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台的青砖缝里,不知何时住进了只三花猫。这天清晨,炎耀正蹲在灶前生火,猫突然“喵”地一声窜出来,爪子扒着墙角的砖缝,竟扒出块锈迹斑斑的铜牌子,上面刻着“御膳房”三个模糊的字,边角还挂着半片褪色的红绸。
“这是……”炎昭用布擦去铜锈,牌子背面的小字渐渐显露——“光绪二十六年,御膳房总领张,赠徒炎氏”。李奶奶凑过来看,突然一拍大腿:“这是你太爷爷的牌子!当年他从宫里出来,就说藏了样宝贝在老灶台底下,原来是这个!”
消息像泼了滚油的水,瞬间炸开。顾野拿着放大镜研究铜牌时,星哥突然指着牌子边缘的凹槽:“这纹路不对,像机关!”龙哥的徒弟掏出随身携带的细铁丝,往凹槽里一探,“咔哒”一声轻响,铜牌竟从中间裂开,露出张卷成细条的羊皮纸。
羊皮纸展开时,全场倒吸一口凉气。上面用朱砂画着幅灶台剖面图,灶膛右下角标着个红圈,旁边写着“藏珍处”三个字,字迹与《御膳房秘录》上的批注如出一辙。小胖举着手机直播,弹幕刷得像瀑布:“难道是传说中的藏宝图?”“是黄金还是秘籍?”连一直淡定的刘一帆都凑过来,指尖在红圈处轻轻点了点:“这位置,刚好是现在的火膛死角。”
拆灶台的过程比过年还热闹。老张带着几个老伙计,拿着撬棍小心翼翼地敲着青砖,每敲一下,三花猫就“喵”一声,像在给大伙鼓劲。当最后一块砖被撬开时,灶膛底下露出个黑陶坛子,坛口用红布封着,布上还盖着个小小的铜印,印着“张”字。
“慢点搬!”炎昭按住要伸手的小胖,用竹刀轻轻挑开红布。坛子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有本线装的小册子,封面上“药膳秘录”四个字已经发黑,里面夹着包用油纸裹着的东西,打开一看,是些深褐色的种子,带着淡淡的药香。
李奶奶戴上老花镜,指着册子上的字念:“‘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这是药草种子!你太爷爷是御膳房的药膳师傅,这肯定是他留下的秘方!”她翻到其中一页,突然惊呼,“快看!这道‘百草汤’,用二十一味药草炖鸡汤,说是能治风寒,比现在的感冒药还灵!”
消息传到网上,#老灶台挖出御膳秘籍#的词条直接爆了。中医药大学的教授连夜赶来,对着种子和册子研究了半宿,激动地说:“这是失传的‘九节菖蒲’种子!当年只有御膳房有,能安神养胃,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连卫健委的官微都转发了消息,配文“传统药膳里的智慧,值得好好挖掘”。
更热闹的是试做药膳的过程。炎昭按照秘籍上的法子,把九节菖蒲和黄芪、当归一起塞进鸡肚子,用砂锅小火炖了六个时辰。开盖时,药香混着肉香漫出院子,引得排队的食客直咽口水。第一个尝汤的是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喝了半碗,突然说:“我这老寒腿,好像没那么疼了!”
这事一传开,来老灶台求药膳的人排到了胡同口。有年轻妈妈来买“山楂麦芽汤”,给不爱吃饭的孩子开胃;有加班族来喝“枸杞百合粥”,说能缓解疲劳;连隔壁剧组的演员都来了,捧着“茯苓莲子羹”说要“美容养颜”。
星哥和龙哥又来凑热闹。星哥拿着摄像机拍炖药汤的砂锅,说要把药膳写进新剧本:“就叫《灶台秘事》,讲主角发现太爷爷的秘籍,用药膳帮邻里解决难题,多暖心!”龙哥则琢磨着在电影里加场戏:“让反派吃了不对的药膳闹肚子,主角用正确的方子救他,既搞笑又能科普,多好!”
这天傍晚,炎昭炎耀蹲在重新砌好的灶台前,看着三花猫卧在灶台上打盹,尾巴尖还沾着片菖蒲叶。炎耀摸着那块铜牌子,突然说:“太爷爷留下的不是秘籍,是想告诉咱,做菜和做人一样,得有点真东西,能帮到人,才不算白活。”
炎昭往灶膛里添了块柴,火苗舔着锅底,映得两人脸上暖融融的。院门外,夕阳把老灶台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个张开的怀抱,里面装着药膳的香,装着食客的笑,也装着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代代相传的暖。
小胖的直播间里,有人发了条弹幕:“突然明白为啥老灶台这么火了。这里不只是做菜的地方,更是装着日子的地方。”下面跟着一串“+1”,礼物刷得像星星,照亮了屏幕里那口冒着热气的砂锅,也照亮了每个惦记着家的味道的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