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自然角被装点成了“瓢虫世界”——彩色卡纸裁成的七星瓢虫贴满墙面,透明展示盒里摆着瓢虫的卵、幼虫蜕和蛹壳,八宝围在展台旁,手里捧着故事册,要给同学们揭开瓢虫成长的奥秘,让“蜕变页”里的记录,变成一场热闹的自然分享会。
熙安的“蜕变照片墙”占了展台最显眼的位置,从橙黄色的卵到黑刺幼虫,从橙红蛹到展翅成虫,30多张照片按时间顺序贴成一条“成长线”。他举着放大镜递给围过来的同学:“你们看这张幼虫蜕皮的照片,它的旧皮还挂在叶背上,像件小小的外套!”说着翻开自己的故事册,把照片和册子里的“成长序列图”对比着展示:“我每天早上都来拍,终于凑齐了完整的蜕变过程。”有同学好奇地问能不能借照片参考,熙安笑着说:“下次我们一起拍蝴蝶蜕变,我帮你也做一套照片墙。”
溪然的“成长日记”被做成了翻页小册,钉在展台侧面。她翻开第一页,指着娟秀的字迹念:“6月5日,发现瓢虫卵,芝麻大的圆点,藏在海棠叶背面,像撒了把小黄豆。”册子里还压着一片干制的海棠叶,叶背上粘着枚小小的幼虫蜕。“这是瓢虫宝宝蜕的第一次皮,”溪然轻轻捏起蜕壳,“摸起来软软的,比纸还薄。”同学们都凑过来看,溪然趁机把日记里的句子编成小诗,念给大家听:“叶背藏虫卵,虫儿破壳出,蜕皮成蛹后,展翅花间舞。”
泽安和辰宇的“瓢虫防护网”模型摆在展台中央,细树枝搭成的小架子围着片仿真海棠叶,叶上还趴着只手工做的瓢虫幼虫。“我们怕幼虫掉下来,就搭了这个防护网,”泽安边说边演示怎么调整树枝间距,“太密了会挡住阳光,太疏了又起不到保护作用,我们试了三次才搭好!”辰宇翻开故事册,指着两人搭防护网的照片:“你们看,泽安当时还被树枝扎了手,却坚持把网搭完了。”有同学也想试试搭防护网,两人立刻递过细树枝,手把手教起来。
顾念和瑶心的“瓢虫成长曲”二维码贴在蛹模型旁边,瑶心拿着手机扫了扫,轻快的旋律就飘了出来。“这是幼虫阶段的音乐,跳音像它爬来爬去的样子;”顾念指着谱子解释,“到了蛹阶段,旋律就变缓了,因为蛹要安静地等待蜕变。”两人还抱着吉他,现场弹起了成虫阶段的和弦:“翅膀展开时,就该用活泼的调子啦!”同学们跟着音乐轻轻拍手,展台前顿时热闹起来。
汐玥和沫希的“彩泥成长模型”摆在展台最外侧,橙黄卵、黑刺幼虫、橙红蛹、七星成虫排成一排,旁边还放着彩泥和小工具,供同学们体验制作。“先捏个小圆球当卵,再搓成长条捏出刺,就是幼虫啦!”沫希边演示边讲解,汐玥则帮同学们修整模型的细节:“成虫的斑点要对称,这样才好看。”有个小同学捏不好蛹的形状,汐玥耐心地教他:“像捏小灯笼一样,上面尖一点,下面圆一点。”不一会儿,展台前就摆满了同学们捏的“瓢虫宝宝”。
展示会快结束时,八宝站在展台前,一起朗诵溪然写的《瓢虫成长诗》,声音清亮又整齐。老师笑着走过来,在每个孩子的故事册“分享页”上,又盖了个“自然分享小达人”的印章:“你们不仅自己观察到了自然的奥秘,还把这份快乐分享给了大家,这才是最棒的收获。”
放学后,八宝围在自然角整理展品,熙安把同学们拍的照片贴进故事册,溪然把大家写的观展留言收进日记,顾念瑶心则把新学的“瓢虫歌”谱子加进册子里。夕阳照在展台上,残留的彩泥痕迹、照片边角的折痕,都成了“分享页”里最温暖的印记。就像泽安在册子里写的:“以前觉得自己发现奥秘很开心,现在才知道,把奥秘讲给大家听,更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