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林知意几乎是数着时间度过了一整个上午。画笔在画布上游走,色彩在调色盘上交融,但她的心思却早已飞到了工程楼的那间活动室,飞到了那个约定好的下午三点。
昨晚食堂里那略显笨拙却又无比真诚的相处,还有宿舍楼下他渐渐自然的挥手,像是一遍遍在她脑海里重放的甜蜜默片。她发现,自己已经开始迷恋上这种一点点靠近他、了解他独特世界的过程。
下午两点五十分,她站在科技社活动室门口,深吸了一口气,才抬手敲门。与以往不同,这一次,门内传来的不是周屿热情的招呼,而是陆辰屿本人低沉的一声“请进”。
她推开门,发现活动室里意外的安静,只有他一个人。他正站在窗边,似乎在调试一个连接着电脑的小型传感设备,听到开门声,他转过头来。
“他们呢?”林知意有些意外地问。
“周屿带人去参加一个临时的技术交流会。”陆辰屿解释道,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又移回手中的设备,“项目最终调试,我们两个完成就可以。”
活动室里只剩下他们两人,空间仿佛瞬间变得私密而安静。阳光透过窗户,在布满元件的工作台上投下明亮的光斑,空气里漂浮着熟悉的焊锡和塑料的味道,但今天,似乎还混入了一丝不同以往的、微妙的张力。
“这是最后需要测试的交互传感部分。”陆辰屿将那个小型设备递给她,“你站在这个区域,尝试做出不同的手势,我看数据反馈。”
林知意依言走到他指定的位置,开始按照之前设计好的方案,做出挥手、抓取、滑动等动作。陆辰屿则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流,手指偶尔在键盘上敲击几下,记录着参数。
“这个抓取动作的识别灵敏度好像有点高。”林知意做了一个轻轻捏合的动作,屏幕上对应的虚拟水墨笔触却显得过于浓重。
“嗯,我调整一下阈值。”陆辰屿俯身,快速修改着代码。他靠得很近,林知意能闻到他身上清冽的气息,看到他专注时微蹙的眉头和紧抿的唇线。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
调试过程高效而顺利。他们之间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无形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简单的描述,对方就能立刻理解意图。当最后一个参数调整完毕,程序流畅地运行起来,屏幕上水墨氤氲,粒子流转,交互响应精准而富有诗意时,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
“完成了。”陆辰屿保存好最终版本,直起身,看向林知意。他的眼神里,有一种共同完成一件作品后的轻松和满足。
“嗯,完成了!”林知意用力点头,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个倾注了他们无数心血的项目,终于圆满落地。成就感如同温暖的潮水,漫过心头。
工作结束,活动室里再次陷入安静。但这一次,安静不再尴尬,反而流淌着一种共享成就后的温馨。
陆辰屿沉默地收拾着工作台,将各种工具和元件归类放好。林知意站在一旁,看着他有条不紊的动作,心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安宁感。
“你接下来……”她轻声开口,话问到一半,却不知该如何继续。是回宿舍?还是去图书馆?她想知道他接下来的安排,想知道他们是否还能拥有工作之外的时间。
陆辰屿收拾东西的动作停顿了一下,他抬起头,看向她,似乎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他扶了扶眼镜,语气带着一丝罕见的、不确定的试探:“你……要去画室吗?”
林知意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嗯,打算过去把昨天没画完的一幅作业完成。”
“我送你过去。”他几乎是立刻接话,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果断,仿佛这是一个无需思考的决定。
林知意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泛起层层涟漪。她看着他平静无波的脸,那双深邃的眼眸里却清晰地映着她的身影。
“好。”她轻声应道,嘴角无法抑制地上扬。
从工程楼到美术系的逸夫楼,有一段不短的距离。他们并肩走在初夏的校园里,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晃动的光影。
这一次,他们没有谈论项目,也没有刻意寻找话题。只是安静地走着,偶尔肩膀会不经意地轻轻碰触,又很快分开。每一次短暂的接触,都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林知意的心湖,漾开细细的波纹。
她能感觉到,走在她身侧的陆辰屿,似乎也比平时放松了些许。他的脚步不再像执行任务那般急促,而是配合着她的节奏。他甚至在她指着路边一丛开得正盛的蔷薇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并几不可查地点了点头。
这种无声的陪伴,胜过千言万语。
走到逸夫楼楼下,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节油和颜料的气息。
“我到了。”林知意停下脚步,转身面对他。
“嗯。”陆辰屿看着她,目光在她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边的发梢上停留了一瞬,“去吧。”
“那……我上去了。”
“好。”
林知意转身走上台阶。这一次,她没有再回头,但她能清晰地感觉到,他的目光一直追随着她,直到她消失在楼道的拐角。
她靠在冰凉的墙壁上,按住自己依旧有些失序的心跳,脸上露出了一个傻傻的、止不住的笑容。
而此刻,站在逸夫楼下的陆辰屿,也确实如她所感知的那样,并没有立刻离开。他抬头望着这栋充满艺术气息的建筑,与他熟悉的、充斥着理性与逻辑的工程楼截然不同。他在这里送别了她,就像踏入了一个与他原本世界平行的、感性的空间边缘。他微微蹙眉,像是在思考一个复杂的新命题——如何将“送女朋友回画室”这一行为,妥善地纳入他现有的、以效率和逻辑为核心的人生系统架构之中。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其背后蕴含的情感变量和后续影响,似乎需要他调用更高级的算法来进行评估和整合。他隐约预感到,这套名为“恋爱”的子系统,其复杂程度和对主系统的影响深度,可能远远超出了他最初的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