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推演之后,实验室的工作重心从理论设计转向了实体制备。宽大的工作台上,此刻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魂导零件:闪烁着金属冷光的齿轮、刻满回路的传导基板、用于能量缓冲的弹性垫片,以及各种型号的螺丝、轴承和连接件。空气中混杂着金属、机油和魂晶散发出的独特能量气息。
苏清瑶挽起了水蓝色的衣袖,露出两截白皙纤细却异常稳定的手臂,正全神贯注地组装着一个复杂的齿轮传动组。她的动作精准而优雅,指尖流淌着微弱的魂力,引导着细小的零件各归其位,如同在进行一场精密的舞蹈。然而,她的眉头却微微蹙起,显然遇到了难题。
肖胜站在工作台另一侧,手中握着他的雷霆钓竿。他并未参与直接的组装,而是如同一个监工兼问题解决者,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每一个组装环节,尤其是那些与能量流动和机械传动相关的部分。
咔嚓…咯噔…
一阵不和谐的、带着阻滞感的摩擦声从苏清瑶正在调试的传动组中传来。那是一组用于调节主聚能阵“浮漂”感应频率的核心变速齿轮,按照苏清瑶基于传统动力学计算出的齿距和转速比设计,但实际运行起来,却总是会在某个特定转速区间出现明显的卡顿,严重影响了能量接收的流畅性。
“又卡住了。”苏清瑶停下手中的魂导螺丝刀,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烦躁。她已经反复检查了齿轮的加工精度、轴承的润滑,甚至重新校准了连接处的魂力回路,但问题依旧。“齿距和理论转速比没有问题,为什么实际运行总会产生这种周期性的阻滞?”
肖胜没有说话,他走近几步,目光落在那一组大小不一的齿轮上。他没有去看图纸,也没有去感知魂力回路,而是闭上了眼睛,将一丝精神力附着在竹竿武魂之上。
识海中,青翠的竹竿虚影微微震颤,其上的蓝紫色雷纹如同呼吸般明灭。工作台上,那组卡顿的齿轮在肖胜的“感知”中,不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构件,其运转时产生的细微振动、能量流转的断续,都化为了某种独特的“韵律”。
他将其与脑海中深刻烙印的潮汐韵律进行比对——那涨落之间蕴含的并非均匀的力,而是有缓有急,有波峰有波谷的动态过程。
片刻后,他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了然。
“不是齿轮本身的问题。”肖胜开口道,声音平静,“是驱动它的‘力’的节奏不对。”
苏清瑶抬起头,疑惑地看向他:“节奏?魂力输出是稳定的。”
“但潮汐不是。”肖胜摇了摇头,他拿起竹竿,心念一动,那根银蓝色、闪烁着幽光的钓线再次弹出。他没有用蛮力,而是操控着钓线,如同灵巧的手指,以一种特定的、防止打滑的“8字结”缠绕方式,轻轻搭在了那组齿轮的主驱动轮边缘。
“你看,”肖胜手腕极其轻柔地一抖,魂力顺着钓线传递过去,并非强大的推力,而是一种柔和的、带着细微变化的牵引力,“我们现在假设,这股拉力就是潮汐的力量。它不是恒定的,而是这样……时强时弱,带着一种固有的波动。”
随着他手腕细微的、富有韵律的抖动,钓线传递出的拉力开始发生变化,时大时小,时而急促时而舒缓。那原本卡顿的齿轮组,在被这种波动性的力量牵引后,竟然开始以一种奇异的、不再均匀但异常顺滑的方式旋转起来!之前的阻滞感消失了!
“就像溜鱼。”肖胜一边维持着抖动的节奏,一边解释道,“鱼在水下发力挣扎,力道是变化的,忽左忽右。有经验的钓手不会死命硬拽,而是会通过鱼竿和钓线,感知它的力道变化,顺着它的劲儿,时收时放,消耗它的体力,最终才能稳稳地把它引到岸边。这组齿轮需要的,不是恒定的推力,而是能够顺应其内部能量流转惯性的、动态的‘引导力’。”
他手腕的抖动,完美地模拟了潮汐能量的波动特性,而那“8字结”的缠绕方式,则确保了牵引力能够有效传递且不会束缚齿轮的自然转动。
苏清瑶怔怔地看着那在波动牵引下顺畅运转的齿轮组,又看了看肖胜那专注而沉稳的侧脸,以及他手中那根仿佛拥有魔力的竹竿。她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瞬间明白了问题所在!
她之前的设计,是基于“稳定魂力驱动稳定机械”的传统思路,却忽略了他们要捕捉的能源本身就是“不稳定”的潮汐!用稳定的力去驱动一个需要适应波动能量的机械结构,自然会产生内在的冲突和卡顿!
“我明白了!”苏清瑶眼中爆发出明亮的光彩,她立刻拿起工具,毫不犹豫地开始拆卸那组刚刚装好的齿轮,“不是齿轮的问题,是传动比需要调整!需要引入一个能够将波动能量更有效转化为旋转动能的非标准齿距……”
她的动作变得飞快,之前的烦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找到问题根源的兴奋与专注。她根据肖胜模拟出的波动频率,快速计算着新的齿距比例,手下不停,更换齿轮,调整间隙。
在她忙碌的时候,肖胜依旧维持着钓线的牵引,感受着齿轮组在新参数下运转的细微变化。工作台上,那些魂导零件散发出的微弱魂力波动,似乎与肖胜手中竹竿那内敛的、随着他魂力输出而同步闪烁的蓝紫色雷纹,产生了一种极其隐晦的同步。仿佛竹竿不仅是工具,更是协调这一切能量与机械韵律的指挥棒。
很快,苏清瑶调整完毕。她示意肖胜可以撤去钓线。
肖胜手腕一抖,钓线如同拥有生命般自动解开“8字结”,悄无声息地缩回竿内。
苏清瑶启动了传动组。这一次,齿轮运转得无比顺畅,再也听不到任何卡顿杂音,只有均匀而富有活力的嗡鸣声,其转速自然地随着模拟输入能量的波动而轻微变化,完美契合了潮汐的韵律。
看着顺畅运行的装置,苏清瑶长长舒了一口气,她抬起手,用手背轻轻擦了擦额角并不存在的汗水,目光落在肖胜那根已然收回袖中的竹竿上,忍不住轻声感叹,语气中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察觉的佩服与复杂:
“你这竿子……引导齿轮,比最精密的魂导扳手还要灵活好用。”
肖胜闻言,只是笑了笑,将竹竿往身后稍稍藏了藏,依旧是那副属于“肖工”的腼腆模样:“熟能生巧罢了,比不上苏研究员精通魂导器制作。”
实验室里,只剩下魂导器部件顺畅运行的微弱嗡鸣。两人对视一眼,又迅速移开目光,继续投入到下一部分的组装工作中。一种基于共同攻克难题而产生的默契与相互认可,在齿轮的转动声中悄然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