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拍一场夜戏,直到凌晨三点才收工。演员们个个眼皮打架,工作人员更是累得连话都不想说。岑卿卸了妆,拖着沉重的步子往回走,看到几个场工正就着冷水啃馒头,一边啃一边核对明天的器材清单。
第二天下午,她找到陈导演。
“导演,我想……能不能开一次直播?”她拿出手机,语气谨慎,“就拍点剧组日常,让大家看看拍戏真实的样子。我们‘归晚演书’的粉丝一直挺关心我的近况。”
陈导演正盯着监视器看回放,闻言挑了挑眉,没立刻回答。旁边的制片人倒是来了兴趣:“直播?现在很多剧都搞这个做宣传。咱们这剧虽然还没到宣传期,但提前预热一下也行。不过内容得把握好。”
“我不会拍剧情和妆造细节,”岑卿赶紧保证,“就拍拍大家工作的状态,比如场务怎么布景,灯光师怎么打光,演员怎么候场……让大家看看拍戏没那么光鲜,也挺辛苦的。”
陈导演沉吟片刻,点了头:“可以。你把握好分寸,别影响拍摄。”
当天傍晚,赶在天光最好的时候拍完一场日戏,趁着转场的空隙,岑卿在微博和短视频平台发了预告:“一小时后,‘归晚演书’直播间,带大家看看《云溪传》剧组在山里的日常。”
消息一出,粉丝们立刻沸腾了。
直播准时开始。岑卿没露脸,镜头先是对准了正在忙碌的场务组。十几个壮劳力正喊着号子,将沉重的轨道车从泥泞的土坡上推过去,汗水顺着他们的下巴往下淌。
“大家看,这是我们的轨道组老师,”岑卿的声音从画外传来,“刚才下过一阵小雨,地上滑,他们得确保轨道铺得平稳,摄影师才能拍出稳定的画面。”
【天啊,这轨道车看起来好重!】
【原来拍戏需要这么多人力啊……】
【工作人员辛苦了!】
镜头一转,对准了灯光组。两个灯光师正架着沉重的镝灯,小心翼翼地调整角度,另一个助理在十几米外看着测光表,大声报着数据。
“这是灯光老师在布光,”岑卿解释,“别看就这么一个镜头,可能需要打好几盏灯,调整很久,才能达到导演要的效果。”
【长知识了,原来打光这么讲究!】
【我还以为都是自然光呢……】
【那个灯好亮,眼睛都要晃瞎了!】
接着,镜头扫过化妆区。一个老化妆师正蹲在地上,给“受伤”的群演补妆,粉扑小心翼翼地勾勒着伤口边缘的血迹。
“这是我们的化妆老师,”岑卿说,“很多特效妆需要反复修补,有时候一个妆要化好几个小时。”
【这妆化得太真了!我还以为真受伤了!】
【化妆老师好耐心啊,蹲着多累。】
【演员也不容易,脸上糊着厚厚的妆肯定不舒服。】
这时,镜头捕捉到了苏晓。她穿着单薄的戏服,正裹着军大衣,坐在小马扎上埋头看剧本,鼻尖冻得发红。旁边放着半瓶没喝完的矿泉水。
“这是苏晓,我们剧里的小师妹,”岑卿把声音放轻了些,“她在等戏,已经等了三个多小时了。山里晚上冷,戏服薄,只能裹着大衣保暖。”
【妹妹好辛苦啊,看着都冷!】
【等戏最磨人了,心态不好真的会崩。】
【演员真的不是只有光鲜亮丽的一面。】
镜头又转向吴老师。他依旧捧着保温杯,但这次不是在闭目养神,而是在和年轻对手演员走戏,一遍遍耐心地帮着对方找情绪。
“吴老师是我们组里的老前辈了,经常帮着年轻演员对戏。”
【吴老师人真好!】
【老戏骨就是不一样,特别认真。】
最后,镜头悄悄对准了导演监视器那边。陈导演正盯着屏幕,眉头紧锁,副导演和摄影师围在旁边,小声讨论着什么。地上散落着几根烟头。
“导演组正在看回放,讨论下一个镜头的拍法。”岑卿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一个镜头拍十几条是常事,大家压力都很大。”
【导演也不容易啊,感觉头发都要愁白了。】
【拍戏真是集体劳动,每个人都很重要。】
【看着好紧张的氛围……】
直播进行了四十多分钟,岑卿带着大家看了七八个不同的工种。没有刻意煽情,只是平实地记录着每一个平凡而忙碌的身影。
收工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岑卿关掉直播,看到场务老张正就着昏暗的灯光,收拾散落一地的电缆线。她走过去,把手里没开封的矿泉水递给他。
老张愣了一下,接过水,黝黑的脸上露出朴实的笑容:“谢谢岑老师。”
“辛苦了,张老师。”岑卿说。
她往回走,听到身后老张对同伴说:“这姑娘,实在。”
回到住处,她打开手机,看到直播后台的数据。观看人数创了新高,评论区被“辛苦了”和“致敬幕后工作者”刷屏。很多粉丝说,第一次这么直观地了解到拍戏背后的艰辛。
李素珍端着一碗热汤面进来,看了眼她的手机屏幕,小声说:“刚才你直播,村里好些人都看了。赵满囤他媳妇还在小卖部门口说,原来拍戏也这么遭罪,不如在家种地踏实。”
岑卿笑了笑,没说话,低头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