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大的婚礼过后,喧嚣渐归于平静。五月三日上午,李为民和宋雨晴并没有安排外出蜜月旅行,而是选择留在京城,按照传统习俗,今天要举行一场小范围的家宴,主要是双方至亲聚在一起,吃一顿温馨的便饭,也方便长辈们多一些交流。
家宴的地点就设在李家那座古朴宽敞的四合院里。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正堂,空气中弥漫着清茶的香气和庭院里花草的清新味道,氛围比昨日的国宾馆更多了几分家常的温暖与随意。
李为民的父亲李振邦和母亲周蕙一早就在厨房和餐厅间忙碌着。李振邦虽然身居部委要职,平日里严肃沉稳,但在家里,尤其是在儿子人生大事的后续安排上,却显得格外细致和接地气。他正亲自检查着待会儿要开的几瓶酒,确保都是亲家们可能喜欢的口味。周蕙则系着围裙,和家里帮忙的阿姨一起,最后确认着菜单和摆盘。她脸上始终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看着儿子成家立业,娶的又是如此优秀懂事、家世匹配的姑娘,她心中的大石总算落了地。
“爸,妈,这些让阿姨弄就好了,你们休息会儿。”李为民换上了一身舒适的休闲装,牵着宋雨晴的手走进餐厅。宋雨晴也卸下了昨日的盛装,穿着一件淡雅的改良旗袍,更显温婉动人。
“没事,不累。”周蕙笑着拉过宋雨晴的手,上下打量着,越看越是喜欢,“雨晴啊,昨天累坏了吧?今天在家就放松点,想吃什么就跟妈说。”
“妈,我不累,昨天一切都很好。”宋雨晴微笑着,语气柔顺,带着新媳妇的乖巧。这一声“妈”叫得自然又亲切,让周蕙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李振邦也走过来,看着并肩而立的一双儿女,眼中流露出难得的温和与欣慰:“为民,雨晴,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要相互扶持,共同进步。”他的话一如既往的简洁,却蕴含着深沉的父爱和期许。
“爸,我们记住了。”李为民和宋雨晴异口同声地答道。
将近十一点,宋雨晴的父母宋思远和韩静书到了。宋思远穿着一身挺括的军便装,虽然没有佩戴军衔,但那股军人特有的挺拔气质和威严依旧不减,只是今天脸上带着明显的笑意,显得随和了许多。韩静书则是一身知性优雅的套装,气质娴雅端庄,眉眼间能看出几分其父韩老的影子,只是更加柔和内敛。她提着一些精致的礼盒,一进门就热情地与周蕙拥抱。
“振邦兄,周蕙姐,叨扰了。”宋思远声音洪亮,与李振邦用力握手。
“思远,静书,快请进,说什么叨扰,都是一家人了。”李振邦笑着回应,引着他们入座。
韩静书则将礼物递给周蕙,笑道:“周姐,一点小心意,给孩子们添置点家用。”
“哎呀,你们太客气了。”周蕙连忙接过,拉着韩静书的手坐下,两位母亲很快就热络地聊了起来。
这时,李为民和宋雨晴端着泡好的茶走过来。李为民将茶杯恭敬地放到宋思远和韩静书面前,略微停顿了一下,随即用清晰而郑重的语气开口叫道:“爸,妈,请喝茶。” 这是他婚后第一次正式改口,虽然只是简单的称呼变化,却代表着身份和关系的彻底转变,意义非凡。
宋思远显然愣了一下,随即脸上绽开更为爽朗的笑容,重重地拍了拍李为民的肩膀,接过茶杯:“好,好!喝茶!” 韩静书眼中也闪过一丝动容和喜悦,温柔地应道:“哎,好孩子。” 她接过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看向李为民的目光充满了慈爱和彻底的认可。
这一声“爸、妈”,让家宴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亲密无间,真正有了“一家人”的感觉。
家宴开始,菜肴不算奢华,但极其精致可口,都是地道的家常风味和几样经典的京帮菜,显然是用了心思的。席间,没有了昨日那种宏大场面的拘束,气氛轻松而融洽。
李振邦和宋思远虽然领域不同,一个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部委,一个在军队系统,但到了他们这个层级,对国家大势和发展路径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两人很自然地就聊起了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些新动向,话语间充满了大局观和共识,偶尔有不同视角的补充,也是相得益彰。
“为民在政研室的工作,接触面更广了,是好事。”宋思远抿了一口酒,看向李为民,如今已是岳父看女婿的眼神,带着欣赏与提点,“站在更高处观风云变幻,才能更准确地把握脉搏。不过,基层的那股子锐气和务实劲儿,不能丢。”
“爸,您提醒的是。”李为民自然地接话,改口后并无任何生疏感,“基层的经验是根基,我现在做的很多研究,都得益于在金山、在岩台的实践。视野需要开阔,但脚一定要踩在实处。”
李振邦点点头,接口道:“政策研究,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你的那份产业体系规划思路,我粗略看了,框架不错,有前瞻性。但在具体推进上,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分清轻重缓急。汉东的情况,和京城看出去的不完全一样。”
“爸,我明白。后续还会结合各地市的反馈不断修改完善。”李为民认真记下。
另一边,周蕙和韩静书的话题则更侧重于生活。从布置新房到未来的育儿规划,从两家的一些生活习惯到对孩子们工作繁忙的理解与支持,聊得细致而充满温情。韩静书言谈举止间,既有大家闺秀的涵养,又不失母亲的细腻与关爱。
“静书,你把雨晴教育得这么好,真是辛苦了。”周蕙由衷地对韩静书说道。
“周姐您太客气了。雨晴自己懂事。倒是为民,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见识和担当,振邦兄和周姐才是教子有方。”韩静书微笑着回应,语气真诚。
宋雨晴坐在母亲身边,偶尔轻声补充几句,脸上带着幸福的红晕。她也很自然地给李振邦和周蕙夹菜,叫着“爸、妈”,举止大方得体。李为民则不时给四位长辈布菜,照顾着身边的妻子,动作自然体贴。
看着儿女们和谐恩爱,四位长辈眼中都流露出放心的神色。他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国家的风风雨雨,深知家庭和睦、后继有人是多么重要。对于李为民和宋雨晴的结合,他们不仅是满意,更是充满了祝福和期待。
饭后,大家移步到客厅喝茶。阳光正好,茶香袅袅。话题变得更加轻松,聊起了李为民和宋雨晴小时候的趣事,聊起了两家一些共同朋友的近况,笑声不时在庭院里回荡。
李振邦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景象,心中感慨,对宋思远和韩静书说道:“思远,静书,看到他们这样,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也就没什么遗憾了。未来的路,终究要靠他们自己去走。”
宋思远和韩静书深以为然地点点头。韩静书温和地开口道:“是啊,我们能做的,就是站在他们身后,当个坚实的后盾,必要的时候,扶一把,提醒一句。相信他们能走得比我们更远,更好。”
这次家宴,没有隆重的仪式,没有外人在场,却通过一声自然而郑重的改口,真正将两个家庭紧密地融合在了一起。那份源于血脉和姻亲的温情,以及共同对下一代未来的殷切期望,在这座充满故事的四合院里静静流淌,为李为民和宋雨晴的新生活,奠定了最坚实、最温暖的情感基石。也为李为民接下来即将面对的、更加波澜壮阔的事业征程,注入了来自家庭的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他知道,无论将来身在何方,位居何职,这份家的温暖和长辈的期许,都将是他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和最宁静的避风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