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一家人聚在竹编坊,竹安给大家讲学校的事,说要研究竹制的保鲜筐,让蔬菜水果放得更久。竹溪展示她新做的竹配饰,说订单排到了开春。竹芽看着满墙的照片,突然说:“你看,铁雄太爷爷他们,就像这墙上的影子,一直陪着咱呢。”
风从竹林吹进来,带着新竹的清香,老竹鱼在墙上轻轻晃,“哗啦”声像在应和。那棵“王竹宁变的竹子”更粗了,竹安埋的山楂籽也发了芽,小小的苗顶着两片叶,像在使劲往上长。竹溪说:“你看,日子就像这苗,不管歪不歪,都得往前蹿。”
竹芽笑着点头,他知道,这竹编的日子,还长着呢,热热闹闹,全是活气。
竹安在大学里真搞起了竹制保鲜筐研究,整天对着竹料琢磨,把不同年份的竹子劈成丝,测试透气性。有回他寄了个样品回家,筐底故意留了三排细缝,竹芽装了些草莓进去,放了五天居然还新鲜。竹溪捧着草莓直咂嘴:“哥,你这筐比冰箱还厉害!”竹安在电话里笑:“这叫‘会呼吸的筐’,太爷爷编的竹篮早有这道理,我不过是用仪器证明了而已。”
竹溪的竹制配饰火了,网上订单接不完,她干脆拉着竹禾一起干。竹禾教她在发簪上烙花纹,烙的不是花鸟,是铁雄编竹鱼的样子,歪歪扭扭的鱼尾巴翘得老高。买家收到货都说“这发簪有故事”,有个姑娘特意留言:“戴着它总想起爷爷编的竹蜻蜓,虽然歪,却是最好的礼物。”竹溪把留言念给竹芽听,竹芽摸着老竹鱼说:“你看,好东西不管隔多少年,都能让人心里暖。”
竹芽的文创店分店搞了个“竹编故事会”活动,请老街坊来讲自家竹器的故事。有个大爷拎着个竹制婴儿车来,车轱辘都磨平了:“这是念竹叔编的,我儿子就在里面长大,后来我孙子也坐过,现在给重孙子当玩具。”大爷边说边摇车,竹轱辘“咯吱”响,像在哼老歌。竹安妈录了视频发网上,配文“一辆竹车,四代人的记忆”,点赞量噌噌涨。
入夏暴雨,县城分店的竹制招牌被风吹歪了,竹芽要请人来修,竹安却从学校赶回来,找了根粗竹条当支架,歪歪扭扭地固定住:“这样才像咱家的东西,太周正了不像样。”路过的人见了直笑:“这招牌快倒了还不换?”竹芽指着招牌上的“竹家铺子”四个字:“它歪得有骨气,比直挺挺的耐看。”
竹禾带学生去山里采风,发现有户人家用竹编的囤子存粮食,囤子上编着“丰”字,是铁雄当年的手法。户主说:“这囤子装了三十年粮食,从没生过虫,念竹兄弟说‘竹子性偏凉,虫子不待见’。”学生们围着囤子拍照,竹禾在旁边记笔记,突然发现囤底有个小破洞,用红布条补着,像只小眼睛。她心里一动,这不是跟铁雄补竹篮的法子一模一样吗?
竹安的保鲜筐研究出了成果,要申请专利,他特意在专利说明里加了句:“灵感源自民间传统竹编工艺。”答辩时,评委问他为啥执着于竹料,他拿出手机里铁雄的老竹鱼照片:“您看这鱼,七十年前编的,现在还能看出它的韧劲。竹子这东西,老祖宗用了几千年,总有道理。”评委们听了直点头,说“这才是有根的研究”。
竹溪考上了设计学院,开学第一天就带着自己编的竹制笔记本报到,封面是用细竹丝拼的“竹”字,歪得像棵长斜的竹子。同桌见了直问:“这是手工做的?太粗糙了吧。”竹溪翻开本子,里面夹着片老竹叶:“我太爷爷说,粗糙的东西才留得住时光,你看这竹叶,干了五年还带着纹呢。”后来那同桌成了她的合作伙伴,说“就爱这股不刻意的劲儿”。
深秋收玉米,竹安回家帮忙,用他新设计的保鲜筐装玉米,筐子叠起来能省一半地方。竹溪在旁边数筐子,突然说:“哥,你这筐看着新,编法还是太爷爷那套,底密帮疏。”竹安蹲下来摸筐底:“老法子经得起琢磨,就像太爷爷的鱼,不管怎么改良,那点歪劲不能丢。”
王竹安的体验馆来了个学植物学的教授,围着那棵“王竹宁变的竹子”转了三圈,说这竹的纤维密度比一般竹子高,“像受过特殊养护”。竹安听了直笑:“它是我太爷爷变的,能不壮实吗?”教授听不懂玩笑,却认真记下数据,说要写篇论文,题目就叫《人文环境对竹生长的影响》。
年底,竹安带着保鲜筐参加创业大赛,拿了奖。颁奖那天,他特意穿了件竹纤维做的衬衫,说“从头到脚都是竹”。台上他举着奖杯说:“这奖得给我太爷爷,七十年前他编竹鱼讨生活,七十年后我们用竹编搞创新,根都是一样的。”台下竹芽和竹安妈听着,眼圈都红了。
竹溪设计了套“竹家记忆”系列配饰,有竹制的手链,每节竹管上都刻着家里人的名字;有竹编的耳环,编法是小花纳鞋底的纹路。她把样品寄给竹安,附了张纸条:“哥,戴上它就像全家人陪着你。”竹安把手链戴在手上,研究时总忍不住摸,说“比任何实验数据都让人踏实”。
大年初二,一家人在老竹棚吃团圆饭,竹安给大家演示新保鲜筐,能装下整只烧鸡,还透气不捂。竹溪给每个人发了对新耳环,竹禾戴上直笑:“这纹路看着眼熟,像你太奶奶的鞋底。”竹芽举着酒杯,对着墙上的老照片说:“铁雄太爷爷,小花太奶奶,你们看,咱的竹编不但活着,还活得挺好呢。”
风穿过竹林,带着新竹的清香,老竹鱼和圈尾巴鱼在墙上轻轻撞,“哗啦哗啦”响,像在说:“看着呢,看着呢,这日子编得真热闹,接着编,可别停啊。”
竹安的保鲜筐明年要量产了,竹溪的配饰要开实体店了,竹芽打算把老竹棚改成“竹编博物馆”。月光落在那棵直溜溜的新竹上,竹影晃啊晃,像王竹宁在笑,又像铁雄在劈篾,热热闹闹的,全是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