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不可一日无君,
没得办法,
当天下午,三请潞王监国再次失败后,
内阁首辅马士英只得使出终极大招,
“有请邹太后,亲自出马!”
于是,当天下午申时,五点左右,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之母后,潞王朱常淓的嫂嫂——邹太后,亲自前往潞王府,
听到皇嫂亲临,潞王朱常淓终于是顶不住了,
长嫂如母,不敬长嫂,犹如不孝顺父母,
如此大的不孝之罪名压下来,饶是贵为潞王的朱常淓,也承担不起,
于是,等邹太后到时,潞王府终于是打开前门,
潞王朱常淓更是亲自出门接驾,迎邹太后进府。
邹太后再三哭泣劝说之后,潞王朱常淓只能最终妥协,被迫出来监国。
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二十八,酉时,下午六点,
邹太后正式发布懿旨给潞王朱常淓,
“尔亲为叔父,贤冠诸藩。
昔日宣宗东征,襄、郑二王监国,可谓成例,今可遵此行之。”
邹太后懿旨里援引了明宣宗东征时的旧例,
这也就是明确的告诉南明天下臣民,
潞王朱常淓,只不过是个给南明弘光皇帝打工的代理人,
一旦弘光帝朱由崧,太子朱慈璧,两人之中的任何一人到来,那潞王监国之事,立刻作废,
潞王朱常淓,不是一个具有独立政治意义的监国,
当然,这也是潞王之所以妥协同意出来监国的原因。
但实际上,由于已经过去七日之久,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太子朱慈璧两人都还没有消息传来,
有的大臣已经在暗中商议,如东林党大佬吏部侍郎黄道周,已经打算再过几日,
如果再没有弘光帝朱由崧和太子朱慈璧的消息,那就证明两人已经被满清抓获或者已经身死,
还是那话,国不可一日无君,
如此,就应该请监国潞王早日登基为帝,以安大明天下臣民之心。
就在太后下旨的第二天,
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二十九,潞王朱常淓正式监国的,这天早朝,
携带太子朱慈璧之君命的锦衣卫正七品总旗牟大牛,终于是快马进入到了杭州城。
本来按正常马速,两天前,五月二十七,他就应该到达杭州的,
但因为从芜湖之地出发时搞的战马,刚开始传令之时,马跑的太快,不爱惜马力,
以至于在跟朱大典临安县分别后,刚跑出余杭县,战马就坚持不住,累死于野外。
余下的余杭到杭州这一段路,只能步行,
最后,还是强行征用了路上行人的马匹,
由此,耽误了两天时间!
五月二十九,辰时(早上八点半左右),杭州城,西门,
“八百里加急,行人靠边,挡路者,死……”
“八百里加急,挡路者,死……”
“八百里加急,统统闪开……”
传令官锦衣卫总旗牟大牛,在杭州城守将方国安所部守城将士的清道帮忙下,一路风驰电掣的从西门穿城而去,朝杭州南明临时行宫而去,
南明杭州临时行宫,首次监国的潞王朱常淓,听到侍卫回禀说有太子的八百里加急传令官到,不敢怠慢,让侍卫快请天使,
同时立刻走下皇台,站于大殿中央,率领朝中现存的文武百官,躬身迎听太子君命!
传令官锦衣卫总旗牟大牛,快步跑进行宫,高声喊到,
“太子君命在此,群臣跪接!”
以监国潞王朱常淓,内阁首辅马士英两人为首的杭州临时行宫的一众文武百官,立刻跪下高呼道,
“臣等恭听君命,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只见天使锦衣卫总旗牟大牛,缓缓打开圣旨,高声宣读道,
“今清军南下,父皇被俘,孤侥幸得存,
为安天下万民之心,特遣使快马告知天下,
孤无恙,不日将归,继承大统,群臣暂且安心!
在孤归来期间,暂请潞王、桂王两位亲王监国理政,太后辅政!
再告天下臣民,孤誓与清廷抗战到底,一息尚存,绝不投降,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望天下臣民,与孤戮力同心,抗击清军!
如有敢言降清者,天下臣民共击之!
特此宣誓,敬告祖宗、天下万民!”
听完《太子告天下臣民书》,东林党大佬吏部侍郎黄道周,内心振奋不已,
高呼道,
“太子圣明,臣必誓死追随太子殿下,誓与满清抗争到最后一刻,绝不降清!”
内阁首辅马士英,尽管内心之中已经决定割让淮河之地给满清,以保东南长江流域,学南宋和满清划江而治,
但如今在朝堂,如此大是大非面前,也不敢造次,
只能高声喊到,
“臣,内阁首辅马士英,必全力支持太子殿下,和满清抗争到底!”
听到首辅大人表态,余下的兵部尚书阮大铖,
杭州守将方国安、定海总兵王之仁,亦同时高呼,
“臣,兵部尚书阮大铖,
臣,杭州守将方国安,
臣,定海总兵王之仁,
必追随太子殿下,绝不降清,定与清廷抗争到最后一刻!”
等杭州行宫仅存的文武百官,全部表态后,
监国潞王朱常淓,也高声道,
“本王也绝不降清,誓要追随太子殿下,恢复我朱姓大明江山!”
见群臣都愿追随太子殿下,太子朱慈璧的亲信锦衣卫总旗牟大牛,心中大定!
又从怀中取出一份圣旨,展开高声读到,
“太子君命,
因内阁首辅马士英谋划不密,致使父皇被俘,
故,罢免其内阁首辅、兵部尚书之职,恢复其凤阳总督之职,前往福建督军,旨到立刻执行!
另,升阁臣礼部尚书陈子壮,为内阁首辅,领太子少保衔,迁都广州,辅国理政,主持朝廷事宜。
升兵部左侍郎熊汝霖,为兵部尚书,担任次辅,赐尚方宝剑,拥决断之权,坐镇杭州、绍兴、徽州一线,总督江、浙、闵三省之军务,主持东部抗清事宜!
升兵部右侍郎张煌言,为兵部尚书,领太子少保衔,赐尚方宝剑,拥决断之权,坐镇长沙、南昌、广信、吉安一线,总督两湖、江西之军务,主持中部抗清事宜!
升兵科给事中陈子龙,为广东巡抚,督两广军务,坐镇赣州,保护都城广州!
升湖广按察司副使堵胤锡,为湖广按察司兼右副都御史,接替何腾蛟,总督豫、楚、川、黔四省之军务!
调湖广按察司副都御史何腾蛟,为兵部左侍郎,前往广州,主持兵部、新军招募训练事宜!
升右副都御史路振飞,为吏部尚书,前往广州,坐镇吏部,负责官员升迁任免!
升右佥都御史、广西巡抚瞿式耜为工部尚书,前往广州,坐镇工部,负责兵器制造!
升监察御史、兵部职方司主事黄宗羲,为户部左侍郎,前往广州,坐镇户部,负责税收事宜!
升吏部左侍郎吕大器,为刑部尚书,前往广州,坐镇刑部,负责刑部事宜!
改广州为行在,作为大明临时新都城!
杭州临时行宫即刻迁往新都,主持全国工作,
各地税收,统一运往广州新都。
责令广州大明中央政府组建后,立刻着手准备江北移民安置工作。
责令杭州临时行宫立刻派专人,着手主持江北移民工作,以免百姓遭受战乱之苦!
后续官员升迁任免工作,等孤到杭州后,再酌情处理!”
“诸位大人,太子殿下已经在兵部左侍郎朱大人5000大军护卫下,到达余杭附近,
不日将到,还请诸位大人抓紧时间,以迎接太子殿下归来!
末将还有军令在身,就此别过!”
宣读完太子君命后,锦衣卫总旗牟大牛,大步离开杭州临时行宫,朝江北江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