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灶台的铜壶烧开了水,蒸汽裹着茶香漫过窗台,在窗纸上晕出片水雾。炎昭用竹镊子夹起账簿里的那片荷叶,对着光看时,叶脉间竟藏着行极小的字:上元夜,以灯映菜,见长安。
这是说......炎耀凑过来,鼻尖差点碰到荷叶,古菜得就着灯看?他突然一拍大腿,灶上的铜锅都跟着颤了颤,就像元宵节猜灯谜!菜是谜,灯是谜面!
这话像颗火星落进干柴堆。赵老爷子当天就把他那盏民国时的走马灯搬来了,灯壁上画着《韩熙载夜宴图》,转起来时,仕女们的衣袖飘飘,倒像在给桌上的菜跳舞。当年宫里的宴席,老爷子转着灯柄,光影在他脸上明明灭灭,就用琉璃灯照菜,翡翠烧麦在绿光里像块玉,玫瑰酥在红灯里像团火。
穿工装的小伙子举着手机直播试菜,镜头对着盘灯影牛肉拍个不停。牛肉片薄得能透光,贴在灯笼纸上,灯一亮,竟映出幅淡淡的山水图。家人们看!他举着灯笼往墙上照,牛肉的纹路在墙上投出层叠的峰峦,这是南宋的影灯菜,把菜当皮影戏演!弹幕里瞬间刷满太绝了,有人刷起《东京梦华录》里的记载,说当年汴京的夜市就有这手艺。
最绝的是复原辋川图那天。炎昭炎耀在后院支起十二盏纱灯,分别罩着十二道素蒸菜:竹笋雕的古琴卧在青瓷盘里,南瓜刻的阮咸缠着绿丝带,最妙的是用冬瓜刻的箫,灯一亮,箫身上的竹节纹路在墙上投出细长的影子,像真有谁在月下吹箫。
穿汉服的姑娘们提着宫灯来帮忙,灯穗扫过菜盘,把形的香菇照得半明半暗。像王维诗里写的,小雅举着灯凑近看,灯影在她脸上晃出温柔的轮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突然一阵风过,纱灯摇晃,墙上的影子也跟着动,倒像画里的乐器真的在演奏。
李奶奶端来刚蒸好的莲房鱼包,莲蓬里的鱼肉白得像玉,灯照在上面,竟透出淡淡的粉,像含着层月光。这菜得就着月光吃,老太太往孩子们碗里分,当年你太奶奶说,菜里得有山水气,吃着才能想起老家的池塘。
试吃的街坊们都看呆了。有人举着筷子舍不得下,说这哪是菜,是能吃的画;有人对着灯影拍照,说要发给国外的亲戚,让他们看看老祖宗的智慧;小胖最实在,一口吞下半个香菇,鼓着腮帮子喊:比游乐场的皮影戏好吃!
消息传到赛场,组委会特意派人来拍纪录片。镜头里,十二盏纱灯围着老灶台,灯影在墙上织出张流动的网,炎昭炎耀穿梭其间,给菜添料的动作像在跳舞。这些菜,导演举着话筒问,真能让世界看懂华夏的美吗?
炎昭正往南瓜上撒桂花,闻言抬头笑了。灯影在他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落了把星星:您看这灯,他指着墙上晃动的影子,光在哪,影就在哪。就像咱的菜,味道到了,人家自然能看懂里面的山水、诗、还有日子。
入夜后,纱灯还在院里亮着。赵老爷子的走马灯转得正欢,灯壁上的仕女仿佛走下画来,和墙上的乐器影子共舞。炎耀摸着那片干枯的荷叶,突然发现叶脉的纹路,竟和老灶台的烟筒在月光下投下的影子,一模一样。
他轻声说,张爷爷是不是早就知道,有些东西丢不了?
炎昭往灶里添了把柴,火光在灯影里跳,像无数双眼睛在笑。他没说话,但锅里飘出的香气,混着灯影里的诗和画,已经替他答了——那些藏在菜里的千年月光,从来就没暗过,只等着懂的人,添把火,再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