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鼎”、“星图卷轴”、“深蓝晶石”这三样从“绿渊母巢”核心发现的青铜文明遗物,在青囊城最高级别的实验室中,引发了前所未有的研究狂潮。楚望和陈山几乎不眠不休,带领团队全力扑在破解工作上。
青铜鼎上的古老图案和符号,与青囊城数据库库存的少量青铜器拓片进行比对,结合兽皮卷轴上的星辰图与注解,一段被尘封了无数岁月的惊人历史,逐渐被拼凑出模糊的轮廓:
在远比人类有文字记载更久远的太古时期,甚至可能在地球早期生命形态刚刚萌芽的时代,来自遥远深空的“牧者”先遣单位就已经抵达太阳系。它们并非以庞大的舰队形式,而是如同播撒种子般,投放了最初的“生态改造信标”,试图将地球纳入它们的“生物物联网”,改造成又一个掠夺生命能量的“牧场”。
然而,当时地球上存在着另一个智慧文明——一个与星辰共鸣、能驾驭奇异能量(后世称之为青铜能量)、科技树与“牧者”截然不同的文明。后世的考古学家,曾零星发现过他们存在的痕迹,称之为“先夏文明”或“星耀纪元”。
先夏文明察觉了“牧者”的入侵。一场持续了不知多少岁月的、无声却惨烈的战争爆发了。战争的形势并非舰队对轰,更多的是能量层面的对抗、生态领域的争夺、以及对星球控制权的博弈。
先夏文明为了对抗“牧者”无孔不入的生物信号渗透和生态改造,倾尽全族之力,打造了十二尊“星鼎”,以及配套的“星轨图录”(兽皮卷轴疑似其残页)和“方舟核心”(深蓝晶石疑似其碎片)。星鼎的作用,并非直接攻击,而是构筑一个覆盖大片区域的“秩序力场屏障”,能够扭曲、屏蔽、甚至吸收“牧者”的生物信号和低维空间能量,使其无法有效定位和侵蚀被保护区。星轨图录记载了激活和维持星鼎所需的能量节点坐标和运行法则。而方舟核心,则是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能源和空间锚定的关键。
战争的结果似乎是两败俱伤。先夏文明可能最终失败或被迫离开地球,星鼎系统损毁失落。而“牧者”的先遣单位也遭受重创,其生态改造进程被大大延缓,陷入了长久的沉寂,直到现代人类文明兴起,红雨病毒和地磁灾难可能再次激活了它们。
“这尊星鼎,只是十二分之一。”陈山指着全息投影上还原的鼎身纹路,声音因激动和疲惫而颤抖,“根据图录残页推断,想要激活一个能覆盖青囊城的有效屏障,至少需要找到并激活三尊星鼎,构成一个基础的能量三角。而要完全‘隐身’,甚至可能需要进行某种‘星际定位’,引导更深层的力量…”
“星际定位?”顾凌敏锐地抓住了重点,“和季瑶之前感应到的‘虫巢之心’坐标有关?”
“很有可能!”楚望接口,眼中闪烁着科学家特有的狂热光芒,“卷轴上的星辰图,有一部分指向的星域,与季指挥昏迷前获取的坐标信息存在重叠!我们推测,‘虫巢之心’很可能是‘牧者’文明的一个重要节点,甚至是其在本星系群的指挥中心之一!而星鼎系统,或许不仅仅能用于被动防御,其完整的‘星际定位’模式,甚至可能…具备某种超远程的战略威慑或信息传递能力!先夏文明,可能一直在试图向宇宙中发送某种信息…或许是警告,或许是…求援?”
这个推论让指挥中心再次陷入寂静。向宇宙求援?这想法太过大胆,也太过渺茫。但深蓝晶石的存在,又似乎暗示着这种可能性。
“当前目标,是找到另外两尊星鼎。”顾凌压下心中的波澜,做出决断,“范围?”
“根据这尊星鼎的能量共鸣残留和图录残页的模糊指引…”楚望操作着控制台,全球地图上亮起了几个微弱的光点,大多位于极端恶劣或人迹罕至的区域,“可能性最高的区域有两处:一,马里亚纳海沟深处;二,西伯利亚冰原下的某个地幔裂隙入口。”
这两个地方,在灾变前就是人类的禁区,如今更是地狱中的地狱。
“立刻制定勘探计划!优先西伯利亚冰原!动用一切可用的远程探测手段!”顾凌下令。马里亚纳海沟的深度是目前技术难以企及的。
就在地表为星鼎的发现而振奋,并开始筹划下一步行动时,地下“归墟”工程,却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
由于之前对抗“绿渊母巢”时,“羲和”地心熔炉超负荷输出能量支持编钟力场聚焦和各类武器,其核心压力骤变,虽然成功渡过危机,却意外加速了熔炉内部某些关键部件的疲劳和老化。
更糟糕的是,母巢坠毁时产生的剧烈地壳震动,以及其残骸散发出的某种特殊能量频率,似乎穿透了岩层,对“归墟”工程深处、负责调控地热能源流向的“脉络系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干扰。
“报告!第七、第九主输送管道压力异常波动!” “地热提取井‘炎瞳-7’发生不明原因的结晶堵塞!” “熔炉核心温度出现小幅周期性跌落!输出功率下降5%!”
一系列故障警报,让地下城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归墟”工程是青囊城的能源命脉,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地下九十二万人的生存无法保障,地表的防御系统和未来的星鼎计划也将成为无根之木!
张老坐镇地下指挥中心,苍老的眉头紧锁。工程总监陈山(与地表的科学家陈山同名)满脸油污,声音急促:“…震动和那种能量干扰是诱因,但根本原因还是熔炉老化!很多替代零件强度不够!必须尽快更换核心区的耐压阀和能量导流环!但那些东西…只有‘渤海湾370号’海底机床基地才可能还有库存!或者…找到能替代的超级合金铸造技术!”
“渤海湾370号…”张老沉吟着。那是灾变前国家秘密建设的海底重工业基地,用于加工一些极端环境下的特种设备。灾变后失联,深陷于被红雨污染、硅基化严重的渤海海底,危险程度极高。
“立刻组织技术团队,评估修复方案和替代材料可能性!同时…”张老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准备启动‘潜蛟’计划。我们需要一支精锐小队,前往渤海湾,尝试打捞那些关键零件,或者…夺取整个高精度工业母机!”
地下城的能源危机,意外地将探索的目光,再次引向了那片被遗忘的、深埋于冰冷海水之下的钢铁坟墓。星鼎的希望之光刚刚亮起,归墟的能源阴影又悄然笼罩。
顾凌很快收到了地下的通报。他站在指挥台前,看着屏幕上两个截然不同的任务:远赴西伯利亚极寒冰原寻找星鼎,深入渤海湾恐怖海底打捞工业母机。
两个任务都至关重要,都无比艰难,都需要投入最宝贵的人力物力。
“双线作战…”顾凌喃喃自语,压力如山。青囊城刚刚经历苦战,人员、装备、资源都处在低谷。
但他没有犹豫太久。
“通知下去:成立‘寻鼎’与‘潜蛟’两个特别行动组。‘寻鼎’组由我直接负责,优先选拔适应极寒环境、具备地质勘探和能量感应能力的队员。‘潜蛟’组由老船长负责,选拔精通水下作业、工程机械和战斗的队员。”
“资源向两组倾斜!楚望,你们团队分出一部分人,协助‘潜蛟’组改装水下作业装备和抗压潜航器!白栀,准备好应对极端环境下的医疗支援!”
“我们没有休息的时间。”顾凌的目光扫过所有人,疲惫却坚定,“星鼎关乎未来,能源维系当下。两条腿走路,我们才能活下去,走得更远!”
青囊城的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希望与危机并存,探索与生存并重。人类文明的火种,在接连不断的挑战中,艰难地拓展着生存的边界。而昏迷中的季瑶,依旧沉静地躺着,银镯空间内,那数千只沉睡的虫群和两颗青铜麦粒,仿佛在等待着某个关键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