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刚把石族领地的山路染成淡灰,林野就跟着阿岩、阿雾往石族洞穴走——按两族盟约,雾散日前要熟悉石族的聚居地,方便后续物资转运和老弱安置,更重要的是,阿岩说洞穴深处藏着与“岩石信仰”相关的刻痕,或许和雾谷石像有关联。
山路比想象中好走,石族族人用石块铺了简易台阶,台阶旁插着刻有岩石纹的木牌,指引方向。“石……族,花……三……个……月,铺……的,老……人……走……不……滑。”阿岩指着台阶,语气里满是骄傲。沿途的岩壁上,每隔几步就有凿刻的小凹槽,里面放着点燃的火把,驱散了山林的潮气。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前方出现一道巨大的石门——石门由两块一人高的青岩石组成,表面刻着繁复的岩石纹路,纹路中央是个圆形凹槽,和“雾引信物”的铜盘大小相似。阿岩走上前,用手掌按住凹槽,石门缓缓向两侧打开,露出黑漆漆的洞穴入口,洞口飘出淡淡的岩香。
“这……门,石……族……祖……辈,凿……的,只……有……石……族……人,能……开。”阿岩解释道。林野凑近凹槽摸了摸,内壁光滑,残留着淡淡的体温,显然每天都有人触碰。阿雾好奇地伸手按了按,石门纹丝不动,惹得石族族人笑了起来。
走进洞穴,眼前豁然开朗——洞穴分三层,底层是聚居区,中间铺着干草,摆着十几张石床,石床旁放着藤编筐和石制工具;中层是储物区,整齐码放着“雾核石”、铁石和晒干的野果,每堆物资旁都插着木牌,标注着种类和数量;顶层是“祭祀区”,中央立着一块三人高的黑色岩石,岩石上刻着石族的“岩石神”图案,周围摆着打磨光滑的鹅卵石。
“这……是……石……族……的‘岩……神……祭……台’。”阿岩带着林野走上顶层,指着黑色岩石上的刻痕,“祖……辈……说,岩……神……来……自……雾……谷,石……像……是……岩……神……的‘守……门……人’。”
林野心里一震——刻痕上的“岩石神”,额头突出,面无表情,竟和雾谷石像、石面人的轮廓一模一样!只是“岩石神”的胸前,刻着一道圆形纹路,和“雾引信物”的铜盘完全吻合。“这……和……雾……谷……石……像,是……同……一……个?”林野指着刻痕,声音里满是惊讶。
阿岩点头,从祭台旁的石盒里拿出一块陈旧的兽皮:“这……是……石……族……的‘岩……经’,画……着……岩……神……站……在……石……像……旁,手……里……举……着……铜……盘,雾……就……散……了。”兽皮上的图案虽模糊,却能看清关键——“岩石神”举着的铜盘,正是完整的“雾引信物”!
底层的石族老人们见林野来,纷纷围上来,递上烤好的岩石粉饼和泉水。一位头发花白的石族老人指着自己的膝盖,又指了指黑色岩石:“岩……神,护……腿,不……疼。”阿雾翻译道:“老……人……说,拜……岩……神,腿……不……痛,石……族……人,都……信。”
上午,林野跟着阿岩参观洞穴的“秘密区域”——在祭祀区的后方,有一条狭窄的通道,通道尽头是个天然的石厅,石厅中央有个泉眼,泉水清澈,旁边摆着几块泛着蓝光的“雾和石”。“这……是……石……族……的‘灵……泉’,水……甜,能……养……雾……核……石。”阿岩掬起一捧水,递给林野,“喝……了,明……天,扛……雾……重,更……有……力。”
林野喝了一口,泉水清凉甘甜,胃里暖暖的,之前因演练留下的疲惫都轻了些。石厅的岩壁上,刻着更多与“岩石神”相关的图案,其中一幅画着“岩石神”把“雾核石”嵌入石像的凹槽,石像发光后,“岩石神”的身影渐渐变淡,融入雾气中——像极了“雾引者”的结局。
中午,石族用灵泉水煮了野菜粥,还烤了野兔肉招待林野和阿雾。阿岩举着陶碗,对洞穴里的石族族人说:“林……是……雾……引……者,帮……我……们……找……水,找……矿,明……天,帮……岩……神……散……雾,我……们……要……全……力……帮……他!”族人们纷纷点头,举起陶碗,喊着“帮!帮!”
太阳快落山时,林野要回去了。阿岩从灵泉旁搬起一块篮球大的“雾核石”,递给林野:“这……是……灵……泉……养……的‘灵……核……石’,能……帮……信……物……发……更……亮……的……光。”林野接过矿石,石面泛着浓郁的蓝绿光,比之前采的矿石更纯。
回去的路上,林野心里满是震撼——石族洞穴的刻痕和“岩经”,证明雾谷石像、“岩石神”、“雾引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天激活信物时,或许不仅能解开“雾之诅咒”,还能揭开“岩石神”的真相。
回到避难所,雄鹿凑过来蹭林野的手。林野坐在二楼的鹿皮上,把“灵核石”放在“雾引信物”旁,心里盘算着:明天带着“灵核石”去雾谷,若普通矿石能量不足,就用它;石族的刻痕是重要线索,雾散后要再来石族洞穴,仔细研究“岩经”。
月光照在“灵核石”上,蓝绿光映亮了储物阁。林野知道,明天的雾谷之行,不仅关乎“雾之诅咒”,更关乎整个岛屿的秘密——他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