹马匹,飞速地奔了过去,典韦也跟在后面寸步不离。
“文和!”
“主公——”
在距离贾诩二十米的时候,袁基停了下来,防止马奔腾时扬起的尘土扑到贾诩那里。
“文和!”
袁基疾步上前。
“主公!”
贾诩亦疾步迎了上去。
两人照面后,紧紧握住彼此双手,又紧接着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二人所有的情感都汇聚在了这一个拥抱里。
这是君臣二人自相识以来,第一次分离这么长的时间,足足有半年之久。
虽然袁基时有来信,还不时随信附赠些有趣的小东西。
但这些怎及得上真真正正的主公就在眼前时,带给贾诩的欣喜与激动。
对于袁基来说,亦是如此。
贾诩是他来到这个时代,第一个用心招揽的人才,也是最喜爱的人才,亦友亦臣。
典韦在一旁遏制住两匹马,喊着:“文和先生!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