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都市夜景如水波般荡漾消散,林越的意识从现代公寓的寂静中抽离。
他并未直接选择《大唐双龙传》的世界,而是先停留在现实的书房中。
桌面上摊开着《大唐双龙传》的小说原文,以及一本厚重的《殷墟甲骨文编》。
他的指尖划过小说中关于《长生诀》的描写------书以玄金丝线铸成,入水不湿、遇火不焚,其上密密麻麻布满了七千四百种形似甲骨文的古怪文字。
他清楚,这七千四百种形似甲骨文的古怪文字完全是《大唐双龙传》这个世界独有的设定,在现实的历史长河中,根本不存在这样一部拥有如此多未解字符的。
现实中的甲骨文,已识读解密的单字不过一千五百余,且歧义众多。
想要破解《长生诀》,依靠现实世界的甲骨文研究是绝无可能的,林越低声自语。
他目光锐利起来,但反过来想,既然其文字形似甲骨文,那么其造字逻辑、象形指事会意的基础,必然深受真实甲骨文的影响或者就是甲骨文。
若能深入理解真实甲骨文的源头------商朝,理解古人如何观物取象、如何将思想刻录于龟甲兽骨之上,或许就能掌握破解那七千四百字内在规律的钥匙。
这是一种逆向工程,从根源理解其。
去商朝!这个念头变得清晰。
但如何定位一个?
他首先尝试沟通识海中的天书,意念明确:目标,本世界(现实世界)的过去,时间锚点,商王武丁时期(殷墟文化繁荣期)。
天书毫无反应,反馈回一种坚不可摧的滞涩感,仿佛逆流时间长河是绝对的禁忌。
此路不通。
他换了个思路,意念变得模糊:目标,一个存在文明特征的平行时空,不指定具体坐标。
天书依旧沉寂,反馈的感觉更加混乱无序。
他立刻明白了关键:天书穿越,必须有一个明确、稳定、可供锚定的!
这个信标,通常是一部具体的文艺作品(小说、影视等)所构建的、具有完整设定的故事世界
而一个泛指的、历史概念上的,过于宽泛模糊,缺乏具体的叙事框架作为坐标,天书无法定位。
需要一部...描绘了的。林越心思电转。
直接描述商朝的可靠史书如《史记·殷本纪》过于简略,且被视为信史,可能与现实绑定过深。
忽然,他想到那部颇具争议的史书------《今本竹书纪年》。
此书真伪掺杂,记载的商王世系、年代、事件与主流史学观点多有出入。
或许...可以尝试一下这部的史书?一个念头冒出。
他意念再次沟通天书,这次锚定的目标非常明确------以《今本竹书纪年》这部典籍所记载的商朝历史为蓝本的平行时空!
嗡!
出乎意料地,天书竟然有了反应!
卷轴上光晕流转,一道清晰的坐标被勾勒出来!
林越先是一怔,随即眼中闪过明悟的光芒:果然可以!
史书,尤其是存在争议和明显失真的记载,其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叙事宇宙
因为其中记载的,必然与真实历史存在差异,这种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可供天书锚定的!
这记载中的商朝,已非我所在时空真正的商朝,而是一个基于文本构建的平行商朝
心念锁定这由《今本竹书纪年》所定义的商朝坐标,空间涟漪无声荡漾开来。
下一刻,燥热的空气裹挟着泥土、牲畜粪便和焚烧草木灰的浓烈气息扑面而来。
耳边是嘈杂难懂、音节古怪的语言,混杂着牛羊嘶鸣与金属碰撞声。
强烈的日光刺得他微微眯眼。
林越发现自己正站在一片黄土坡的背阴处,脚下是干硬龟裂的土地。
远处,一座由厚重夯土城墙围起的庞大都城矗立在平原上,城楼巍峨,旗幡招展,透露出一种原始而雄浑的气息。
进出城门的人群,男子多椎髻束发,女子辫发盘绕,衣着以麻葛为主,肤色黝黑,身形精悍,与林越一身现代休闲装扮、肤色健康、发型利落的样子格格不入。
他迅速收敛自身气息,借助地形隐藏。
超级感官悄然展开,方圆数百米内的动静尽收心底。
他很快锁定目标:城中心区域,那些居住在更高大土木结构附近、衣着相对讲究、佩戴玉饰的贵族;以及更重要的,在一些僻静处,身上散发着专注、虔诚气息,居所附近有祭祀痕迹、存有大量龟甲兽骨的(祭祀兼记事官)。
语言完全不通,样貌服饰太扎眼。林越心道,目标明确:避开人群,潜伏观察,尤其是那些掌握文字的贞人,学习甲骨文的实际使用和造字思维。
他如同影子般在土坡、沟壑和简陋的民居阴影间移动,超级速度和感知让他总能先知先觉地避开人群和巡逻的兵士。
他重点潜伏在一位年长贞人的院落附近。
这位老者气息沉静,对着一块块灼烧过的龟甲,仔细端详裂纹(兆璺),然后郑重地用青铜刀刻下卜辞。
日复一日,林越在阴影中观察着这座《今本竹书纪年》所描绘的商都。
他注意到一些细节似乎与主流考古认知略有出入,比如某些祭祀仪轨的细节、部分青铜器纹饰的风格,这更印证了他的猜想------此乃基于特定文本的平行商朝。
市井间以贝币、布帛交易;手工业作坊里铸造着纹饰繁复(饕餮纹、云雷纹)的青铜鼎、爵;城外田野中种植着粟、黍;贵族出行有车马,祭祀时杀牲献酒,巫舞缭绕。
这一切,都带着浓烈的上古气息和这部特定史书所独有的某些叙事色彩。
夜晚,则是他学习的时间。
凭借超级视力和听力,他远远观察老者如何钻凿龟甲、灼烧观兆、刻写文字。
他不仅记忆每一个字符的形状,更努力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为何字画个圆圈加点?字如何表现水滴下落?字为何是斧钺的象形?
每个字在具体卜辞中的用法和含义。
这个过程极其枯燥艰难。
他需要将字符与具体的祭祀对象(上帝、祖先神、河岳之神)、占卜事项(征战、田猎、收成、疾病)、吉凶判断联系起来,才能真正领悟甲骨文作为神人沟通媒介的本质和造字思维。
这正是在为理解《长生诀》那形似甲骨文的七千四百字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其而非其。
偶尔也有险情。
一次几个孩童发现了他这个,好奇围拢,林越只得动用超级速度瞬间消失,留下传说。
有一次他为了看清一块重要卜骨,险些被突然返回的老者撞见,全靠超级感知预警才躲了过去。
时光流逝,林越对甲骨文的掌握日益精深,更重要的是,他逐渐理解了商朝人的世界观、宗教信仰和思维模式。
感觉积累足够,他决定离开。
月夜下,他最后看了一眼这座沉浸于青铜光辉与原始信仰中的、由《今本竹书纪年》所定义的独特商朝都城,心念沟通天书。
空间涟漪荡漾,眼前的景象如潮水般褪去。
他回到了现代公寓,窗外依旧是都市的霓虹。
但脑海中那基于这个平行商朝世界获得的、对甲骨文源头深刻而鲜活的理解,却无比清晰。
他走到书桌前,目光落在《大唐双龙传》的封面上。
源头已探,基础已筑,林越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下一步,该去会一会那真正的七千四百种形似甲骨文的古怪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