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远没有想到,王旦的提醒这么快就应验了。
当天晚上,他刚回到府中,就接到消息——有人在暗中散布流言,说他推行改革是为了邀功,说他得罪了军方是不自量力,说他早晚会吃亏……
大人,这些流言传得很广。李安忧心忡忡,街头巷尾都在议论。
不用管。苏明远平静道,流言止于智者。只要我们把事情做好,流言自然会不攻自破。
但他心里清楚,这些流言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必然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而最有动机的,就是王继英。
盯着枢密院那边。他吩咐道,看他们有什么动作。
接下来的几天,苏明远一边推进税收改革的具体方案,一边准备军事调研的工作。
他知道,军事改革是个硬骨头,必须有充分的准备才能啃下来。
这天,他约了张齐贤商议调研事宜。
苏大人,老夫要先给你打个预防针。张齐贤开门见山,军事调研,不会一帆风顺。
张大人的意思是?
军队是个封闭的系统,外人很难深入了解。张齐贤道,而且,那些将领们都不愿意让外人知道军队的真实情况,会百般阻挠。
那怎么办?
需要圣上的支持。张齐贤道,必须让圣上下旨,要求军队配合调研。否则,我们寸步难行。
明白了。苏明远道,我会去请旨的。
还有。张齐贤继续道,调研的人选也很重要。必须找那些敢说真话、不怕得罪人的官员。
张大人有何推荐?
御史台的几个年轻御史,都很不错。张齐贤道,他们刚正不阿,不怕得罪人。
好,就按张大人说的办。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直到傍晚才结束。
离开张府,苏明远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东宫。
三皇子早就派人传话,说有要事商议。
来到思贤堂,三皇子已经在等候。
先生来了。他起身相迎,快请坐。
殿下有何事?苏明远问。
是关于先生今天在朝会上提出的改革方案。三皇子正色道,我听说了,先生得罪了枢密使。
殿下不必担心。苏明远道,改革总要得罪人的。
我不是担心先生应付不来。三皇子道,我是担心,这会影响到先生的声誉和地位。
殿下的好意,我心领了。苏明远道,但有些事,不做不行。
我明白。三皇子叹了口气,其实我很佩服先生的勇气。换了别人,恐怕早就选择明哲保身了。
殿下,你觉得我的改革方案如何?苏明远忽然问。
很好。三皇子毫不犹豫地说,如果这些改革都能实现,国家会强大很多。
那如果殿下将来……苏明远欲言又止。
三皇子明白他的意思:先生是想问,如果我将来登基,会不会继续推进这些改革?
正是。
我会。三皇子坚定道,而且我会全力支持。先生的这些改革理念,正是我想要实现的。
那就好。苏明远松了一口气。
他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他需要知道,自己现在做的这些事,将来会不会白费。
如果三皇子真的登基,并且继续推进改革,那他现在的努力就有意义。
不过,先生。三皇子忽然压低声音,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请讲。
我二哥最近动作频繁。三皇子道,他在暗中联络军方的将领,似乎在争取他们的支持。
苏明远心中一惊。
二皇子联络军方,这不是好兆头。
殿下可知道,他联络了哪些人?
枢密使王继英,还有几个统兵的将军。三皇子道,他们最近经常秘密会面。
难怪王继英在朝会上那么激烈地反对军事改革。
原来是二皇子在背后支持。
多谢殿下告知。苏明远道,我会小心的。
先生,我还有个请求。三皇子迟疑道。
殿下请讲。
如果可能的话,先生能否争取一下军方的支持?三皇子道,我知道这很难,但如果能争取到哪怕一部分军方的支持,对我们都有好处。
我会尽力。苏明远道。
离开东宫,夜色已深。
苏明远坐在马车里,陷入沉思。
事情比他想象的要复杂。
原本他以为,军事改革只是触动了军方的既得利益,会遇到一些阻力。
但现在看来,这背后还牵扯到储位之争。
二皇子拉拢军方,显然是在为将来做准备。
而他推动军事改革,恰好触动了二皇子的布局。
这就不是简单的改革问题了,而是政治斗争。
大人,到家了。李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回到府中,苏明远直接去了书房。
他需要重新评估形势,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