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一九九九年的春节,在皑皑白雪和零星炸响的鞭炮声中悄然来临。
京城,李家的四合院比往年显得更加热闹温馨。廊下挂着崭新的红灯笼,窗棂上贴着巧手的宋雨晴剪出的窗花,空气中弥漫着炖肉的浓香和孩童的嬉笑声。已满周岁的李继业,穿着厚厚的棉袄,像个小福娃般在铺着地毯的堂屋里蹒跚学步,咿咿呀呀的声音为这个家增添了无尽的生气。李太行老爷子抱着重孙子,脸上乐开了花,满是皱纹的脸庞舒展开来,享受着难得的天伦之乐。
李为民也暂时卸下了林城繁重的政务,沉浸在家庭的温暖之中。他陪着父亲下棋,听母亲唠叨家常,看着儿子一天一个样的成长,心中充满了平静与满足。过去一年,抗洪的惊心动魄,重建的千头万绪,仿佛都在这温馨的节日氛围里得到了暂时的抚慰。
然而,政治的波澜,总是在最不经意的时刻悄然涌动。
大年初三的下午,一家人刚吃完午饭,李为民放在茶几上的摩托罗拉翻盖手机响起了铃声。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汉东省城的区号,神色微微一凝,起身走到院中的廊下接起电话。
“为民同志,过年好啊!没打扰你休息吧?”电话那头传来汉东省委组织部部长熟悉而沉稳的声音,透过话筒,隐约能听到背景里也有几分节日的喧闹。
“部长过年好!不打扰,您请讲。”李为民的语气立刻恢复了工作时的严谨,冬日的寒气让他呼出的气息凝结成白雾。
“有个事情提前跟你通个气。”部长的声音透着一种公事公办的正式,“经省委研究决定,春节过后,安排你到省委党校,参加为期三个月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希望你合理安排好林城的工作,按时报到参加学习。”
省委党校中青班!
李为民握着手机的手稍稍紧了一下。这个班在体制内意义非凡,素有“黄埔军校”之称,是培养和储备重要领导干部的关键一环。在这个时间点,前任市委书记刚刚在98年底调离,林城市委书记职位暂时空缺,由他这位市长主持全面工作之际,省委安排他去党校学习,其间的意味,不言自明。这既是对他过去一年,尤其是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展现出的能力和担当的肯定,更可能是一次重要的任职前考察和铺垫。
“是,部长!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一定妥善交接好工作,准时参加学习。”李为民压下心中的波澜,沉稳应答。
挂了电话,他站在廊下,望着院落里积满白雪的石榴树,思绪已经飞回了汉东,飞回了林城。周明等人会作何反应?林城正在推进的“腾笼换鸟”和重建工作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这次学习,又会将自己引向一个怎样的新平台?
正当他凝神思索时,手中的手机再次响了起来。这次,屏幕上显示的是祁同伟的名字。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传来的是祁同伟带着明显喜气,又比往日更多了几分亲近的声音。
“学长!过年好!给您和嫂子、小继业拜年了!”
“同伟,过年好。听你这声音,是有喜事?”李为民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转身走回温暖的屋内。
“嘿嘿,什么都瞒不过学长。”祁同伟在电话那头憨笑两声,语气变得郑重而期待,“学长,我和婷婷……我们定在正月十五,在省城办婚礼。您……您可是我们的大媒人,又是我的老领导、老学长,我和婷婷都恳请您,一定早点过来,给我们撑撑场面,也帮我们把把关!”
祁同伟要结婚了!对象正是刘省长的千金刘婷婷。听到这个消息,李为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这门亲事,是他当初慧眼识珠,一手牵线。如今有情人终成眷属,祁同伟不仅找到了人生的伴侣,也意味着他与刘长生副省长的关系更进一步,这对祁同伟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一大助力。
“好!太好了!同伟,恭喜你们!”李为民的声音带着真挚的喜悦,“正月十五是吧?你放心,我一定提前到!这可是大事,我得看着你们把事儿办得圆圆满满的。”
放下手机,李为民脸上的笑意久久未散。一边是组织的召唤和可能的新征程,一边是亲密学弟的人生大事和稳固的政治纽带。这个春节,传来的消息,似乎都预示着某种新的开始。
宋雨晴端着热茶走过来,看到他脸上的神色,温柔地问:“怎么了?看你接完电话,一会儿沉思,一会儿又笑的。”
李为民接过茶杯,将两个消息告诉了她。
宋雨晴聪慧过人,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关窍,她微笑着说:“这是好事成双啊。同伟结婚是喜事,你去党校学习,更是组织对你的信任和培养。看来,这个年过后,咱们家又要开始忙了。”
李为民点点头,揽住妻子的肩膀,目光再次投向窗外。白雪覆盖的院落显得宁静而圣洁,但他知道,这片宁静之下,正在酝酿着新的波澜。林城的未来,他个人的仕途,以及身边这些紧密相连的人事关系,都将在新的一年里,翻开崭新的篇章。春节的祥和气氛,仿佛成了大战前短暂的宁静,让他既感到一种肩负重任的压力,也充满了迎接挑战、开拓新局的期待。
他需要好好利用在京的这几天假期,既要多陪陪家人,也要开始思考林城工作的交接,以及……如何为祁同伟准备一份既有分量、又不失情谊的新婚贺礼。这个正月,注定不会清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