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角镜头二:夜班族的“采购大使”
另一位去上夜班的熟客,是西城二十一大街奇瑞汽车组装车间的中年技师老胡。他坐下来熟门熟路地点了自己吃的,然后开始掏手机,照着微信群里同事的留言,给牛大力报菜名,声音又快又急:
“老板,蛋炒饭一份,炒饼丝一份,炒河粉一份,哦对了,还有个奇葩要炒红薯泥和炒凉粉各一份!烧饼加菜要五个:一个加孜然羊肉的,一个五香卤豆腐加卤蛋的,一个绿豆芽海带千张结抹面酱的,还有两个不加菜的烧饼,一甜一咸!”
这一长串报下来,老胡自己都喘了口气,笑道:“我的个妈呀,我这些小徒弟呀点得我头晕,感觉跟老太太逛超市列清单似的!我还得去南厂的客运和北厂的货运分别送到公主王子手上,两个厂区来回得跑二十分钟不够呢。”
牛大力一边麻利地在油腻的小本子上记着(虽然梁栩嫣不用笔记,但他还是习惯用这个),一边忍不住乐:“你们车间这是把夜餐当满汉全席点了啊!幸亏你才是师父,等你当了皇上呀,主子伺候着大臣,那可就乐子大了!哈哈!行,胡哥您先候着,马上好!”他转身去一站式食物订单上对应的几个夜市摊档跑去通知准备好了送过来,虽然是同行业内部之间整合营销的“串台”更加的忙活起来,心里却对这种熟悉的、义务的、充满生活气息的“麻烦”互助感到一种踏实。
耳边传来老胡痛并快乐的伺候着那帮小家伙的开怀大笑:“别说当皇上了,我若是当上了厂区总经理了,就把你们这大排档呀,都挪咱厂区里开不可!哈哈哈!”
广角镜头三:少年的“盛宴”与牛大力的“谎言”
最先到的是两个穿着校服的初中生,脸上还带着写完作业的疲惫与兴奋。他们坐在小凳上,眼巴巴地望着烤架。几分钟后,另一个男孩兴冲冲地跑来,三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小心翼翼地把每个人兜里的,平时从三餐费用抠省下来的零钱掏出来兑一起,硬币毛票堆在桌上,仔细数了又数。
最后,他们像是下了很大决心似的,对牛大力说:“大力叔叔,我们要两个烧饼,三串羊肉串,一碗馄饨,汤多点!”然后三个半大小子就挤在一张小板凳上,眼巴巴地等着他们的“盛宴”。
牛大力看着他们,恍惚间像是看到了十多年前,自己、秦守业、李平安也是这般,把好不容易攒的零花钱凑在一起,买上一点点零食,分着吃,就能快乐一整晚。那段虽然清苦却充满简单快乐的时光,瞬间涌上心头。
他把孩子们点的东西分别向邻家摊位上卖烧饼和混沌的张哥张嫂吆喝一声:“做好后送到这里”,又特意多烤了三串鱼豆腐、三串孜然面筋和三个洒了孜然辣椒面的烤馍片,用盘子端过去,放在他们桌上,故作随意地说:“喏,刚才前面一桌客人点多了没拿,便宜你们几个小子了,算我亏本,赶紧吃吧。”
三个男孩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绽放出惊喜的光芒,连声道谢:“谢谢大力叔叔!”
看着他们嘻嘻哈哈、小心翼翼地分食着那一碗三只勺子的、加了汤的馄饨,互相让着烤串,校服袖口沾上了油渍也浑然不觉的样子,牛大力心底里甜丝丝的,那股暖流冲散了连日来的疲惫。他不由自主地抬起粗糙的手背,揉了揉有些发酸发热的眼睛,掩饰着那差点夺眶而出的湿润。
十三年了,时光真快,好在有些东西,主人公变了,事儿它还没变。且味道儿纯洁恒久,且更浓、更醇、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