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武出席省政府常务会议,并与李为民并肩观看军区演习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汉东省高层每一个角落。那辆挂着军牌、畅通无阻驶入省政府大院的越野车,以及演习观摩台上李为民与蔡建武谈笑风生的画面,构成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政治信号图。
沙瑞金在办公室里听到白秘书的详细汇报后,沉默了许久,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千算万算,没算到李为民背后,除了若隐若现的京城李家以及古建明的旧谊,竟然还能在关键时刻,得到汉东省军区如此明确、如此强硬的支持。蔡建武的身份太特殊了,他不仅仅是新任司令,更是蔡添添的父亲,他的表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解读为某种更高层面的微妙态度。
“李为民……还真是深藏不露啊。”沙瑞金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感到一阵棘手。军队系统相对独立,他作为省委书记虽兼着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但对蔡建武这样的资深将领,影响力有限。蔡建武这番姿态,等于是在他精心编织的包围网上,硬生生撕开了一个口子。
“书记,看来李为民是打算硬扛到底了。”白秘书小心翼翼地分析,“有了蔡司令的支持,他恐怕会更加有恃无恐。”
“有恃无恐?”沙瑞金冷哼一声,“那就看看,是他的靠山硬,还是中央反腐的决心硬!通知国富同志,调查不能停,反而要加快节奏!重点就放在林城工业园区和赵瑞龙身上,我就不信,李为民真能做到天衣无缝!”
他决定迎难而上。在这个时候退缩,不仅前功尽弃,他沙瑞金的权威也将扫地殆尽。他必须让所有人看到,在汉东,没有人可以挑战他的权威,哪怕是背后有军方支持的常务副省长。
与此同时,李为民的反击也开始显露出效果。省政府系统内关于沙瑞金工作作风的私下议论,虽然上不了台面,但却像细微的病毒一样,缓慢侵蚀着沙瑞金“绝对正确”的形象。而祁同伟在吕州组织的那个“后评估”研讨会,形成的报告虽然暂时被压着没有公开,但其结论——指出某些“一刀切”政策对当地中小企业和就业造成了较大冲击——已经通过非正式渠道,反馈到了省委一些领导和相关厅局,引发了不少深思和私下讨论。这等于是在沙瑞金大力推崇的“政绩”上,巧妙地打上了一个问号。
更让沙瑞金感到压力的是,“区域协同创新与发展试验区”的推进,似乎进入了快车道。在李为民的全力推动下,四省前期沟通异常顺利,国家发改委方面也传来了积极信号,认为该项目“契合国家战略,具备先行先试价值”,首批引导资金有望在近期落实。一旦这个项目落地,李为民的政绩簿上将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地位将更加稳固。
面对李为民步步为营的反击和蔡建武的强力威慑,沙瑞金意识到,常规的施压和外围调查,恐怕难以在短期内奏效。他需要找到一个更直接、更能打破僵局的突破口。
他把目光再次投向了纪委系统。田国富汇报,对林城工业园区和赵瑞龙的调查,虽然发现了一些程序上的瑕疵和模糊地带,但始终无法与李为民个人建立直接、有力的关联。
“能不能……从其他方面想想办法?”沙瑞金暗示道,“比如,李为民同志的家人?或者他身边其他更亲近的人?工作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
田国富心中一震,明白沙瑞金这是要求将调查进一步深化和扩大,甚至可能触及一些敏感领域。他感到一丝不安,但还是硬着头皮回答:“我们……尽量从合法合规的渠道了解。”
“嗯,要注意方式方法。”沙瑞金淡淡道,眼神却异常锐利。
也就在这个关口,一直被沙瑞金当作“民意”和“正气”代表的陈岩石,再次跳了出来。不知是受到了什么人的鼓动,还是单纯出于对李为民“重发展、轻规矩”的极度不满,这位老同志竟然直接给中央写信,反映汉东省“个别主要领导干部”存在“官僚主义、本位主义”问题,并再次强调了“坚持原则、严肃纪律”的重要性。虽然信中依旧没有点名,但其针对性和时机,都让沙瑞金感到一丝“意外之喜”。
他立刻指示白秘书,以省委办公厅的名义,对陈岩石同志“关心党的事业、坚持原则的精神”表示“高度赞赏”和“诚挚感谢”,并表态省委一定会“认真研究”老同志提出的宝贵意见。
陈岩石的这封信,和他之前那封信一样,被沙瑞金巧妙地利用起来,作为继续向李为民施压的“民意炮弹”和“道义旗帜”。
汉东的政坛,已然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一方是手握省委大权、占据反腐道义制高点、并开始寻求更激进突破口的沙瑞金;另一方则是根基深厚、政绩卓着、且获得了军方强力支持、并开始多路反击的李为民。
双方都在调兵遣将,都在寻找对方的弱点。蔡建武的介入,虽然暂时提升了李为民的安全系数,但也使得矛盾更加激化,对抗更加直接。一场硬碰硬的正面较量,似乎已不可避免。下一次省委常委会,或许就是双方第一次公开摊牌的战场。所有人都预感到,一场决定汉东未来走向的暴风雨,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