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门的客人挺多,不过都是王母和郭氏招待,就是总被她们叫过去见人。
……总有一种见客的感觉是怎么回事!?
这日王若弗和人约好去郊外的马球场学打马球,刚收拾好,结果人还没出门,就听说崔家大娘子带着她家长子上门了。
哇趣!这几天天天接客,啊呸!是见客,又来!简直……忍不了一点,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她立马催着彩环去安排马车,她打算从后门走。
自己家竟然还要走后门,真是……
上了马车后,就让车夫驾车往郊外而去。
一路上颠簸着到了郊外,时间还早,马场上的人三三两两,她一边走一边用眼神搜寻,发现平时关系好的姐妹也就她和曾家大姑娘先到了。
两人沿着马场边,边走边聊。
再说王家正厅,此刻,王母和郭氏见崔家母子到访,赶忙笑容满面起身相迎。
只见崔大家娘子面带微笑,仪态端庄地领着自己的长子韩文定朝着正厅缓缓走来。
王母脸上堆满了热情的笑容,将他们二人引入座位,待众人落座之后,并命人奉上香茗和点心,热情招待着。
王母的心中暗自思忖:这崔家大娘子今日登门拜访,莫不是为了之前求亲之事?
这崔家和王家虽然同在一地,但平日里往来并不算密切,以往也仅仅只是在一些宴会场合有过点头示意之缘罢了。
两家主君同为朝堂的肱骨之臣,都不是喜欢结党的人,两人偶尔还有政见不合的时候,但是关系却算的上君子之交淡如水。
王母看着眼前俊逸不凡的少年,心下暗自满意了几分,试探着问起韩文定的喜好之类,对方态度十分诚恳一一作答。
崔家大娘子言语间也尽是对自家儿子的夸赞。
王母全程笑盈盈,十分捧场。一时之间整个院子其乐融融。
而另一边,王若弗赶到马球场,由教导嬷嬷指导众人打马球的技巧。
这打马球果然很考验马术和技巧,在比赛时,不能用球杆击打对方,也不能干扰对方的马,否则将被视为犯规,进球也将无效?。
这是文球,如果是武球那就不好说了。
不过高门大户的女子都不会打武球,否则只会落人口实。
初学者必须要先学会骑马,掌握基本的骑马技巧和马球杆。
马球杆材质为竹子或柳木,球手必须以右手持杆。
上个小世界她其实就会骑马,但是这具身体可没骑过,她也需要适应一下。
所以她跟其他几个姑娘一起认真听着教导嬷嬷讲骑马要注意的地方。
教导嬷嬷为几人选的都是十分温驯的母马,旁边还有专门负责牵马的小厮。
等人都上马后就开始慢悠悠的让马儿往前走。此时,几个姑娘也不像往常那般拘着,而是笑容灿烂的讨论骑马的体验。
大家骑了有一会儿,等适应了在马上的感觉,不再害怕了,教导嬷嬷就决定提前教授一些简单的马球击球动作。
王若弗跟着众人一起模仿起来,虽然这具身体初次做这些动作略显生疏,但凭借着以往的记忆,还是比其他姑娘学得快些。
有人好奇地问她为何学的如此快,她只能打着哈哈说是运气好。
之后,大家又重新开始慢慢骑行练习,等待正式学习马球规则的下一步指示。
练习了半个时辰,大家都有些累了,就一起下马去旁边的凉亭里休息。
王若弗刚进凉亭就看到一群贵女正叽叽喳喳说着今日京中的新鲜事,时不时还传出几声惊呼,
好奇心作祟的她也凑上前想听听她们在说什么。
待走近之后才听清楚,原来她们正在议论的主角竟是康家那位声名在外的大少爷——康海丰。
只听得其中一名贵女绘声绘色地说道:“你们可曾听闻?这康家大少爷上次去了一趟青楼回来之后不久啊,竟然病倒了!
而且整整昏睡了两日之久,这可把康夫人给急得够呛,请了城中诸多有名望的老大夫入府给他诊治。”说到此处,这名贵女刻意压低了声音,但还是难掩语气中的兴奋。
另一名贵女紧接着附和道:“是啊是啊,此事不少人都知道。只是不知这康少爷究竟患了何种病症,居然如此严重!
据说自从那次生病之后,他就再未曾踏足过青楼一步,甚至连门都不爱出了。”
其余几位同样热衷于八卦的贵女此时也是满脸好奇之色,七嘴八舌地猜测起来:“莫不是染上了什么脏病?”
“说不准是在那里遇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被冲撞了吧?”
众人都很好奇,这个康家大少爷到底是得了什么了不得的病。
听到这个消息,王若弗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面上也装出一副惊讶的样子,内心却暗爽!让你膈应姑奶奶!
有个消息最灵通的周家姑娘提及崔大娘子去太师府拜访一事,其中一个贵女听了,拉着王若弗打趣道:“姐姐今日来得这般早,莫不是怕被崔大娘子相了去?”
王若弗脸微微一红,嗔怪道:“妹妹莫要胡说!人家不过是找我母亲说话,与我何干?要不是为着跟姐妹们相聚,这么热,我才不会出来呢!”
“是嘛?这话我怎么不信?”
“你别说,现在这天气越来越热了,还是在屋里凉快!”
“可不是吗?最近我就爱吃冰碗。可惜我母亲管的紧,都不让我多吃。”
“哈哈,谁不知道你最疲懒!平日门都不愿意出,这要不是快订亲了,恐怕也叫不出来。”
“哼!你们净打趣我,下次再叫我,我可真不出来了!”
“好了好了,休息够了我们去骑马吧,一会儿日头上来了,就不好骑了。我可好久没骑了,也不知道这马儿还认不认得我。”
“你放心,就凭咱曾大姑娘这花容月貌,那匹马儿也不能忘记了!”
“瞧瞧这张嘴!难怪把她的竹马哥哥哄的晕头转向的,非她不娶!姐妹们可得多学学!”
“哈哈哈哈.......”众人笑作一团,一串笑声从远处传来。
崔家大娘子先是与王母相互客套寒暄了一番,然后话锋一转,轻声说道:“实不相瞒,我此番前来,乃是想为犬子与贵府二姑娘求亲一事。
谁人不知太师府家风清正?太师家的姑娘必定是极出色的,故而厚颜前来,为我家这个不成器的长子求娶二姑娘,希望能与贵府结成亲家。不知王大娘子意下如何?”
听到这话,王母心头微微一动。
毕竟前些日子张大娘子也曾向她提及此事,当时她并未放在心上,没想到今日崔氏竟然如此开门见山。
王母笑道:“这京城里谁不知道韩家大公子的美名,那是多少京中贵女心中的如意郎君,可惜我家姑娘还未及笄,人还没定性,所以我也不好现在就将她许出去,家里只剩下这小女儿还未出阁,我家主君说了,要多留几年才好!”
崔氏笑回:“那是必然的,谁人不知,二姑娘可是太师的心头肉。
我们也知晓二姑娘年岁尚小,不过此次前来,也只是表明心意。待到二姑娘及笄之时,若是她对犬子并无厌恶之感,还望王大娘子能够考虑这门亲事。”
王母闻言,心中稍松,笑着应道:“崔大娘子如此通情达理,那自是再好不过了!。”
崔氏见状,乐的喜笑颜开,旁边的韩文定眼睛看向母亲,崔氏秒懂,立刻开口:“不知今日能否请二姑娘出来一见?”
王母对着旁边吩咐道:“思云,去碧桐院,请二姑娘过来一趟。”丫鬟领命后,立刻赶往碧桐院。
然而不多时,她便一路小跑着回来复命,轻声地说道:“回大娘子,奴婢去碧桐院并未见到二小姐,一问才知晓二小姐今日一早便已出门前往郊外马场了。”
听闻此言,崔氏脸上难掩失望之色,原本满心欢喜想见见这位姑娘,没想到竟扑了个空。
其实,要不是自家那个好大儿不知为何对这太师家二姑娘上了心,三番四次在自己面前提及,夸赞其如何如何出众,她又怎会这般好奇,非要亲自见上一面不可?
如今未能如愿,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不过还是笑着开口:“不想今日这般不巧,等改日再登门叨扰。”
她轻轻叹了口气,也知今日之事不可强求,便跟王母寒暄几句后,起身告辞。
王母多次挽留未果,只能和郭氏一起将人一路送至门口。
待看不到身影后,王母心里才仔细盘算着这门亲事。
虽说女儿还小,但韩家着实是极好的人家。
郭氏拉着自家婆母的手说:“母亲,这韩家大公子瞧着确实不错,不过妹妹的婚事还是得谨慎些,不如您跟父亲好好商量商量再做定夺。”
王母点点头,“这是自然,且先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