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睿:南梁“硬核战神”!凭“精准识敌+稳守破局”屡克强敌,一战封神
南梁天监四年,朝廷派军队北伐,任命韦睿统领大军攻打小岘城。抵达城下后,城中突然冲出几百人,在城门外摆开军阵。韦睿说:“城里有两千多人,关起城门坚守,完全能自保。却无故派兵出城,这一定是城里最精锐勇猛的士兵。先挫败他们的锐气,城池一鼓作气就能攻克!”将领们心存疑虑不敢前进,韦睿指着自己的符节说:“朝廷授予我这个,不是用来装饰的,军法不可违抗!”士兵们于是发起进攻,与魏军殊死搏斗,魏军大败溃散。韦睿下令猛攻,很快就攻占了小岘城。
韦睿接着进攻合肥,先巡视了周边的山川地形,说:“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阳,绛水可以灌安邑’,合肥也能用这个办法!”于是下令修筑堤坝拦截肥水。堤坝刚修好,魏国的大批援兵就赶到了。将领们都很恐慌,请求上奏朝廷增兵。韦睿笑着说:“敌人都已经到了才请求增兵,就算鞭子再长,还能打到马肚子上吗?”起初交战失利,将领们提议退守巢湖,又有人建议退到三叉口坚守。韦睿大怒:“将军要为守卫疆土而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敢擅自行动的斩首!”于是把自己的伞扇、旗帜都树立在堤坝下,表明绝不后退的决心,同时在堤坝上修筑营垒加固防御。过了一段时间,堤坝里的水满了,魏军的援兵根本发挥不了作用,合肥城最终被攻破。
魏国中山王元英率领百万大军入侵北徐州,把刺史昌义之围困在钟离。梁武帝派曹景宗率领大军前去救援,又下令韦睿率领部下与曹景宗会合。韦睿从合肥直接进军,当时魏军声势浩大,将领们都很害怕,请求放慢行军速度。韦睿说:“钟离城盼望救援万分紧急,就算车马奔驰、士兵奔跑,还怕赶不上,怎么能放慢速度!魏军深入我国腹地,已经落入我们的圈套,不用怕!”不到十天,韦睿的军队就赶到了钟离。他在曹景宗营地前二十里的地方,一夜之间挖好了长长的壕沟,竖起鹿角障碍物,用土筑起城墙,天亮时营垒就已经建成。元英得知后大惊,以为韦睿是神仙下凡。
元英之前在邵阳洲两岸架起两座桥,筑起几百步长的栅栏,横跨淮河打通通道。韦睿于是装备了大型战船,趁着淮水暴涨,率领战船一起冲向魏军的营垒;同时命令小船装满芦苇秆,浇上油脂,趁着风势放火,浓烟火焰遮天蔽日,转眼间,魏军的桥和栅栏就全被烧毁了。梁军乘势奋勇冲锋,喊杀声震动天地,士兵们个个以一当百,魏军大败溃散,元英只独自逃脱。昌义之收到捷报,来不及多说,只是连声大喊:“重生了!重生了!”
冯梦龙点评:当时魏国人传唱着一首歌:“不怕萧娘和吕姥,就怕合肥有韦虎。”韦指的就是韦睿,吕是吕僧珍,萧是临川王萧宏。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破解“强敌围城+局势危急”困局,关键在“精准识敌+稳守拒退+巧借外力”
韦睿能屡战屡胜、以少敌多,核心逻辑是“不被表象吓倒,靠‘看透本质+坚守不退+善用环境’,以稳制胜、以巧破敌”:
- 精准识敌,先发制人:看穿小岘城“出城士兵是精锐”的本质,先挫其锐气再攻城;看透魏军“深入腹地、依赖通道”的弱点,针对性制定破敌策略;
- 稳守拒退,凝聚军心:面对援兵、失利、强敌等危机,坚决拒绝后退提议,用强硬态度和实际行动稳定军心,避免队伍溃散;
- 巧借外力,事半功倍:利用肥水灌合肥,借淮水暴涨破魏军,借助自然环境放大战力,以最小代价攻克强敌;
-神速布局,抢占先机:连夜筑营、快速进军,不给敌军反应时间,用速度掌握战场主动权。
二、核心启示:遇“危机四伏+强敌压境”,别退缩,用“精准识敌+稳守巧破”取胜
这种“稳、准、巧”结合的思路,对现代商业竞争、职场攻坚、危机处理等场景超有借鉴意义:
- 商业竞争遇“竞品猛攻+市场危急”:比如竞品集中资源发起猛攻,公司市场份额岌岌可危,别慌乱撤退。像韦睿那样:“精准看透竞品的核心优势(如低价)和软肋(如供应链薄弱),先守住核心用户和渠道(稳守拒退);借助政策、行业趋势等外部力量(如巧借外力),推出针对性方案打击竞品软肋;快速调整布局(如连夜优化产品),抢占市场空白,扭转局势”;
- 职场攻坚遇“任务紧急+阻力重重”:比如接手紧急任务,还面临资源不足、协作方不配合等问题,别轻易放弃。可以说:“精准梳理任务核心难点和关键节点(精准识敌),明确目标后坚决推进,不被负面声音干扰(稳守拒退);借助团队协作、外部工具等外力(巧借外力),快速突破关键难点;用高效行动和阶段性成果凝聚共识,推动任务落地”;
- 危机处理遇“负面爆发+多方施压”:比如品牌突发重大负面,用户投诉、合作方施压接踵而至,别被动应付。可以说:“精准定位负面根源和传播关键节点(精准识敌),快速出台解决方案,坚守‘不逃避、不推诿’的态度(稳守拒退);借助媒体、KoL等第三方力量澄清事实(巧借外力),快速平息负面,重建信任”。
简单说就是:“面对危机四伏、强敌压境的情况,退缩只会一败涂地。关键是看透问题本质,稳住阵脚不轻易后退,再巧妙借助外力、快速布局,用‘稳劲’扛住压力,用‘巧劲’突破困局,最终逆风翻盘。”
【原文】韦睿
梁天监四年,王师北伐,命韦睿督军,攻小岘城。既至,城中忽出数百人,阵于门外。睿曰:“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完。而无故出人于外,此必其骁劲者也。先挫其劲,城一鼓可拔。”诸将疑不前,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法不可犯也!”兵遂进,殊死战,魏兵大溃。急攻之,城遂拔。
睿进攻合肥,先按行山川,曰:“吾闻之:‘汾水可灌平阳,绛水可灌安邑。’”乃为之堰肥水。堰成,而魏援兵大至。诸将俱,请表益兵。睿笑曰:“贼已至而请兵,虽鞭之长,能及马腹乎?”初战不利,诸将议退巢湖,又议走保三叉。睿怒曰:“将军死绥,有前无却,妄动者斩!”乃取伞扇麾幢树堤下,示无动意,而更筑垒于堤以自固。久之,堰水满。魏救兵无所用,城竟溃。
魏中山王元英,以百万众寇北徐州,围刺史昌义之于钟离。帝遣曹景宗将大兵往救,敕睿帅所部往会之。睿自合肥径进。时魏兵声势甚盛,诸将惧,请缓行。睿曰:“钟离望救甚急,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可缓乎?魏兵深入,已堕吾腹中,勿忧也!”不旬日,至。遂于景宗营前二十里,一夜掘长堑,树鹿角,截土为城,比晓而营立。元英惊以为神。英先于邵阳洲两岸为两桥,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睿乃装大艘,乘淮水暴涨,竞发以临其垒。而令小船载苇藁,灌之膏油,乘风纵火,烟焰障天,倏忽之间,桥栅尽坏。我军乘势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兵大溃,元英仅以身免。昌义之得报,不暇语,但直叫曰:“更生!更生!”
时魏人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韦即睿;吕,吕僧珍;萧者,临川王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