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西厂的重生故事,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其荡开的涟漪,经过时间的发酵和先前那场与薛金龙惊心动魄的正面较量,终于扩散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它不再仅仅是黄河路上茶余饭后的谈资,也不再局限于纺织服装行业内部的关注,开始引起主流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兴趣。
几家有影响力的财经媒体和电视台的专题栏目,相继派出了采访团队来到湖西厂。他们镜头下的湖西厂,车间整洁有序,工人神情专注,老师傅技艺精湛,管理井井有条,与几年前那个破败倒闭的烂摊子判若云泥。尤其当记者们挖掘出背后宝总力挽狂澜、投入巨资、顶住压力、创新模式的全过程后,一个近乎传奇的“商界侠客”形象呼之欲出。
“宝总拯救国企于水火!”
“下岗工人再就业的成功典范!”
“资本的温度:一位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类似的标题开始出现在采访提纲和报道初稿中。媒体渴望塑造一个英雄,公众也乐于看到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正能量的故事。汪明珠、范新华在接受采访时,总是情不自禁地将所有功劳归于宝总的远见和魄力,更增添了这种叙事的光环。
一时间,宝总和他的宝隆系,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赞誉之声不绝于耳。甚至有一些部门,也想将湖西厂树为典型,邀请宝总去参加各种经验交流会,分享“成功经验”。
然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盛名和追捧,宝总的反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和平饭店顶楼的套房内,小闲拿着几份媒体的采访请求和活动邀请函,向宝总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与有荣焉的兴奋:“宝总,这次反响真的很大!好几家都是国家级的大媒体,这可是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的好机会!”
宝总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份关于湖西厂最新财务报表的简报,闻言连头都没抬,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都推掉。”
小闲愣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推……推掉?宝总,这可是难得的……”
宝总放下简报,金丝眼镜后的目光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小闲,你跟了我这么久,还不明白吗?湖西厂能有今天,不是我宝总一个人有多厉害。是汪明珠顶着压力、磨破嘴皮子跑出来的市场;是范新华咬着牙、一点一滴把管理抓起来的;是张秀英那些老师傅,把手艺当命一样传下来的;是厂里每一个工人,一针一线干出来的!我,不过是顺水推舟,做了该做的事。”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繁华依旧的上海滩,声音低沉而坚定:“花开得好看,大家欣赏就行了,何必非要刨根问底,追究是哪个园丁浇的水?这件事本身做成了,让几百个家庭有了着落,让一个老牌子活了过来,这比一万篇吹捧我的报道都管用,都实在。”
他转过身,看着小闲,语气严肃:“告诉所有媒体,如果要报道,就报道湖西厂本身,报道那些工人的变化,报道他们的产品和技术。不要聚焦我个人。功劳是大家的,荣誉也该归于大家。我宝总,不需要这种虚名。”
小闲看着宝总毫无作伪的神情,心中肃然起敬,立刻点头:“明白了,宝总!我马上去处理,一律婉拒。”
此后,宝总更是有意识地减少在湖西厂的直接露面,将日常运营的决策权彻底交给了以范新华和汪明珠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他只在大方向上把握,在关键资源上支持,绝不再事必躬亲。他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对宝隆贸易未来战略布局的思考上,关注着全球经济的风云变幻,寻找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天傍晚,爷叔和宝总对坐饮茶。爷叔提起最近外界对宝总的赞誉,宝总只是微微一笑,替爷叔斟满茶,说道:“爷叔,您常说,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湖西厂这条路,我们走对了,也走出来了。这就够了。至于路上是谁领的路,不重要。”
爷叔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的光芒:“善哉。不知将去何方,但我已在路上。阿宝,你如今能有此心境,便是真正的进步。名利二字,看淡是福。拯救湖西厂,于你而言,并非攫取名声的资本,而是一段重要的修行。你经受住了考验,也通过了这场考试。”
宝总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回想起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最初的道德挣扎,中期的内外交困,与薛金龙的殊死搏斗,股改中的两难抉择……每一步都如履薄冰,每一次决策都关乎数百人的命运。这个过程,洗去了他身上的浮躁与功利,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商业的本质、责任的分量和人性的复杂。
“爷叔,有时候想想,如果当初面对范新华的恳求,我选择了袖手旁观,今日的我,或许还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赚着更轻松的钱。但我的心,绝不会像现在这样踏实。”宝总感慨道,“放手一搏,纵然艰难,也远胜于等到年华老去,心中充满遗憾,孤独地迈向黄泉路。”
爷叔轻轻捻动佛珠,目光深邃地看向宝总,语重心长地提醒道:“阿宝,你能如此想,甚好。但需谨记,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颗小小的意念种子,种下了,便会生根成形。湖西厂这颗善念的种子,成就了你今日的心境和声誉。然,商场如战场,未来之路,仍有无数诱惑与抉择。每一颗新的意念种子,都可能成就你,也可能……毁灭你。慎之,慎之。”
宝总神色一凛,郑重答道:“爷叔教诲,阿宝铭记于心。”
此时的宝总,已然明白,真正的功成名就,不在于媒体的聚光灯下,不在于鲜花和掌声之中,而在于内心的安宁与充实,在于对社会的真实贡献。他将湖西厂的“繁花似锦”视为最好的回报,自己则甘愿隐于这繁花深处,功成弗居。
湖西厂的故事,依旧在继续,但它已经真正成为了范新华、汪明珠和全体工人们自己的故事。而宝总,这位曾经的“救火队长”,已经收拾行装,将目光投向了下一段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征程。对他而言,人生的价值,永远在于探索和创造,而非固守和炫耀。繁华落尽,真味始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