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的政局在沙瑞金的高压之下,如同一个不断加压的锅炉,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愈发汹涌的暗流。几股重要的力量,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寻求着出路,或自保,或反击,或联合。
由李达康大力推动的“光明峰项目”核心区——大风厂拆迁问题,在沉寂一段时间后,因厂方与资方股权纠纷、职工安置补偿等矛盾激化,再次爆发了激烈的冲突。部分职工在护厂自卫队组织下,手持工具与拆迁队对峙,场面一度失控,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舆情沸腾。而在这背后,退休老检察长陈岩石的身影若隐若现,他不仅为大风厂职工提供法律咨询,更利用其影响力,多次向省委、市委写信反映情况,直言不讳地批评光明峰项目“与民争利”、“程序粗暴”,客观上起到了声援和鼓动职工的作用。
这一被称为“116事件”的风波,给了沙瑞金一个绝佳的契机,将整顿的矛头指向了以雷厉风行、追求“达康速度”着称的李达康。
在事件处置的专题会议上,沙瑞金面色冷峻,没有给李达康留任何情面。“达康同志,‘116事件’影响极其恶劣!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拆迁纠纷,它深刻暴露了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在发展观、政绩观上出了严重偏差!”他的目光锐利地射向李达康,“光明峰项目,是不是为了追求速度,忽视了法律程序?是不是为了尽快出形象,漠视了群众的合理诉求和合法权益?陈岩石同志反映的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吗?”
他严厉批评了李达康在主政京州期间,过于强调“特事特办”、有时甚至绕过程序的做法,认为这客观上激化了社会矛盾,损害了政府公信力。“我们的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的是高质量发展,是和谐稳定,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绝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速度’和‘形象’!这股风气,必须刹住!”
这番敲打,比之前针对“山头帮派”的批评更为具体和严厉,直接将李达康最引以为傲的“速度”和“魄力”与尖锐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李达康脸色铁青,紧抿着嘴唇,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即反驳,但眼神中的压力与隐忍显而易见。沙瑞金此举,既是在惩戒李达康,也是在借题发挥,警告所有习惯于粗放式工作方法的干部,必须适应新的、更强调法治与和谐的工作要求。
感受到沙瑞金-田国富-侯亮平这个“铁三角”带来的巨大压力,尤其是侯亮平的反贪利剑在不断逼近可能存在的核心圈层,一向沉稳老练的高育良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清楚,单凭自己政法委书记的力量,很难与沙瑞金背后的强大势力和正在进行的反腐风暴正面抗衡。
经过深思熟虑,他通过祁同伟,向李为民传递了希望见面“聊聊汉东现状与未来”的信息。祁同伟不敢怠慢,立刻向李为民做了汇报。
“学长,高老师……高副书记那边,想约您见个面。”祁同伟语气谨慎,“他说,当前局势微妙,有些事,可能需要志同道合者共同商议。”
李为民拿着电话,沉默了片刻。高育良在这个时候寻求见面,意图不言自明,是想抱团取暖,寻求联合对抗沙瑞金。他深知高育良此人城府极深,与其联合,风险极大,且极易被对方当枪使。更重要的是,沙瑞金刚刚向他抛出过橄榄枝,虽然他没有明确投靠,但若此刻与高育良走得太近,必然会引起沙瑞金的强烈猜忌和更猛烈的打击。
“同伟,替我谢谢高副书记的好意。”李为民沉吟后,缓缓说道,“你就说,我最近忙于政府这边的事务,特别是经济稳增长和‘116事件’的后续影响评估,千头万绪,实在抽不开身。汉东的未来,关键还是要靠我们在各自岗位上恪尽职守,落实好省委的决策部署。其他的,顺其自然吧。”
他再次婉拒了高育良的联合提议,保持了谨慎的距离,避免在局势尚未完全明朗前,轻易卷入任何明确的联盟,为自己保留了回旋的余地。
连番的震荡之下,最感到恐慌的,莫过于与赵立春关系最密切、且生意起步就在李为民主政林城时期的赵瑞龙。刘新建的被查,侯亮平的步步紧逼,都让他感觉那把冰冷的反贪利剑仿佛已经悬在了自己的头顶。虽然他是在李为民的引导和严格约束下,从林城开始步入正轨做生意,瑞龙集团的主要业务和园区建设也基本遵循了市场规则,但早年依托父亲影响力进行的一些操作,以及在林城时期为了快速打开局面是否留下过瑕疵?他心里根本没底。
他再也按捺不住,直接跑到了李为民的办公室,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惊慌。
“为民哥,这次……这次风头好像不对啊!”赵瑞龙关上门,声音都有些发颤,“侯亮平那条疯狗,见谁咬谁!我……我听说他手下的人,好像在暗中查阅我们瑞龙集团早年在林城的一些旧账……我这心里,七上八下的!”
李为民看着眼前这个在自己眼皮底下从纨绔子弟逐渐转向实业、如今却惶惶不可终日的赵瑞龙,心中了然。他给赵瑞龙倒了杯水,语气平静而沉稳:“瑞龙,慌什么?坐下,慢慢说。”
“我能不慌吗?我爸以前的秘书都进去了!他们查林城的旧账,是不是冲着我来的?下一个会不会就是我?”赵瑞龙接过水杯,手都有些抖。
“我问你,”李为民盯着他的眼睛,严肃地问,“你跟着我在林城做园区,搞实业,包括后来到其他地方发展,所有的项目,从立项、审批到建设、运营,所有的资金往来,是不是都严格遵循了我当时给你定下的规矩?合法合规,阳光透明?”
赵瑞龙努力回忆着,肯定地点点头:“是!绝对是!为民哥,您当时盯得那么紧,我哪敢乱来?后来的项目,也都是按这个规矩办的。”
“那就是了。”李为民斩钉截铁地说,“只要你从头到尾,生意是干净的,账目是清楚的,就不用心虚。你要相信法律,相信组织。侯亮平他们查案,也是要讲证据的。你放宽心,该干什么干什么,把你现在的园区管理好,把答应引入的投资落实好,这就是你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对你父亲最好的交代。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你行得正,坐得直,就不怕他们查!”
李为民的话像是一颗定心丸,让赵瑞龙慌乱的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有李为民这番底气十足的话,他多少安心了些。但他眼神深处对过往的一丝不确定,却并未完全散去。
送走赵瑞龙,李为民独自站在窗前,眉头紧锁。沙瑞金借光明峰事件敲打李达康,高育良急切寻求联盟,赵瑞龙惊恐不安……这一切都表明,汉东的这场政治风暴正在不断升级,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牵扯的人物也越来越核心。他感觉自己仿佛站在风暴眼中,必须调动全部的智慧和定力,才能在这惊涛骇浪中稳住身形。下一步,该如何走?他需要更加审慎地观察,更加精准地判断。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进入最关键的阶段。风起于青萍之末,而浪成于微澜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