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日志被反向扫描的痕迹,像一道无声的警铃,在陆辰屿心中拉响。对方手法高明,意图不明,是针对他探查社区网络的行为而来,还是与那个神秘的“影”有关?抑或是父亲或赵天宇势力的延伸?敌友难辨,让他刚刚因新居落定而稍感松弛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
他没有声张,只是悄无声息地加固了所有个人设备和“星绘”服务器的防御体系,并设置了好几个伪装节点和诱饵日志,试图捕捉更多关于这个“扫描者”的信息。这是一场发生在数字阴影下的无声猫鼠游戏。
他将主要精力重新投入到备战全球教育科技峰会上。这是“星绘”走向更广阔舞台的关键一步,不容有失。
峰会的主题演讲名额珍贵,他们的题目定为《当AI遇见童心:情感计算赋能下一代艺术启蒙》。这个题目既体现了技术核心,又凸显了人文关怀。
准备工作繁重而细致。陆辰屿负责技术部分的演讲稿和演示demo,他需要将复杂的算法原理,用通俗易懂、充满画面感的语言表达出来,并准备一个能直观展现“星绘”魅力的互动演示。林知意则负责阐述产品理念、教育价值以及分享用户故事,她用画笔绘制了一系列生动的幻灯片插图,让整个演讲更加视觉化、情感化。
两人常常在新家的客厅里演练到深夜。陆辰屿用激光笔指着投影幕布,条分缕析;林知意则站在一旁,用温柔而坚定的声音,讲述着孩子们与“星绘”之间的动人瞬间。他们互相充当对方的听众和评审,挑剔着每一个用词、每一个停顿、每一个眼神。
“这里,提到情感识别准确率的时候,可以加一个小动画,显示算法如何从杂乱的线条中识别出孩子想画的小狗。”林知意提议。
“嗯,好主意。你讲那个自闭症小女孩通过‘星绘’开始与人交流的故事时,语速可以再慢一点,情绪更饱满一些。”陆辰屿反馈。
在这种高强度的磨合中,他们的演讲内容日益完善,默契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小小的客厅,仿佛成了通往世界舞台的排练场。
在准备演讲的间隙,陆辰屿对那个“扫描者”的监控也有了初步结果。对方极其谨慎,几次触碰诱饵后便迅速退去,没有留下太多有效信息。但通过分析其扫描行为的模式和时间规律,陆辰屿隐约感觉到,这不像是有恶意的攻击,更像是一种……带有探究性质的观察。
这让他对“影”的身份有了更进一步的猜测。“影”或许并非一个人,而是某个拥有强大技术背景的组织?这个组织在暗中观察,甚至保护着他们?这个想法让他稍稍安心,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疑惑——他们为何要这么做?
与此同时,周总监那边也传来好消息。得益于“星绘”在狙击“彩绘星球”一役中展现出的韧性和价值,以及持续向好的数据表现,“启明教育”内部决定加大对“星绘”的资源倾斜,并将在峰会上正式宣布将其作为平台战略级合作产品进行全球推广。
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然而,就在峰会前一周,陆辰屿接到了一个来自父亲的、久违的电话。这一次,陆父的语气不再冰冷,反而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
“峰会的邀请函,我看到了。”陆父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有些遥远,“题目定得不错。”
陆辰屿握紧手机,没有作声,等待着他的下文。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继续说道:“这是一个很好的舞台。好好表现。”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了一句,声音低沉,“注意安全,保护好……你的项目,和你身边的人。”
说完,不等陆辰屿回应,电话便被挂断了。
注意安全?保护好项目和人?
父亲这突如其来的、近乎叮嘱的话语,让陆辰屿愣住了。这与他之前划清界限、冷眼旁观的态度截然不同。是出于父亲本能的关系?还是他知道了些什么,比如那个“扫描者”,或者峰会上可能存在的未知风险?
父亲的这个电话,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让陆辰屿原本因充分准备而渐趋平静的心态,又泛起了一丝波澜。峰会的荣光之下,似乎隐藏着更复杂的暗流。
他走到阳台,看着窗外城市的万家灯火,林知意还在客厅里对着演讲稿做最后的调整,暖色的灯光勾勒出她专注而柔美的侧影。
他必须确保万无一失。不仅要让“星绘”在峰会上惊艳亮相,更要保护好她,保护好他们来之不易的一切。
他回到书房,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段新的、极其隐蔽的守护程序代码。这段代码将嵌入“星绘”的演示系统深处,平时完全隐形,一旦检测到任何针对性的恶意攻击或数据窃取企图,它会立刻启动,不是防御,而是……反向植入一个微小的追踪信标。
既然无法预知黑暗中的威胁来自何方,那就为自己点亮一盏能够追溯源头的灯。
按下编译完成的回车键,陆辰屿的目光投向南方——那个即将举办峰会、汇聚了无数机遇与未知风险的繁华都市。
曙光在前,但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最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