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房里弥漫着草药和木头的清香,阿妹一边指着架子上的东西,一边给沈砚之解释:
防湿草药包:用苗寨特有的 “水苔草” 和 “避水藤” 晒干制成,装在粗布袋子里。“南海的湿气重,这草药包放在行李里,能防潮,还能防水里的小虫子爬进来。” 阿妹拿起一个草药包,递给他闻了闻,一股清苦的草木香扑面而来。
特制竹筏零件:堆在角落的竹筏不是普通的竹子,而是用苗寨后山的 “铁竹” 做的,竹身坚硬,还涂了一层用桐油和蜂胶熬制的防水剂。“寨里的阿叔说,南海有暗流,普通的船容易被冲坏,这铁竹做的竹筏耐撞,就算破了个小口,也不会沉。” 寨老补充道,还指了指旁边的木桨,“桨柄上刻了防滑纹,水里的青苔再滑也握得住。”
图腾护身符:放在库房最里面的木盒里,是一块巴掌大的玉牌,上面刻着苗寨的 “水神图腾”。“这是寨里的圣物,” 寨老拿起玉牌,眼神变得庄重,“南海的海底有‘归墟眼’,水流湍急,有这玉牌在,水神会护着你们,不让暗流卷走。”
急救药罐:一个巴掌大的陶罐,里面装着红色的药膏和黑色的药丸。“红色的是‘止血草膏’,被礁石划伤了涂一点,很快就好;黑色的是‘避毒丸’,海里的毒鱼、毒水母多,万一被咬了,吃一颗能暂时压制毒性。” 阿妹说着,还示范了怎么打开陶罐的密封盖,“这盖子是用蜡封的,防水,就算掉在海里也不怕。”
沈砚之看着这些东西,心里一阵发热。从草药包到竹筏零件,每一样都透着苗寨人的用心,不是随便找的 “物资”,而是祖辈传下来的 “护身符”。“寨老,阿妹,谢谢你们。” 他认真地说。
寨老拍了拍他的肩膀:“不用谢。你们是为了保护《青囊经》去的,这是大事,我们苗寨理当帮忙。” 他顿了顿,又嘱咐,“要是在南海遇到解不开的麻烦,就对着玉牌喊三声‘水神佑’,或许会有转机。”
从库房出来时,寨子里已经热闹起来了。阿叔们正在院子里加固竹筏,阿婆们围在一起缝补防水布,连寨里的小孩都拿着野果跑来跑去,给他们递 “路上吃的”。沈竹礽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张画好的地图:“我已经问过寨老了,去南海归墟要先到海边的渔港,再租船出海。这地图上标了避开暗礁的路线。”
沈砚之看着眼前的景象,又摸了摸怀里的玉牌和《青囊经》拓片,突然觉得之前丢了鹿骨的失落,被一种更坚定的情绪取代了。他抬头看向远处的群山,心里默默想着:乌林答氏,您放心,我一定会找到完整的《青囊经》;鹿骨,等我从南海回来,一定去矿洞接你。
阿妹突然拍了拍他的胳膊,指着天上:“砚之哥,你看!” 沈砚之抬头,只见天边的云彩散开,露出了几颗明亮的星星,排成了北斗七星的形状,和鹿骨上的纹路一模一样。
“是鹿骨在回应你呢!” 阿妹笑着说。
沈砚之也笑了,点了点头。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接下来的南海归墟之行,肯定会有更多危险,但有沈竹礽、阿妹,还有苗寨的帮助,他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