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听后,给出了一些建议,“林叔,你可以多讲点你那些有趣的经历,孩子们肯定爱听。”
到了讲座那天,林超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一张张充满好奇的脸,心里的紧张一下子就消失了。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讲讲玉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玉石,就被它的美给迷住了,从那以后,就跟玉石结下了不解之缘。”
林超绘声绘色地讲着自己的故事,从最初对玉石的好奇,到后来深入学习玉石知识,再到经历过的那些有趣的玉石交易。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
“哇,原来玉石背后有这么多故事啊!”
“林爷爷,那怎么辨别玉石的真假呢?”一个小女孩举手问道。
林超笑着回答:“辨别玉石真假可有不少学问呢。简单来说,咱们可以从颜色、质地、透明度这些方面看。不过这只是一些基本方法,要想真学会辨别,还得下不少功夫呢。”
讲座结束后,孩子们围在林超身边,问这问那。看着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林超心里特别欣慰。
“看来这玉石文化的传承有希望了。”林超感慨地对小李说。
除了去学校,林超还去了不少文化机构做讲座。每一次,他都精心准备,把自己对玉石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更多人。
有一次,一个文化机构邀请林超去参加一个玉石文化展览的策划。
“林先生,我们想把这个展览办得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趣味性,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负责人诚恳地问道。
林超思考了一会儿说:“我觉得可以把展览分成几个板块,从玉石的历史、产地、雕刻工艺,再到现代的创新应用,每个板块用实物、图片、文字结合的方式展示。还可以设置一些互动环节,让参观者能亲身体验玉石的魅力。”
大家听了林超的建议,都觉得特别好。按照这个思路,展览策划得非常成功。开展那天,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林叔,你看这展览这么受欢迎,都是你的功劳啊!”小李开心地说。
“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看到这么多人对玉石文化感兴趣,我比什么都高兴。”林超看着热闹的展览现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着林超的书越来越畅销,也引来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有人说他写的内容不够专业,也有人怀疑他是在炒作。
“林叔,别理那些人,你的书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小李气愤地说。
林超却很淡定,“没关系,有人质疑说明大家在关注这本书呀。我写这本书本来就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想把我知道的玉石文化分享出去。咱们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问心无愧就行。”
林超心态特别平和,他并没有因为这些质疑就停下脚步,反而更加坚定了推广玉石文化的决心。
他继续参加各种活动,和不同的人交流玉石文化。在一次玉石爱好者的聚会上,林超遇到了一位年轻人小赵。小赵对玉石文化充满热情,但是缺乏系统的知识。
“林老师,我特别喜欢玉石,可每次看那些专业的资料都觉得云里雾里的,您能不能给我指条明路呀?”小赵一脸期待地看着林超。
林超笑着拍了拍小赵的肩膀,“小伙子,喜欢玉石是好事。这玉石文化啊,要学的东西确实不少。你先别急,从基础的知识学起,多看多问多上手。我建议你先找几本靠谱的玉石入门书籍看看,把理论知识打扎实。”
接着,林超就像一位耐心的老师,把自己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和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小赵。从如何观察玉石的质地、颜色,到不同玉石种类的特点,再到市场上常见的骗局,林超都讲得十分详细。
“还有啊,有机会多去逛逛正规的玉石市场、博物馆,亲身感受一下玉石的魅力。遇到不懂的,就向那些有经验的行家请教。别怕被笑话,谁都是从不懂开始的。”林超语重心长地说道。
小赵听了林超的话,如获至宝,“林老师,您说得太对了。我以前就是太盲目了,没有方向。以后我一定按照您说的方法好好学习。”
之后,小赵经常向林超请教问题,林超每次都认真解答。在林超的指导下,小赵的进步非常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超的名气越来越大,找他鉴定玉石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一次,一个老板拿着一块据说是价值不菲的玉石来找林超。
“林先生,您帮我看看这块玉石,我花了大价钱买的,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想请您给掌掌眼。”老板小心翼翼地把玉石递给林超。
林超接过玉石,仔细地观察起来。他先用放大镜看了看玉石的纹理,又感受了一下它的重量和质地,然后对着灯光看了看透明度。
过了一会儿,林超放下玉石,神情严肃地说:“老板,我得跟您说实话,这块玉石是假的。你看这纹理,过于规整,没有天然玉石那种自然的变化;而且这颜色,也不像是天然形成的,是经过人工染色处理的。”
老板听了,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怎么会呢?我是通过很靠谱的渠道买的啊。”
林超安慰道:“现在的造假技术越来越高明,很多人都容易上当受骗。以后买玉石啊,可得多留个心眼儿。最好找专业的鉴定机构出个鉴定证书,这样保险一些。”
老板感激地说:“林先生,太感谢您了。要不是您,我这损失可就大了。您真是帮了我大忙。”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林超凭借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帮助了不少人。他也借此机会向大家普及玉石鉴定的知识和购买时的注意事项。
在林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玉石文化。他所在的小区还成立了一个玉石文化交流小组,定期组织活动,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收藏和学习心得。
“林叔,您看咱们这交流小组越来越热闹了,好多人都因为您对玉石文化感兴趣了。”小李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