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林旭清晰而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已然真正融入了这个洋溢着热血与激情的抗日集体。
他的内心充满了使命感,仿佛能听见理想的召唤,即将与这些英勇无畏的英雄们携手并肩,为了将日寇赶出华夏大地这一共同的理想和目标,毅然踏上一条充满挑战却又无比光荣的征程。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旭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而艰难的制作实验当中。由于战争环境的限制,可用的零配件极为有限,每一个零件都显得弥足珍贵,且来之不易。
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制造出的遥控器,远远无法达到自己预期的要求。信号接收方面问题重重,时而迟钝,时而毫无反应;遥控距离更是短得可怜,始终局限在一个让人忧心的范围,这使得实际操控炸弹的人员根本无法及时且安全地撤离,大大增加了行动的危险性。
一周的时间悄然流逝,然而实验结果却如同一潭死水,毫无进展。遥控距离始终被限制在最远 20 米左右,而且这个距离还极不稳定,稍不留意,就可能缩短到更危险的范围。
不仅如此,遥控器的体量过大,显得十分笨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电池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过多的电池不仅让遥控器在重量上携带极为不便,更在行动时容易暴露目标,这让林旭头疼不已。
林旭心里明白,现有的条件已然是捉襟见肘,许多零配件都是从其他机器上拆下来拼凑在一起的,能有目前这样的效果,已然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实属不易。
但要想提高遥控器的功率和灵敏性,满足实际行动的需求,就必须自己制造零部件。然而,这绝非易事,其难度之大,远远超出了吴青等人的能力范围,犹如横亘在眼前的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
经过两天的苦思冥想,林旭最终决定尝试制造一些相对简单的零配件。他深知,这样或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遥控器体积过大的问题,同时提升发射器与接收器的接收灵敏度。
为此,拜托乔四帮忙,从大学图书馆搞来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专业书籍。这些书籍犹如黑暗中的明灯,为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
再结合自己多年在无线电领域积累的实操经验,林旭拿起手中仅有的简陋工具,对着那些需要改装的零部件,开始了艰难的尝试。
首先面临的挑战是制作电路板。在当时的国内,电路板还是个新鲜玩意儿,市面上极为稀有,几乎只存在于一些发达国家的重要仪器之上,国内的器械中几乎难觅其踪。
林旭仔细研读国外书籍中关于电路板的知识,凭借着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经验,小心翼翼地开始了手工绘制。
经过多少次的尝试与失败,他终于成功制造出一块试验品。虽然这块电路板略显粗糙,无法与后世机器印刷的标准线路板相媲美,但它的成功诞生,无疑为整个项目带来了一丝曙光。
紧接着,林旭又凭借着毅力和精湛的技艺,又成功搞出了检波器晶体二极管和信号发射器。这几项关键零部件的成功研制,耗费了他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在这期间,他反复进行实验,不断调整参数,改进设计。遥控距离也在他的努力下,从最初的 15 米逐步提升到 20 米、30 米,最终达到了极限50 米,成功达到了吴青等人的最终要求。
同时,遥控器的体积也大幅缩小,如今已可以缩小到一个饼干盒大小,能够轻松放进背包里,携带起来十分方便。其使用的电池是 500毫安的干电池,只需在里面装上八节,就能为遥控器提供稳定的动力。
然而,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接收器的体积与遥控器相同,且电池数量也一样,这就导致了隐蔽性极差。接收器如此庞大的体积,再加上炸弹本身的体积,想要做到隐蔽放置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且,制造一对遥控器和接收器的成本极高,竟然需要花费 500 块大洋。
虽说钱对于吴青等人来说,并非首要担忧的问题,他们在盗取鬼子银行的行动中还有非常充足的资金,他们最不缺的就是钱。但这个体积问题却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众人的心头,让人头疼不已。
此时,时间已经不允许林旭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了。局势紧迫,破坏鬼子侦测车已经刻不容缓,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隐患,否则将会影响情报传输的严峻问题。
面对这棘手的体积问题,众人深知不能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克服。于是,一场紧张而激烈的讨论在众人之间展开。经过深思熟虑,大家终于想出了一个可行的办法,并决定在下周六的晚上正式实施计划。
为了确保行动万无一失,众人进行了细致的分组,一共分成三组,每组配备四个人。除了三位年纪较大的人,其余人员全员参与此次行动。
在接下来的这一周内,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林旭肩负着重要使命,要再造出三个遥控器、接收器以及引爆炸药所需的电雷管。
他整日埋头于工作间,眼神专注地盯着那些精密的零件,双手熟练地操作着工具,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专注与谨慎。
梁世态则负责制造能够瞬间毁灭侦测车的炸药。他深知炸药的威力关乎行动成败,在那弥漫着化学药剂味道的房间里,仔细地调配着各种原料,反复计算着比例,确保炸药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乔四凭借着自己高超的偷盗技艺,负责到鬼子仓库再搞来三台发报机,王胜志和张嘎则全力配合辅助他。夜幕降临,三人如同鬼魅般穿梭在城市的阴影中,悄悄地靠近鬼子仓库。他们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鬼子,眼神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每一步都走得谨慎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