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晚风》上映第三天,票房突破3000万的消息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业内激起层层涟漪。更令人瞩目的是,影片排片占比从最初的不足3%飙升至17%,影院经理们看着场场爆满的影厅,终于意识到这个夏天被他们低估的黑马有多强劲。
高浪站在华星影视临时租用的会议室里,指尖划过实时票房数据面板。屏幕上跳动的数字背后,是137家影院扩展到582家的现实,是从冷门时段到黄金场次的逆袭,更是无数观众走出影院时眼角未干的泪痕。
“浪哥,盛世影业的周总来了。”王胖子推门进来,语气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揶揄。
高浪抬眼看向门口,只见周建明西装革履地站在那里,身后跟着的刘经理手里提着个精致礼盒,与前几日电话里的傲慢判若两人。
“高导,恭喜恭喜啊!”周建明快步上前握住高浪的手,笑容满面,“我就知道你一定能成,当初我力排众议给你投资,果然没看错人!”
高浪不动声色地抽回手,示意对方落座:“周总客气了,不知今日到访有何贵干?”
周建明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恢复自然:“是这样,我们董事会看《夏夜晚风》反响这么好,想追加一笔宣发费用,顺便谈谈后续衍生品开发的合作——你看,咱们毕竟是最初的合作伙伴嘛。”
刘经理适时打开礼盒,里面是块包装精美的名表:“高导年轻有为,这点小意思不成敬意。”
高浪瞥了眼手表,淡淡开口:“周总怕是忘了,当初贵公司可是要撤资收回版权的。至于衍生品开发,我们已经和华星影视达成独家合作了。”
周建明的脸色沉了下去:“高导,做人不能太忘本。没有盛世最初的五十万,你这电影能拍得出来?”
“所以我一直记着。”高浪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支票推过去,“这是五十万,连本带利。从此,《夏夜晚风》与盛世再无瓜葛。”
周建明看着支票上的数字,手指微微颤抖。他没想到高浪会如此决绝,更没想到这部被他们视作弃子的电影,竟能在短短三天内带来如此惊人的收益。
“好,好一个高浪!”周建明猛地站起身,“咱们走着瞧!”
看着两人狼狈离去的背影,王胖子忍不住笑出声:“这就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高浪却没笑,他将支票递给张涛:“把这笔钱转到剧组账户,给大家发奖金。”
张涛接过支票,眼神复杂:“你就这么放他们走了?盛世在业内的人脉可不简单。”
“与其浪费时间纠缠,不如专注手头的事。”高浪看向窗外,“张总,咱们该谈谈下一个项目了。”
张涛愣住:“下一个项目?现在不应该趁热打铁把《夏夜晚风》的收益最大化吗?”
“那只是第一步。”高浪走到白板前,拿起马克笔写下三个大字——《青春派》。
“这是我早就构思好的剧本,讲的是高三学生备战高考的故事。”高浪画了个简单的分镜,“《夏夜晚风》证明了真诚的青春故事有市场,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青春派》要更贴近现实,更有力量,我想邀请真正的高三学生来演,用纪录片的手法拍剧情片。”
张涛越听眉头皱得越紧:“全素人阵容?纪录片手法?高浪,这风险太大了!我们刚缓过劲来...”
“风险和机遇从来都是并存的。”高浪转过身,眼神锐利,“《夏夜晚风》的成功靠的是情怀,《青春派》要靠共鸣。现在的影视市场太缺真实的校园故事了,家长们想看孩子的真实状态,学生们想在银幕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他顿了顿,语气放缓:“我知道华星现在需要稳定,但如果只想靠一部电影吃老本,迟早还会回到以前的困境。我们要趁现在口碑和资本都在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张涛沉默了很久,烟一根接一根地抽。会议室里弥漫着烟草味,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他们此刻摇摆不定的未来。
“需要多少钱?”张涛突然掐灭烟头,眼里闪过一丝决绝。
高浪笑了:“三百万。我已经联系好了一所重点高中,他们愿意提供拍摄场地,甚至允许我们跟着学生们一起体验高三生活。演员方面,我们可以从全国范围内海选,成本能压到最低。”
“三百万...”张涛喃喃自语,“我们现在账上刚有四百万,这几乎是把全部家当都投进去了。”
“不是全部家当。”高浪拿出一份文件,“这是《夏夜晚风》的海外发行意向书,东南亚那边的发行商愿意出八百万买断版权。有这笔钱打底,我们输得起。”
张涛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震惊:“海外发行?你什么时候联系的?”
“首映礼那天就托人递了消息。”高浪笑得从容,“我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当天下午,华星影视召开全体员工大会。当张涛宣布要投拍《青春派》时,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全素人阵容?这能行吗?”
“刚赚点钱就瞎折腾,万一赔了怎么办?”
“高导是不是太年轻气盛了?”
质疑声此起彼伏,直到高浪走上台,将《青春派》的剧本节选投影在幕布上。
“我知道大家担心什么。”高浪的声音平静却有力量,“但请相信,真实的力量永远比演技更动人。我给大家念一段剧本里的台词——‘高考这道坎,跨过去是青春,跨不过去也是青春。重要的不是结果,是我们曾拼尽全力的样子。’”
他抬眼看向众人:“这句话不仅是说给学生听的,也是说给我们自己的。华星影视曾经跌倒过,但只要我们还有拼尽全力的勇气,就一定能站起来。”
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有人开始低头翻阅剧本节选,有人眼里重新燃起了光芒。当张涛率先举起手时,越来越多的人跟着举手,最终全票通过了《青春派》的立项。
项目启动的消息很快传开,业内一片哗然。有人说高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人等着看华星再次破产的笑话,只有少数人注意到,《夏夜晚风》的票房仍在稳步增长,豆瓣评分悄然升至8.3分。
高浪没时间理会外界的议论,他带着王胖子和李哲立刻投入到筹备工作中。三人兵分三路:王胖子负责全国海选,李哲深入高中体验生活收集素材,高浪则留在公司完善剧本,同时对接海外发行的细节。
海选的过程比想象中更艰难。起初报名的大多是怀揣明星梦的艺校学生,直到高浪在微博发起#我的高三故事#话题,才吸引来真正的高中生。
一个来自四川的女孩在视频里说:“我想演那个偷偷在数学课上写情书的女生,因为我真的这样做过,后来被老师发现,把情书念给了全班听。”
一个浙江的男生对着镜头展示自己贴满便利贴的课桌:“我想让大家看看,我们高三学生的桌子有多乱,梦想就有多满。”
这些带着青涩和真诚的视频,像一股清流在网络上传播开来。高浪亲自筛选了一百个候选人,邀请他们来北京参加复试。
复试现场设在一所废弃的中学教室里,高浪没有让他们表演才艺,只是给了个简单的命题:“如果明天就要高考,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有的孩子说想再看一眼暗恋的女生,有的说想把所有试卷烧掉,还有个女孩突然哭了:“我想给我妈打个电话,告诉她我其实没那么坚强。”
看着这些真实的反应,高浪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他当场定下了七个主演,全都是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普通高中生。
“浪哥,真不用请个老戏骨镇场?”王胖子看着名单,还是有些担心。
“不用。”高浪摇头,“我要的就是这种生涩感。倒是你,赶紧把服装道具搞定,要100%还原高三教室的样子,连粉笔灰的厚度都得一样。”
与此同时,李哲从学校发来的素材也让高浪惊喜不已。他拍到了凌晨五点的操场,拍到了堆满试卷的垃圾桶,拍到了学生们在走廊里互相打气的击掌,甚至拍到了老师偷偷给学生塞巧克力的瞬间。
“这些细节比剧本更动人。”高浪在电话里说,“继续拍,越多越好。”
项目启动仪式定在9月1日,正好是开学第一天。华星影视没有搞盛大的发布会,只是在那所合作的重点高中里,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机仪式。
当高浪揭开摄像机上的红布时,七个穿着校服的主演站在旁边,脸上带着既紧张又兴奋的表情。周围的学生们好奇地围观,老师拿着教案匆匆走过,阳光透过教学楼的窗户,在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
“各部门准备。”高浪举起场记板,“《青春派》第一场,第一镜,开拍!”
场记板落下的瞬间,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高三。那个在晚自习时偷偷看小说的少年,那个在高考前夜失眠的少年,那个以为毕业就是世界末日的少年。
原来,所有的青春都如此相似。
开机仪式结束后,张涛把高浪拉到一边,递给他一份文件:“东南亚那边的发行合同签好了,八百万已经到账。另外,还有个好消息——央视电影频道想购买《夏夜晚风》的电视播映权,出价五百万。”
高浪接过合同,指尖微微颤抖。从身无分文到手握千万资金,从被发行公司拒之门外到被央视主动邀约,这短短几个月的变化,比他重生以来的所有经历都要魔幻。
“这笔钱怎么安排?”张涛问。
“先把《青春派》的拍摄资金划出来,剩下的...”高浪看向远处正在打闹的学生们,“成立一个新人扶持基金,专门资助那些有才华却没机会的年轻导演。”
张涛愣住了,随即笑了:“你这格局,倒是越来越大了。”
高浪也笑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夏夜晚风》打开了一扇门,《青春派》要铺就一条路,而他最终要建造的,是一个能让真诚与才华自由生长的王国。
傍晚的阳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教学楼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像一首永远唱不完的青春赞歌。高浪拿出手机,给秦雨发了条短信:“新的夏天,开始了。”
很快收到回复,只有一个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