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王晓风在办公室处理完日常事务后。临近下午五点半,王晓风接到李二牛的电话。
李二牛在电话中说他已经在县政府楼下了,已经将邓怡琳接到车上,车上还有柳三燕。
彭龙、李冲自己待会儿自己骑电动车去吃饭的地方,黄浩今天在机关有事加班没有来。
秦恒明已经按照王晓风的要求,提前去江边的那个小农庄点菜去了,这是他们经常聚会的点,菜的价格不贵,但是非常有特色。
王晓风下楼的过程中,刚好遇到徐得利。
“徐书记好啊”,王晓风主动和徐得利打招呼。
徐得利面带虚假的笑容,热情地向王晓风打招呼:“王常务好啊,您这是要去哪儿呀?”
徐得利对王晓风的态度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
起初,当王晓风刚刚担任常务副县长时,徐得利对他持有轻视的态度,认为他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很好对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得利渐渐发现王晓风并非如他所想象的那样容易对付。王晓风心思缜密,做事果断,而且手段高明。
最近,王晓风更是将县财政局长乾汉明整得很惨,不仅让乾汉明的弟弟坐牢,还成功地将乾汉明架空,使得乾汉明在县政府里的地位一落千丈。
面对这样的情况,徐得利从内心深处不敢再轻视王晓风了。
他意识到,王晓风是一个有能力、有手段的对手,如果不小心应对,自己恐怕也会落得和乾汉明一样的下场。
当徐得利向王晓风提问时,王晓风微笑着回答道:
“下班啦,准备回宿舍躺一会儿,今天忙了一整天,实在是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下。”
然而,徐得利并没有对王晓风的回答做出回应,他的表情突然变得冷漠起来,转身径直朝前方走去。
王晓风见状,心中不禁有些诧异,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
他不紧不慢地跟在徐得利身后,看着徐得利快步走到一辆豪华轿车前,迅速拉开车门坐了进去。
紧接着,豪车发出一阵轰鸣声,疾驰而出,转眼间便驶出了县政府的大门。
王晓风心想这个徐得利也不遮掩一下,光天化日之下,就在县政府上豪车,给了很多人想象的空间。
不过这个徐得利向来都是志大才疏,他仗着有市长董耀平在后面撑腰,向来不在乎人的看法。
王晓风缓缓地走下县政府的台阶,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沉重。
当他走到李二牛的车旁时,突然发现后座上坐着两个人,他知道是邓怡琳和柳三燕。他略微犹豫了一下,然后决定上副驾驶座。
王晓风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座后,习惯性地回头看了一眼。这时,他看到了后座上的邓怡琳和柳三燕,两人都微笑着向他打招呼:“王常务好!”
王晓风礼貌地回应着她们的问候,同时仔细打量起邓怡琳来。
只见邓怡琳身着一套精致的正装,上身是一件洁白的长袖衬衫,下身搭配着一条黑色的西裤,整个人显得端庄而得体。
更引人注目的是,邓怡琳的头发被剪短了,这种简洁利落的发型让她看起来更加干练和自信。
如今的邓怡琳已经是干训科的负责人了,她身上散发出一种在市级机关工作的专业气质。
再看柳三燕,王晓风发现她比以前胖了一些。以前的柳三燕瘦得像根豆芽菜,但现在的她多了几分圆润。
不过,她脸上的麻子依然清晰可见,一颗也没少。在王晓风的培养下,柳三燕已经担任鹿口村支部书记有一段时间了,想必工作上也取得了不少成绩。
“哇塞,你们俩真是越来越漂亮啦!”王晓风满脸笑容,嘴里像抹了蜜一样,说出的话让人听了心里甜滋滋的。
邓怡琳和柳三燕对视一眼,都轻轻地“嘘”了一声,似乎对王晓风的夸赞有些不好意思。
邓怡琳嘴角含笑,娇嗔地说道:“王常务,你这嘴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甜啦?
跟抹了蜜似的,我都快被你夸得不好意思啦!”她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春天里的黄鹂鸟。
就在这时,李二牛熟练地启动车辆,车子如离弦之箭一般,朝着江边的那个小农庄疾驰而去。
车轮滚滚,窗外的风景迅速倒退,车内的四人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他们继续谈笑风生。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鹿口工业园的创建过程,那些曾经的艰辛与汗水、欢笑与泪水,都成了他们回忆中的珍贵片段。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述着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笑声不时在车里回荡。
不知不觉间,车子已经稳稳地停在了小农庄的门口。四个人鱼贯而出,走进了三号包间。
一推开门,只见秦恒明、彭龙、李冲早已在里面等候多时了。他们一见到王晓风等人进来,立刻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
王晓风进来微笑着和每个人握手,他发现彭龙和李冲头上的白头发比以前多了很多。
现在住建局局长廖传波调任鹿角乡党委书记,彭龙和李冲都是原来从住建局出去,到鹿口工业园工作的,廖传波去了后,对他们两个人更加信任,把一些重要的事情都交给他们两个人在做。
桌子上已经有三个火锅在等着,一个鱼头火锅,一个土鸡火锅,一个三鲜汤火锅。
随后,秦恒民将每个人的酒都倒满,除了李二牛要开车,不能喝酒外,大家都倒了一杯。
王晓风坐在c位,邓怡琳坐在他的左手边,秦恒明坐在他的右手边,彭龙、李冲、柳三燕都分别落座。
这个时候,服务员又上了几个炒菜,有小炒黄牛肉,爆炒鳝丝,香辣回锅肉,麻婆豆腐等等菜,当然必不可少还有荤素卤菜两碟,油炸豌豆等等,都是一些下酒的菜。
王晓风拿起站起来笑着说道:“同志们,我们喝一口,欢迎我们邓科长到我们平原来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