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颍水泛着粼粼金波,两岸垂柳轻拂,楚国使团的车驾沿着新修的驰道缓缓驶入蔡国都城上蔡。熊旅坐在六匹白马拉的青铜战车上,玄色大氅被河风鼓起,腰间的龙纹玉璜随着车轮颠簸轻撞,发出清越声响。他望着城头飘扬的蔡国玄旗,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意——这场持续数月的文化攻心战,终于要结出硕果。
“大王,蔡侯率群臣已在城门相迎。”右尹伍参低声提醒。熊旅整了整冠冕,青铜车辚辚碾过护城河上的吊桥。蔡侯姬甲午身着素色缟衣,率领大夫们跪在道旁,手中捧着象征臣服的玉圭,鬓角白发在风中微微颤动。
“寡君久闻楚王仁德,如日月照临天下。”姬甲午声音发颤,“蔡国愿弃暗投明,与楚国共襄盛举。”熊旅伸手虚扶,目光扫过蔡国群臣:“蔡国乃周文王嫡裔,世代忠良。本王素闻蔡侯治国有方,今日结盟,正是顺应天命。”
盟誓仪式设在蔡国宗庙。熊旅看着祭坛上氤氲的香烟,想起半年前的布局。当时楚国大夫申叔时提出“以德服人”之策,不仅在边境开设学堂教授《诗》《礼》,更派乐师将楚地《九歌》改编成雅乐,传入中原。蔡国贵族子弟渐渐迷上楚地丝竹,就连姬甲午的宠妃都开始穿着楚式深衣。
“请楚王歃血!”司仪的喊声打断思绪。熊旅执起牛耳,将鲜血滴入青铜盟盘,姬甲午随后效仿。当两国国君的唇印在血酒中交融时,宗庙外突然响起楚地特有的编钟乐声。蔡国大夫们面面相觑,姬甲午却强作镇定:“此曲《阳春》,寡人在郢都时曾闻,今日重听,恍若隔世。”
盟约内容很快传遍中原。楚国承诺不干涉蔡国内政,却要求蔡国开放商路、互通文化,更要在军事上协同作战。最让列国震惊的是盟约附则:蔡国需将太子姬庚送往郢都为质,美其名曰“学习王道教化”。
消息传回郢都那日,令尹孙叔敖在章华宫摆宴庆贺。熊旅手持玉爵,望着庭中翩翩起舞的巫女,忽然开口:“你们说,晋国得知此讯会作何反应?”殿内顿时安静,伍参放下酒盏:“晋侯必如芒在背。蔡国扼守汝水要道,如今倒向我楚,等于在晋国南疆撕开一道口子。”
正说着,斥候快马送来密报:郑国国君姬兰已召集重臣商议,卫国使臣正日夜兼程赶往楚国。熊旅仰头饮尽美酒,大笑道:“好!当年齐桓公九合诸侯,今日寡人便要让天下知道,楚国的仁义,不比齐国差!”
夜色渐深,章华宫的烛火倒映在云梦泽上。熊旅站在九曲回廊,听着远处传来的楚歌,想起穿越前在图书馆翻阅的《史记》。历史上楚国总是被中原斥为“蛮夷”,如今他要改写这一切——以文化为矛,以仁德为盾,让楚国的王旗,真正飘扬在华夏的每一寸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