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盛夏后,一转眼就来到了八月,而这时的宋瑾也再次去了府城赶考。
这一次赶考是考院试,由州府学政主持的,考试地点是州府的贡院。
院试考试的时间较短,总共考两场,正考跟覆试,每场考试也就一天,早上去晚归。
然而这一次考院试,宋瑾就没有之前那般幸运了,两场试考完后直接落榜,连旁边的副榜都没上,距离中秀才还差的远。
同样跟他一起下场考院试的秦岷,这一次也没有过,不过他的情况要比宋瑾好的多,上了副榜,虽然是倒数第三位。
这一下子兄弟两个都有个倒数第三了,看完榜单后,两人对视一眼无奈一笑。
“秦兄,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宋瑾问道,他知道秦夫子已经出发去了京城,秦岷留在家中,怕也不是个事啊!
“我家阿姐已经到了定亲的年龄,母亲大人打算留在家里给阿姐相看人家。
至于我自然是跟你走啦,我爹不在,我自然是要跟着董夫子读书,那可是师公。”
秦岷伸了一下胳膊,一把搂住宋瑾笑着说道,兄弟两个对视一眼不言而喻。
随即,宋瑾开心的笑了笑点了点头,“如此甚好,有你相伴读书,我也多些劲头。”
学堂里与他交好的同窗很多,但能真心相谈的朋友却没有几人,秦岷算一个。
至于董浩岐他们几个,对于宋瑾来说只是普通的同窗而已,谈不上交情。
至于他家的三个弟弟,则是在另一间教舍,平时兄弟几个交流不算太多。
因为年龄学识的不同,学堂的教学是分班的,甲班跟乙班。
甲班是读过好几年书,完成启蒙要科举的学子,而乙班则是启蒙或者有点基础的学子。
目前也就宋瑾在甲班,宋家另外三个小的在乙班,宋瑛则是两个班互相上。
乙班学练字写字,甲班听课。
宋瑛虽然聪慧,四书五经读了个遍,但写字的水平却还是幼童水平,只能够跟着启蒙班的孩子一起学,一起练习。
至于甲班这边,缺课也不要紧,反正他年纪小,后面多学一学也就是了。
这边两人一边说着,一边慢悠悠地往家走。路上,秦岷突然想起一事。
“瑜之,我听闻此次院试有个考生作弊被抓了,听说那手段还挺高明,若不是被人检举,怕是还真难发现。”
宋瑾挑了挑眉,好奇道:“竟有此事?我没听说过啊,这科举舞弊可是大罪,不知是哪家的子弟如此大胆。”
“明明上一次乡试舞弊才杀过一轮,这才多久啊?他们的胆子可真够大的。”
秦岷摇了摇头,“具体是谁我也不清楚,只听说是个富家公子。不过这也提醒咱们,读书还得靠真本事,投机取巧终是不行。”
“是啊,咱们还是安心回去好好读书,下次定要考出个好成名次。”
宋瑾点头深以为然,之前童生试他还能靠取巧上榜,但这一次就真的露老底了。
正考时出的那道截搭题,他压根连题意都没看懂,更别说破题制八股文了。
完全乱来的,两人回到村里后,便一头扎进书房,跟着董夫子潜心苦读。
而村里的生活依旧如往常一般,鸡犬相闻,邻里和睦,只是宋瑾和秦岷的心中,都多了一份对下次考试的期待与决心。
“捞鱼了,捞鱼了!”
宋瑾回到金秋村没两天,便赶上了家里捞鱼,给家里的长工们发节礼。
每年的中秋节前,顾青荷便会提前一天组织长工捞鱼,杀鸡,杀猪发节礼。
在顾青荷看来一年当中最重要的的四个节日,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每一年的这几个节日,顾青荷都会发节礼,清明节自然不用多说直接是休假。
这个节日倒是不好发礼品,总不能给别人发黄纸,让人家回家去上坟吧?
但端午跟中秋,宋家发的礼品还真不少,比如说发大米或者面粉十斤。
然后是两斤猪肉,种田最好的那十几个人则多发一只鸡,或者一条鱼。
这一次的中秋,顾青荷选择打鱼发鱼。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顾青荷家的池塘就热闹起来了,一大群长工都围在这里。
远处炊烟升起来,混着鱼腥味和岸边野菊的香气,在清晨的空气里慢慢散开。
“下网!”
东家宋书宴一声令下,长工们便卷起裤腿,下到池塘里,开始拉网捕鱼。
木桨划开绿萍,十个长工几个撑着乌篷船往塘心去,同时撒下几张大网。
一时间,池塘里水花四溅,鱼儿在网中活蹦乱跳。顾青荷站在岸边,脸上洋溢着笑容,指挥着大家有序的捞鱼装运。
宋瑾和秦岷闻言也赶紧跑过来看大家捕鱼。池塘边上这会儿已经站了不少人。
除去宋家的长工外,村里面还来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场面热闹非凡。
宋瑾看着池塘里肥美的鱼儿,心中满是欢喜,这么多的鱼娘亲肯定又要做大餐。
想起娘亲做的麻辣鱼酸菜鱼,宋瑾便不由的舔舔嘴唇,随即一巴掌拍在兄弟秦岷的肩膀上,心情愉悦的邀请道。
“晚上来我家吃鱼,我娘肯定又要做全鱼宴,你要是错过保证后悔一秋天。”
“肯定来。”秦岷笑着说道,顾婶婶的厨艺他又不是没尝过,跟随父亲来金秋村的这六年时间,他可吃了不少美食。
全都是顾婶婶亲自下厨做的,顾婶婶的厨艺可是很精湛的。特别是煮鱼,又香又嫩。让人流连忘返,吃撑了都还想吃。
不一会儿,网里的鱼就装满了,长工们把网拉到岸边,开始分拣鱼的大小。
像鲤鱼、草鱼、白鲢这些能够长大的鱼,顾青荷只挑选三斤以上的,三斤以下的鱼全部放回去,等明年长大后再吃。
至于鲫鱼、麦穗鱼这种小鱼,不管多大都捞出来吃了,明年再放鱼苗进去。
等池塘里的鱼捞的差不多后,顾青荷便按照往年的规矩,给每个长工分发鱼。
鱼全都是三四斤的大鱼,每人一条,大家都乐呵呵的接过,对顾青荷千恩万谢。
发完鱼后,顾青荷又让人抬出几十袋大米,以及新鲜的猪肉,一一分给长工们。
长工们领到节礼后,自然是喜不胜喜,纷纷表示会更加努力的为宋家干活。
宋家别的不说,对他们这些长工下人是真的好,发米、发肉、发鱼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不像一些抠搜的人家就只会画饼说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