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等待期的最后一个夜晚,破浪营地被一种近乎凝滞的紧张氛围所笼罩。呼啸的风声穿过沉船骨架的孔洞,发出如同怨灵低泣般的呜咽;黑色海水拍打礁石的声响,也比往日更加粘稠和沉重,仿佛在酝酿着什么。空气中弥漫的无形压力,让许多常年在此厮混的亡命徒都早早躲回了自己的窝棚,就连酒馆“老锚与破桶”里的喧闹声,也比往常低了几分。
在团队租住的、位于沉船二层一个相对完整的舱室内(用额外的“碧波酿”换来),气氛同样肃穆。所有的物资都已反复检查、归类整理,每个人的装备都调整到了最佳状态。墨痕的“海毛虫”机关在涂抹了新型润滑剂后,关节处幽光流转,静默中蕴藏着爆发性的力量。阿土将她那柄巨大的战斧擦了又擦,星璇安静地趴在她脚边,银色眼眸在昏暗中如同两盏微弱的星灯。
而此刻,舱室中央,一场关乎明日行动关键节点的讨论,正在 quietly 进行。
司文星盘膝坐在地上,他那枚从不离身的玉板悬浮在面前,投射出复杂的光幕,上面流动着无数密密麻麻的符文和数据流。他推了推鼻梁上那副在昏暗光线下微微反光的单片眼镜,语气带着一种研究者特有的严谨与确信:
“根据过去七十二个时辰持续监测的环境数据,包括空间波动频率、能量粒子流强度、引力微变参数以及历史潮汐记录交叉验证,下官建立了一个‘碎星礁-深渊之喉能量潮汐预测模型’。”
他操作玉板,光幕上显现出一条起伏不定的曲线,曲线在某些时间点被标注了高亮的标记。
“模型综合分析显示,下一次能量潮汐的间歇期,即能量喷发强度降至可安全通行阈值以下的时间窗口,将于明日辰时六刻至巳时初刻之间出现,持续时长预估为两到三个时辰。”
他抬起头,看向苏岩,语气肯定:“这是基于超过十万组实时数据及巡天司三百年观测记录得出的最优推算结果,误差率理论上低于百分之五。”
然而,就在司文星宣布他的“科学”结论时,坐在角落阴影里,一直默默擦拭着那杆老旧鱼叉的老锚头,鼻腔里发出了一声清晰的、充满不屑的嗤笑。
这声嗤笑在安静的舱室内显得格外刺耳。
司文星眉头微皱,看向老锚头,语气依旧保持着礼节性的平静,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质疑:“老锚头前辈,您对我的推算结果有不同看法?”
老锚头连眼皮都没抬,继续用一块粗糙的鲨鱼皮打磨着鱼叉的锋刃,发出沙沙的声响,他沙哑的声音如同被海风磨砺了千万年的礁石:
“小娃娃,把你那些亮晶晶的玩意儿收起来吧。海渊的脾气,不是你那些叮叮乱跳的数字能算准的。”
他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那双深邃如古井的眼眸,目光仿佛能穿透船板,直接望向远方那恐怖的深渊之喉。
“它呼吸的快慢,心跳的强弱,甚至是……‘心情’的好坏,都会让所谓的规律变成狗屁。”老锚头的声音带着一种历经无数生死考验后沉淀下来的笃定,“明天,真正的间歇期,会在辰时正刻出现,比你这娃娃算的,早差不多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的出入!
在平常,这或许不算什么。但在危机四伏、瞬息万变的深渊之喉,半个时辰的差距,可能就意味着是抓住稍纵即逝的安全窗口顺利潜入,还是正面撞上狂暴的能量喷发,被撕成碎片,或者被卷入扭曲的规则乱流,永世不得超生!
司文星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他赖以生存和行事的准则,便是精确的数据和严谨的条例。老锚头这种完全基于“感觉”和“经验”的断言,在他看来近乎于迷信和蛮横。
“前辈,您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司文星忍不住追问,试图用理性的方式沟通,“是否有可量化的观测指标?或者以往的成功案例记录?根据《巡天司情报采纳标准流程》,未经证实的主观经验,其可信度需要……”
“依据?”老锚头打断了他,嘴角扯出一个带着嘲讽和些许怜悯的弧度,他用鱼叉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又指了指自己的耳朵和鼻子,“依据就是老子在这里活了几百年,听着它的呼吸,闻着它的味道,感受着它每一次‘打嗝’带来的海床震颤!老子失去的这条胳膊和这只眼睛,就是最好的‘数据’!”
他的语气激动起来,带着一种与死亡共舞多年形成的偏执与权威:“它现在很‘烦躁’,非常‘烦躁’!因为那帮‘死人味’的家伙在里面乱搞!它的‘心跳’在加快,能量在提前积聚,又在以一种不正常的方式寻求宣泄!辰时正刻,就是它下一次短暂‘喘息’的开始!信不信由你!”
舱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一边是代表着天庭官方权威、建立在海量数据和模型基础上的科学预测;另一边是源自本地生存者用血肉和岁月换来的、近乎本能的直觉经验。
墨痕挠了挠头,低声道:“这……数据派和直觉派打起来了?听起来好像都有点道理……”
云笈沉吟道:“司文道友之模型,基于过往规律,有其道理。然老锚头所言,乃体察当下细微之变,亦不可轻忽。海渊确非死物,其‘情绪’波动,或非数据所能尽述。”
白芷亦微微颔首:“万物有灵,纵是绝地,亦有其运行之玄妙,非纯以数理可度。老施主与海渊相伴日久,灵觉感应,或更贴近真实。”
阿土看看一脸严肃的司文星,又看看气势汹汹的老锚头,眨了眨大眼睛,小声对苏岩说:“苏岩哥,我觉得……老锚头爷爷看起来更凶一点,可能他说得对?”
苏岩一直没有说话,他静静地听着双方的争论,感受着空气中那无形无质、却真实存在的、从深渊之喉方向弥漫过来的压抑与躁动。他的周天星辰盘也在微微震颤,传递来的并非具体的数据,而是一种对宏大、混乱而危险能量源的模糊感应,这种感应似乎更偏向于老锚头所描述的那种“烦躁”与“不稳定”。
他深知,在这个关乎整个团队生死存亡的决策上,不能完全偏信任何一方。司文星的数据模型是基于客观事实,有其严谨性;但老锚头的经验,是无数次在死亡线上挣扎换来的宝贵财富,是对这片规则混乱之地最直接的理解。
最终,苏岩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做出了决定:
“我们相信老锚头的经验判断,将行动时间定在辰时正刻。”
司文星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但苏岩抬手阻止了他,继续说道:
“同时,我们也会充分参考司文星的数据模型。墨痕,按照司文星预测的辰时六刻这个时间点,提前准备好所有应急方案和防御措施。我们要在相信老锚头经验的基础上,做好应对‘万一’数据模型更准确的准备。”
这个决定,既表达了对老锚头这位引路人的尊重和信任,也肯定了司文星工作的价值,体现了一种务实的平衡与智慧。它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将两种不同体系的认知融合起来,共同为团队的安全保驾护航。
老锚头闻言,冷哼了一声,但没再反驳,算是默认了这个安排。他重新低下头,继续擦拭他的鱼叉,仿佛刚才的争执从未发生。
司文星则沉默了片刻,他推了推眼镜,看着玉板上那条自己精心计算出的曲线,又看了看角落里那个与周围环境几乎融为一体、散发着沧桑与危险气息的老者,镜片后的眼神中,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困惑与……一丝动摇。
他一直以来坚信不疑的“数据至上”理念,在这片无法用常理度之的绝地,似乎第一次遇到了无法解释的挑战。他默默地开始操作玉板,不再试图反驳,而是开始记录新的内容:“决策记录:团队最终采纳本地向导经验性判断,行动时间定于辰时正刻。备注:此决定与数据模型预测存在约半个时辰偏差。后续需密切观察实际环境变化,以验证经验判断之准确性及数据模型之适用性修正。”
他肩头的机械鹦鹉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复杂的心绪,扑棱了一下翅膀,用合成的语调低声重复了一句:“数据……经验……验证……”
苏岩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冰冷腥咸的海风立刻灌了进来。远处,无尽海渊的方向,那片吞噬一切的黑暗仿佛更加浓郁了。明天辰时正刻,他们将真正踏入那片连数据都难以测度的死亡禁区。
是经验更胜一筹,还是数据终究能揭示规律?答案,将在明天的黎明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