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轨道,已成为一片无形的战场。
这里没有硝烟,没有爆炸声,只有数以万计的人工物体,以每秒数公里的惊人速度,沿着精密计算却又拥挤不堪的轨道永不停歇地飞驰。其中,许多最新加入的成员,带着明确的军事用途标签:高分辨率侦察卫星、电子监听平台、导弹预警传感器、反太空武器试验器,甚至伪装成民用通讯卫星的动能拦截器储备平台。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一枚“长征十号”改运载火箭怒吼着拔地而起,刺破云霄,将一颗名为“实践二十三号”的“科学实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官方通报称其用于“空间环境探测与材料科学研究”。
美国范登堡太空军基地。
几乎在同一时间窗口,一枚“猎鹰九号”火箭发射升空,将代号“USA-xxx”的“国家安全载荷”送入轨道,公告极其简短,目的模糊。
这已成为常态。双方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太空发射竞赛,你发一颗,我必跟一颗。轨道参数常常呈现出令人不安的“巧合”:新卫星的轨道面与对方的关键卫星极为接近,或者运行在能够进行长期抵近侦察的“伴飞”轨道上。
北美防空司令部(NoRAd),夏延山复合体。
“警报!轨道编号cAt-Id A(中国‘遥感三十八号’)突然进行了一次未预先通报的轨道机动!新轨道将使其在四小时后异常接近我国USA-291(‘锁眼-22’侦察卫星)!”一名中尉操作员大声报告,声音在深邃的地下指挥所里显得格外清晰。
“计算最近距离!预测碰撞概率!”值班军官立刻命令。
“最近距离…预计小于500米!概率…概率升至百分之一点五!考虑到双方的体积和速度,以及可能的误差范围,这个概率已经极高,属于危险接近!”
“立刻向中方发送空间态势感知(SSA)数据共享查询,质询其机动意图!同时,命令USA-291做好规避机动准备!”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类似的场景也在上演。
“警告!美国USA-298卫星(‘入侵者’系列电子侦察卫星)正在持续向我‘风云五号’气象卫星(兼有海洋监视功能)靠近,相对速度稳定,意图不明!”
“监测到USA-298释放了少量未知子载荷,疑似进行干扰测试!”
“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同时,‘风云五号’启动防护措施,准备实施规避!”
然而,“规避”本身也充满了风险和不信任。一次微小的轨道调整,可能被对方误读为具有攻击性的接近动作,从而引发连锁反应式的反制机动,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和危险。
真正的“意外”终于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一周后,NoRAd和西安中心几乎同时爆发出惊呼。
“碰撞警报!cAt-Id b(中国小型‘哨兵’级侦察平台)与USA-303(美国‘轨道监测无人机’)发生高速交汇…数据丢失!雷达回波显示大量碎片产生!”
“确认发生碰撞!我的天,至少产生了上千个具有威胁的轨道碎片!”
双方第一时间相互指责。
美方宣称中方卫星“鲁莽机动”,“无视国际安全准则”。
中方反驳美方卫星“进行危险逼近与骚扰”,“应对碰撞负全部责任”。
这起“意外”如同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小规模的“摩擦”事件开始增多:
一颗中国通讯卫星突然发生短暂故障,事后调查指向其太阳能板疑似被来自某方向的高能激光“照射”过。
一颗美国导弹预警卫星的敏感光学器件因遭遇“意外”的高强度激光照射(来自地面或太空)而暂时致盲。
双方的低轨道侦察卫星频繁出现“数据链中断”或“图像模糊”现象,怀疑遭到了强大的定向能干扰或网络攻击。
近地轨道空间,变得前所未有的凶险。每一次卫星机动都像是一次无声的亮剑,每一次“意外”都加深着彼此的猜忌和不信任。数以万计的卫星碎片如同扩散的弹片,不仅威胁着所有航天器的安全,更仿佛象征着两国关系正在破碎的边缘滑落。
轨道,这个人类太空活动的基石区域,正被一步步挤压、毒化,变成了一场充满陷阱和危险的博弈场,任何一次误判都可能点燃早已积压的熊熊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