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实土地案的判决如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清远县的权力格局都因此而波动。苏明远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深刻感受到了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变化——表面上,同僚们对他依然客气有加,但言谈间的疏离和眼神中的防备却越来越明显。
这天上午,苏明远正在办公房中整理案卷,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马蹄声。透过窗棂望去,只见一辆华贵的马车停在县衙门前,车上走下一个气度不凡的中年男子。此人约四十五岁年纪,身着深紫色绸袍,头戴纱帽,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上位者的威严。
苏大人,府衙来人了。王明匆匆走进房间,神色有些紧张,是府里的通判大人,说有要事相商。
苏明远心中一动。通判是府一级的重要官员,地位在知府之下,但权力不小。他们很少会亲自到县里来,除非是有重大事情。
请通判大人到正厅,我立即去拜见。苏明远整理好衣冠,快步走向正厅。
正厅中,那位通判大人正端坐在主位上,张怀德、李文华等县衙主要官员都已到齐,个个神情肃穆。苏明远走进大厅,立即感受到了一种压抑的气氛。
下官清远县苏明远,拜见通判大人。苏明远恭敬地行礼。
通判大人抬眼看了苏明远一眼,目光深邃而锐利,仿佛要将他看透一般。片刻后,他缓缓开口:苏大人,本官乃是府衙通判赵文渊。今日前来,是听说贵县最近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苏明远心中明白,这位赵通判肯定是为了土地案的事情而来。但他表面上仍然镇定:请通判大人明示。
明示?赵文渊冷笑一声,苏大人,你最近审理的那个土地纠纷案,在府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有人说你执法如山,有人说你不懂变通。你自己觉得呢?
这个问题充满了陷阱。苏明远知道,无论他怎么回答,都可能被对方抓住把柄。他想了想,决定坦诚相对:下官认为,执法就应该以事实为准绳,以法律为依据,不应该因人而异。
以事实为准绳,以法律为依据?赵文渊重复了一遍苏明远的话,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讽刺,那么请问苏大人,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法律?
苏明远被这个问题问住了。在古代,法律往往具有很大的弹性,而事实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下官愚钝,还请通判大人指教。苏明远谦逊地说道。
赵文渊站起身来,在大厅中缓缓踱步:苏大人,你知道田百万在府里有什么关系吗?
下官不知。苏明远老实回答。
他的女儿,嫁给了知府大人的侄子。赵文渊停下脚步,直视着苏明远,他的长子,在朝中户部任职。他的二子,娶了本府富商李家的千金。你说,这样的人,是你一个小小的县官能够得罪的吗?
苏明远心中震惊。他没想到田百万的关系网如此复杂,竟然与知府、朝廷、富商都有联系。这样的人,确实不是好惹的。
通判大人的意思是?苏明远小心翼翼地问道。
我的意思很简单,赵文渊重新坐下,那个土地案,重新审理。这次要慎重一些,不要再出什么纰漏。
苏明远心中涌起一阵愤怒。这分明是要他枉法裁判,推翻之前的公正判决。但他也知道,如果拒绝的话,后果可能很严重。
通判大人,苏明远鼓起勇气说道,那个案子已经判决了,而且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重新审理恐怕...
恐怕什么?赵文渊的声音突然变得严厉,苏大人,你是在质疑本官的决定吗?
大厅中的气氛顿时变得更加紧张。张怀德等人都紧张地看着苏明远,生怕他说出什么不合适的话来。
苏明远深吸一口气,努力保持镇定:下官不敢。只是...
只是什么?赵文渊步步紧逼。
只是下官觉得,如果没有新的证据,重新审理可能会损害司法的权威性。苏明远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赵文渊听了,脸色变得非常难看。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县官竟然如此固执,在如此明确的暗示下还不肯妥协。
苏大人,赵文渊的语气变得冷漠,你初入仕途,有些事情可能还不太明白。在官场上,有时候灵活比固执更重要。
下官受教。苏明远表面上谦逊回应,心中却在思考对策。
这时,赵文渊忽然话锋一转:听说苏大人是新科进士,学问很好?
不敢,只是略读诗书而已。苏明远回答。
那好,本官出个题目考考你。赵文渊似乎恢复了些许和气,《论语》中有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苏大人如何理解这句话?
苏明远心中一动,知道这不是简单的学问考试,而是在用儒家经典来教育他。他想了想,回答道:下官理解,君子能够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随波逐流;小人表面上迎合别人,内心却充满矛盾。
很好。赵文渊点点头,那么请问,在官场上,什么是,什么是?
这个问题更加尖锐。苏明远明白,赵文渊是在暗示他应该学会与人,也就是妥协和变通,而不要过于坚持己见。
下官认为,是指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与同僚和睦相处;是指没有原则地迎合他人。苏明远小心地回答。
那么,在土地案这件事上,你觉得应该如何体现和而不同赵文渊追问道。
苏明远被问住了。如果按照他的理解,坚持公正判决就是,但这显然不是赵文渊想要的答案。如果妥协的话,又违背了他的原则。
下官愚钝,还需要仔细思考。苏明远只能这样回答。
赵文渊看了苏明远一眼,没有再说什么。他转向张怀德:张知县,苏大人是个有学问的人,但可能需要更多的历练。你要多指导他。
是,下官明白。张怀德连忙应道。
好了,本官今天就到这里。赵文渊起身道,苏大人,希望你能仔细考虑我们今天谈论的内容。
送走赵文渊后,张怀德立即把苏明远叫到了后堂。这次,他的脸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肃。
苏大人,你知道今天意味着什么吗?张怀德开门见山地问道。
请张大人明示。苏明远回答。
意味着你已经引起了府里的注意,而且不是好的注意。张怀德语重心长地说,赵通判亲自前来,已经是最后的警告了。如果你再不识相,后果会很严重。
苏明远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问道:张大人,如果我重新审理那个案子,该如何判决?
还用问吗?张怀德反问道,当然是判田百万胜诉。你可以说证据不足,也可以说程序有问题,总之要推翻之前的判决。
但是...苏明远想要争辩。
没有但是!张怀德打断了他的话,苏大人,你要明白,在这个位置上,有些事情由不得你的个人喜好。你如果想要在官场上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会妥协。
苏明远心中苦涩。他没想到官场的现实如此残酷,连最基本的是非曲直都要让位于权势和关系。
张大人,能否再给我一些时间考虑?苏明远请求道。
张怀德看了他一眼,最终点头道:可以,但不能太久。最多三天,你必须给我一个答复。
回到自己的房间,苏明远感到前所未有的压抑。他坐在椅子上,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深知权力腐败的危害。但作为古代的一个小官,他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如果他坚持原则,可能会失去官职,甚至性命;如果他妥协,又违背了自己的良心和理想。
正在思考时,钱润之悄悄走了进来。
苏大人,听说今天府里来人了?钱润之关切地问道。
苏明远点点头,把今天发生的事情简要说了一遍。钱润之听后,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看来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钱润之说道,田百万的关系网比我们估计的要大得多。
钱兄,你说我该怎么办?苏明远无奈地问道。
钱润之沉思了一会儿,然后说道:苏大人,我觉得你现在有两个选择。
请说。
第一个选择,是暂时妥协。重新审理案子,判田百万胜诉,保全自己的官职和安全。钱润之说道,第二个选择,是坚持到底,但要做好承担所有后果的准备。
如果选择第二条路,会有什么后果?苏明远问道。
最轻的后果是被调离,最重的后果是...钱润之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苏明远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是他人生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选择之一,也是检验他品格的关键时刻。
夜深了,苏明远独自在院中踱步。月光洒在地上,给这个古老的院落增添了几分诗意。但此时的苏明远却无心欣赏,他的心中充满了挣扎和矛盾。
知不可忽骤得,他轻声念着这句话,但义又不可不为。
远处传来更鼓声,提醒着他夜已深了。但苏明远知道,这将是一个不眠之夜,因为他必须在黎明之前做出一个影响他一生的重要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