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黑暗中,林中虎趴在一处山脊的岩石后面,望远镜缓缓扫过山下的土路。他的部队已经在这片山区潜伏了整整一夜,战士们像雕塑般纹丝不动,只有呼出的白气在寒风中飘散。
营长,看清了吗?旁边的通讯员小声问道,声音里带着压抑的兴奋。
林中虎放下望远镜,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一个加强连,配了两挺轻机枪。带队的是个胖子,骑在马上都快把马压垮了。
他掏出怀表看了看,表面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通知各连,按二号方案准备。等敌人先头部队过了弯道,听我枪声为号。
通讯员猫着腰退下去传令。林中虎继续观察着敌军的队形,脑海中快速推演着战斗进程。这是他在主力部队担任营长后第一次独立指挥作战,对手是何键部的一个精锐连。
他想起离开随营学校时,刘肖对他的嘱咐:林中虎,你善打硬仗,但记住,为将者不是莽夫。要善用头脑,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此刻,他完全理解了这句话的深意。
敌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伏击圈,但林中虎没有下令。他在等,等那个最佳的时机。
营长,打不打?一连长猫着腰过来,声音有些着急。
再等等。林中虎的声音很平静,等他们的队形拉长,等后卫部队也进入射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山下的敌军浑然不觉死亡正在临近。带队的胖军官骑在马上,正悠闲地抽着烟,时不时对身边的士兵吆喝几句。
终于,当敌军后卫也完全进入伏击圈时,林中虎猛地举起手枪。
清脆的枪声划破山谷的宁静。
刹那间,埋伏在山路两侧的红军战士同时开火。机枪喷吐出火舌,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敌军顿时陷入混乱,人马相踏,死伤惨重。
一连从左翼包抄,二连正面压制,三连跟我来!林中虎的声音在枪声中依然清晰。
他亲自带着三连的战士,如同猛虎下山,直扑敌军指挥位置。子弹从他耳边呼啸而过,但他毫不在意,冲锋的速度丝毫没有减慢。
擒贼先擒王!他大吼一声,手中的驳壳枪连续点射,精准地撂倒了胖军官身边的护卫。
胖军官吓得从马上滚下来,正要举枪反抗,林中虎已经冲到面前,一脚踢飞他的手枪。
绑了!林中虎冷冷地说。
失去指挥的敌军很快崩溃,大部分举手投降。战斗在二十分钟内结束。
报告营长,歼敌六十七人,俘虏三十五人,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一百余支,弹药若干。通讯员兴奋地报告,我军轻伤三人,无一阵亡。
林中虎点点头,脸上依然没有什么表情。他走到被俘的胖军官面前:叫什么名字?什么职务?
胖军官战战兢兢地回答:鄙人...鄙人王得标,暂任剿匪第一师三团二连连长...
剿匪?林中虎冷笑一声,看看现在是谁剿了谁?
他转身对战士们说:抓紧时间打扫战场,一刻钟后撤离。把这些俘虏都带回去,交给政治部处置。
营长,这些武器...一连长指着缴获的装备,眼睛发亮。
全部带走,一支枪都不能留下。林中虎说,特别是那两挺机枪,找可靠的人背着。
在返回根据地的路上,林中虎一直在思考刚才的战斗。虽然取得了完胜,但他还是发现了几处可以改进的地方:伏击阵地的伪装不够完美,撤退时的路线也可以更优化...
营长,想什么呢?一连长凑过来,咱们这可是打了个大胜仗啊!
林中虎看了他一眼:胜仗是应该的。我们在暗,敌在明,又有地形优势。如果这都打不赢,就不配穿这身军装。
一连长吐了吐舌头,不敢再说话。这位年轻的营长打仗勇猛,治军也极其严格,全营官兵对他又敬又畏。
回到驻地,林中虎立即向团部写了份详细的战斗报告。在报告的最后,他特别提到了几点战术改进建议。
晚上,他收到团部的回电,只有简短的八个字:打得好,继续保持。
他把电报纸仔细折好,放进贴身的衣袋里。然后点亮油灯,开始撰写新的训练大纲。他要根据今天的实战经验,进一步完善部队的伏击战术。
油灯的光芒映在他年轻的脸上,那双总是带着几分冷峻的眼睛里,跳动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智慧。
在这个普通的赣南夜晚,没有人知道,这位沉默寡言的年轻营长,将来会成长为怎样一头震惊天下的猛虎。但此刻,他只是在认真做好一件事——把刘肖校长教给他的战术思想,一点点变成自己的东西,再传授给更多的红军战士。
与此同时,在石江村的指挥所里,刘肖也收到了林中虎取胜的战报。
这个林中虎,果然是个将才。刘肖把战报递给杨兴,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战果。
杨兴看完战报,满意地点头:看来我们的军校教育很有成效。这些年轻指挥员正在快速成长。
不过...刘肖走到地图前,这只是开始。白建生的主力马上就要到了,那才是真正的考验。
窗外,夜色深沉。但每个人都知道,黎明即将到来,而随之而来的,将是一场更加激烈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