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已是一九九七年春末。林城市人民代表大会胜利闭幕,李为民全票当选林城市人民政府市长,肩头那个字终于去掉。选举结果公布的那一刻,会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这既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在反腐风暴中展现出的担当和勇气的赞许。
坐在装修简朴的市长办公室里,李为民望着窗外林城崭新的城市面貌,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这段时间,他在处理日常政务之余,总会不自觉地将目光投向墙上的日历——1997年,距离记忆中那场震惊全国的特大洪水,只剩一年时间了。
市长,这是市水利局送来的年度工作计划。秘书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为民接过文件,快速浏览后问道:今年的防汛预算有多少?
按照往年惯例,列支了三百万元。秘书回答。
太少了。李为民摇摇头,通知财政局和水利局,下午我要专门听取防汛工作汇报。
下午的会议上,李为民的提议让与会人员都有些意外。
我认为,今年的防汛预算应该增加到一千万元。李为民开门见山。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语。财政局长面露难色:市长,这个增幅太大了。而且按照气象部门的预测,今年降雨量属于正常范围。
正常范围?李为民站起身,走到墙上的林城地图前,去年夏天,林江水位距离警戒线只有不到半米。如果我们遇到五十年一遇的洪水呢?
水利局长接话:市长说得对。林江堤防多年未进行大规模加固,确实存在隐患。但是一千万元的预算......
钱的问题我来解决。李为民果断地说,但是防汛物资的储备必须立即开始。沙石、编织袋、救生器材,这些都要提前准备。
会后,李为民亲自带队考察林江堤防。站在有些斑驳的堤坝上,他指着几处明显的老化痕迹对随行人员说:这些地方,必须立即加固。
市长,这些工程需要时间。水利局长提醒道。
那就抓紧时间。李为民语气坚决,在主汛期到来前,必须完成重点险工险段的加固。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为民开始有意识地推进防汛准备工作。在他的坚持下,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林城市防汛应急预案》《防汛物资储备管理办法》等文件,建立了市、县、乡三级防汛责任体系。
一天,赵立春省长到林城视察工作。在听取完常规汇报后,李为民特意提到了防汛工作。
省长,根据我们的监测,今年林江上游降雨量较往年偏多。李为民谨慎地选择着措辞,虽然气象部门预测是正常年份,但我总觉得应该做些特别准备。
赵立春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
我建议,全省范围内都应该提前做好防汛准备。李为民说,特别是重点江河的堤防加固和物资储备。
赵立春点点头:有备无患总是好的。这样吧,省政府会下发一个加强防汛工作的通知。
得到省长的支持后,李为民更加放开手脚。他亲自协调资金,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硬是挤出了一千五百万元用于防汛准备。
市长,这些钱如果用在经济发展上,见效会更快。有位副市长委婉地提出异议。
李为民看着窗外阴沉的天空,轻声说:有些投入,可能永远看不到直接效益。但是一旦需要,那就是救命的。
在他的强力推动下,林城的防汛准备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沿江堤防加固工程全面展开,防汛物资仓库里,沙石、编织袋等物资堆积如山。李为民还特意要求采购了一批先进的救生艇和通信设备。
这些是不是太超前了?物资储备中心的负责人看着崭新的设备,有些不解。
希望永远用不上。李为民抚摸着救生艇的船舷,但要用的时候,就必须有。
与此同时,李为民开始着手完善应急指挥体系。他亲自担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学习掌握防汛知识。
从今天开始,每个月都要进行一次防汛演练。他在指挥部会议上宣布。
每个月?有人提出疑问,是不是太频繁了?
等到洪水来了再练,就晚了。李为民的语气不容置疑。
在他的严格要求下,林城各级干部很快熟悉了防汛应急流程。抢险队伍、医疗救护、物资调配等各个环节都建立了明确的责任制。
五月的一天,李为民突然接到祁同伟的电话。
学长,听说你在林城大搞防汛准备?祁同伟的语气中带着好奇,岩台这边要不要也做些准备?
李为民立即说,特别是山区,要防范山洪和地质灾害。
放下电话,李为民沉思片刻,又拨通了赵瑞龙的号码。
瑞龙,你的建筑公司现在有多少工程机械?
挖掘机、装载机加起来有二十多台。市长需要?
把这些机械的清单报给市防汛指挥部备案。李为民说,关键时刻,这些设备可能就是救命的。
明白!我立即去办。
随着夏季的临近,天气果然出现了异常。连续多日的阴雨让李为民更加警觉。他要求气象、水利部门每天直接向他汇报天气和水情。
六月上旬,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林城。虽然雨量不算太大,但李为民还是启动了防汛应急响应进行演练。
这次演练很成功。总结会上,李为民对大家说,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不足。比如物资调运的速度还可以再快一些,群众的转移方案还需要细化。
会后,陈山川书记找到李为民:为民,你是不是太紧张了?今年的雨水虽然多了点,但还在正常范围内。
李为民沉默片刻,说:陈书记,我总有一种预感,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
七月初,李为民主持召开了一次特别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防汛工作。他在会上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建议:我建议,立即启动林江沿线危险区域群众的摸底调查,制定详细的转移预案。
市长,这是不是有些过度反应了?有位老局长委婉地说。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李为民的态度异常坚决,如果因为我今天的过度反应,避免了明天的人员伤亡,那就是值得的。
在他的坚持下,这项工作量巨大的任务还是布置了下去。基层干部们虽然有些不解,但还是认真执行了市里的部署。
晚上,李为民独自在办公室研究水文资料。秘书推门进来,看见市长正对着一张全国地图出神。
市长,时间不早了,您该休息了。
李为民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忧虑:你说,如果真的发生特大洪水,我们准备得够不够?
秘书愣了一下,随即坚定地说:以我们现在做的准备,在全省都是最充分的。
李为民轻轻叹了口气:希望如此。
他走到窗前,望着夜色中的林城。这座他倾注了心血的城市,这座正在焕发新生的城市,能否经受住即将到来的考验,他心中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但是,作为一市之长,他必须做好万全准备。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数十万林城百姓生命的负责。
通知下去,明天我要再去检查一遍堤防加固工程。李为民对秘书说,特别是那几个重点险段,我要亲自去看。
是,市长。
窗外,夜空中繁星点点。李为民知道,在平静的表象下,一场严峻的考验正在悄然逼近。而他,必须带领林城人民做好一切准备,迎接这场可能改变无数人命运的自然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