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漕运的担子沉甸甸地压在肩头,我和陆诗诗不敢有丝毫懈怠。在她的协助下,我绘制了详细的漕运路线图,标记出每一处可能存在隐患的码头与河道。陆诗诗则凭借着她在京城积攒的人脉,悄悄打探着朝堂上对漕运之事的态度,以防有人暗中使绊子。
然而,平静的表象下,暗流早已涌动。一个月后的清晨,我收到加急密报,运往京城的一船粮食在太湖流域莫名失踪。我心急如焚,立即准备启程前往太湖调查,陆诗诗执意要与我同去。“夫君,多一人便多一份力量,况且,我对太湖周边的商户也略知一二,或许能帮上忙。”她眼神坚定,不容拒绝。
我们日夜兼程赶到太湖,只见原本应该停靠漕船的码头空荡荡的,岸边只有几个神色慌张的漕工。经过一番追问,才得知那晚有一伙黑衣人突然出现,打晕了看守的漕工,劫走了漕船。我眉头紧锁,这显然不是普通的山贼劫掠,背后定有推手。
陆诗诗在一旁轻声说道:“夫君,我们不妨从太湖周边的黑市入手。这些粮食若是被劫,必然会想办法出手。”我恍然大悟,立即安排人手暗中查访黑市。果然,在一家不起眼的米铺里,我们发现了端倪。米铺老板神色闪烁,面对我们的询问支支吾吾,陆诗诗不动声色地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老板,我们也是做生意的,只要你如实相告,好处自然少不了。”
在银子的诱惑下,米铺老板终于松口。原来,劫走漕船的竟是当地的一个漕帮,背后似乎还有朝中官员的支持。我心中震怒,漕帮竟敢公然劫掠朝廷漕粮,背后之人更是居心叵测。陆诗诗看出我的愤怒,轻轻拉住我的衣袖:“夫君,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贸然行动恐会打草惊蛇。”
我们回到临时落脚的客栈,仔细商议对策。陆诗诗提议先收集证据,确定背后主使,再一举揭发。于是,接下来的几日,我们乔装打扮,暗中跟踪漕帮的人,终于摸清了他们的藏匿地点,并找到了部分被劫的粮食。
就在我们准备将证据呈递给朝廷时,意外发生了。漕帮得知有人在调查他们,派人前来暗杀我们。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我和陆诗诗正在客栈休息,突然听见窗外传来细微的脚步声。我警觉地拿起佩剑,示意陆诗诗躲在身后。
房门“砰”的一声被撞开,几个黑衣人手持利刃冲了进来。我挥舞着剑与他们搏斗,陆诗诗虽不会武功,但也在一旁寻找机会帮忙。她拿起桌上的茶壶,朝着一个黑衣人砸去,趁着黑衣人分神的瞬间,我一剑刺中了他。然而,黑衣人越聚越多,我们渐渐有些力不从心。
就在这危急时刻,一队官兵及时赶到,将黑衣人击退。为首的正是我的一位旧友,他得知我在太湖调查漕运之事,放心不下,便带着人前来支援。
有了官兵的协助,我们顺利地将漕帮一网打尽,并找到了他们与朝中官员勾结的书信。回到京城后,我将证据呈递给皇帝。皇帝大怒,立即下令彻查此事,那些暗中搞鬼的官员纷纷落马。
经此一役,江南漕运之事终于走上正轨。皇帝对我和陆诗诗大加赞赏,不仅赏赐了许多珍宝,还提升了我的官职。然而,比起这些,我更珍惜的是在这场风波中,我和陆诗诗携手共度的时光。我们的感情在风雨中愈发坚固,无论未来还有多少挑战,我都坚信,只要有她在我身边,便没有过不去的坎。
回到府邸,陆诗诗为我沏了一杯茶,我们坐在庭院中,看着天边的晚霞。“夫君,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一起面对。”她温柔地说道。我握住她的手,轻轻点头:“嗯,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红烛映良辰的美好,在历经风雨后,愈发显得珍贵,而我们的故事,也将在这岁月的长河中,继续书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