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六月十日,清晨五点半。天光微熹,广州城的喧嚣尚未完全苏醒,但位于西关的“天光墟”旧货市场已是人头攒动,灯火通明。这里是广州最大的露天旧货集市,天未亮开市,日出即散,充斥着各种老旧物件、电子废品、库存积压货,是三教九流淘换宝贝或处理废品的地方,也是许多底层小贩寻找生计来源的起点。
萧远和周伟华穿着最朴素的衣服,揣着他们三人凑出的两百多块钱“启动资金”中的一小部分——五十块钱,融入了熙熙攘攘的人流。与一个多月前那种怀揣巨款、目空一切的状态截然不同,此刻的萧远眼神专注而警惕,像一头在丛林中谨慎觅食的幼兽。他不再幻想一步登天,而是将目标降到了最低:用最小的成本,尝试获取最稳妥的微薄利润。
【资讯简报(被动筛选):检测到宿主处于特定市场环境(旧货集市)。相关信息高亮显示:近期二手小型收音机、磁带随身听需求略有回升,主要购买力为低收入打工群体及学生。常见故障:接触不良、皮带老化。修复成本:低至中。】
系统的信息不再是被动接收的杂音,而是被萧远主动用来筛选目标。他穿梭在摊位间,目光扫过各种破旧的电器,重点留意那些看起来损坏不严重、型号较常见的小型电子产品。
“远子,这破收音机都锈成这样了,还能修好吗?”周伟华指着一个外壳斑驳的旧收音机,怀疑地问道。
萧远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拿起收音机,仔细检查了电池仓、旋钮和喇叭网罩。他凭借穿越前作为电子爱好者的那点底子,结合系统提供的常见故障类型,初步判断可能只是电源接触问题或电位器磨损。
“老板,这个怎么卖?”萧远用带着广西口音的粤语问道,语气平静,不带任何急切。
摊主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瞥了一眼:“五块钱,好坏不管,出门不认。”
【风险预警:目标商品:旧收音机。评估:外观破损严重,内部情况未知。卖家信誉:低(流动性高)。修复成功率预估:40%。综合建议:谨慎,可尝试更低价格。】
萧远心中有了底,摇摇头:“三块,赌一把。行就行,不行就当买零件了。”
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以三块五毛钱成交。萧远没有盲目多买,而是又花了些时间,用类似的方法,以极低的价格淘换了一个皮带断了的随身听(四元)、一个电源适配器坏掉的计算器(两元)以及一些可能用得上的废旧零件和工具(如电烙铁、万用表,共花费十元)。总投入不到二十元。
回到他们那间狭窄、闷热但总算有了个固定落脚点的租赁小屋,萧远立刻开始了工作。他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先小心翼翼地将淘来的“废品”逐一拆解。灰尘、锈迹、老化的电线……过程枯燥且需要极大的耐心。周伟华在一旁打下手,递工具,看着萧远专注的神情,原本质疑的话也咽了回去。
修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那个收音机果然是接触不良,清理锈迹和更换一小段导线后,竟然真的发出了嘶哑但清晰的声音!这让萧远和周伟华都兴奋不已。但那个随身听就比较麻烦,更换皮带后依然不工作,萧远对照着系统提供的简易故障排查图(LV5系统可提供基础技术资料查询),用万用表一点点测量,最终发现是一个微小的电容烧毁了。他们没有备件,只能暂时搁置。
第一个成功修复的收音机,给了萧远巨大的鼓舞。这不仅仅是用掉了三块五毛钱,而是证明了他凭借自己的双手和头脑(辅以系统的信息),确实能够创造价值!这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远比之前空有系统信息却遭遇惨败要踏实得多。
接下来的几天,萧远和白天的周伟华继续去工地干活,维持基本生存。晚上和清晨,萧远则沉浸在他的“修理工作”中。他变得更加谨慎,每次去天光墟,都严格按照系统风险提示控制采购成本和数量,优先选择故障明确、修复成功率高的物件。他甚至主动去向附近一家修理铺的一位老师傅请教(用一包廉价的香烟作为敲门砖),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技巧。系统提供的技术资料,则帮助他理解原理,举一反三。
马婷婷下班后,偶尔会过来看看。她不懂技术,但会带来一些从厂里女工那里听到的需求信息,比如哪种样式的收音机更受欢迎,或者有人想买便宜的计算器用于夜校学习。她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市场信息,更像一种无声的鼓励和支持,让萧远感到自己并非在孤军奋战。
【系统经验值缓慢提升……检测到宿主行为模式转变:从依赖型消费信息转为主动结合信息进行实践创造。风险规避意识增强。合作默契度(与马婷婷、周伟华)初步建立。评价:正向成长。】
系统冰冷的提示音,此刻在萧远听来,却像是一种认可。他渐渐明白,系统不是点石成金的魔杖,而更像是一本详尽的指南和一副精准的望远镜。路,终究要自己一步一步去走。
半个月后,萧远的小“作坊”已经修复了七八件小电器。他们通过马婷婷的渠道、在工友间以及傍晚在工人聚居区路边摆个小摊的方式,以远低于新品、但远高于收购成本的价格卖了出去。虽然每件利润只有几块钱,但累计起来,竟然净赚了三十多块,相当于他们在工地干好几天的工钱!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萧远的心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失败的阴影虽未完全散去,但已被这种微小却持续的成功逐渐冲淡。他不再眼高手低,开始享受这种从无到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创造过程。他对系统的态度也趋于理性——将其视为一个强大的辅助工具,但决策权和执行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天晚上,萧远将卖货赚来的钱仔细清点后,对周伟华和马婷婷说:“这条路,虽然慢,但走得稳。我想……我们可以稍微扩大一点规模。用赚来的钱继续滚。”他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火光,但这火光不再虚幻,而是扎根于现实的、沉稳坚韧的火花。
周伟华用力点头,马婷婷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微不足道的三十块钱和几件修好的旧电器,象征着希望的火种,已在废墟中悄然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