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民心值预警:乡村发展的困境与期望
林枫将车开回县政府大院时,已是深夜。整栋大楼一片漆黑,只有他办公室的窗户,亮着一盏孤零零的灯。
他没有回家,也不能回。李家坳那衰败的景象,和老人眼中那潭死水般的麻木,像两块烙铁,深深印在他心里,灼得他坐立不安。
车刚停稳,他脑海中那已经展开的系统界面,光芒大盛。
这不再是简单的文字提示。一幅清源县的立体沙盘,在他意识中缓缓浮现。县城区域,像一块被烧得通红的炭火,光芒璀璨,热力四射,代表着旺盛的经济活力和高涨的民心。无数金色的数据流,在其中高速穿梭、汇聚,最终凝结成那个耀眼的“+99”。
然而,在这片璀璨的光晕之外,广袤的乡村地区,却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灰败。沙盘上,代表着一个个村庄的光点,大多黯淡无光。其中更有几十个光点,已经变成了危险的暗红色,如同人体上坏死的组织,正一闪一闪,发出濒死的警报。
李家坳,就是其中最暗的一颗红点。
林枫的意识集中过去,沙盘瞬间放大,李家坳的详细数据如瀑布般展开。
【村庄名称:李家坳】
【常住人口\/户籍人口:48 \/ 352】
【人口结构:60岁以上占比75%,18岁以下占比15%,18-60岁劳动力占比10%(多为残疾或因病返乡)】
【青年(18-40岁)外流率:92%】
【耕地撂荒率:55%】
【集体经济收入:0】
【公共服务评估:教育(极差)、医疗(极差)、交通(差)】
【综合民心指数:-28(迷茫\/等待)】
一连串冰冷的数据,比亲眼所见的景象更具冲击力。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贫穷,而是一种系统性的衰败。一个村庄的青壮年几乎被抽空,土地被大量抛弃,赖以生存的集体经济彻底归零。这里就像一个被现代化的列车甩下的车厢,在荒野中慢慢锈蚀、腐烂。
林枫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方向盘上敲击着。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他引以为傲的经济发展,他辛苦换来的“+99”民心值,在某种程度上,竟是这场衰败的催化剂。县城的繁荣,像一个巨大的泵,正毫不留情地抽取着乡村的血液——人口、资源、甚至是最后的希望。
这是一种发展病,一种不均衡的、畸形的繁荣。如果不能治好这个病,清源县的未来,就是一条腿粗一条腿细的巨人,走不远,也跑不快,随时都可能跌倒。
他熄了火,推门下车,快步走进办公楼。
空无一人的走廊里,只有他自己的脚步声在回响。他打开办公室的门,没有开大灯,只留了一盏台灯。从文件柜里抽出一张巨大的清源县行政地图,平铺在宽大的会议桌上。
他凭着记忆,拿起一支红色的记号笔,在地图上,找到了李家坳的位置,重重地画了一个圈。
然后是王家村,他白天开会时听扶贫办的人提过一嘴,村里的年轻人也都走光了。
再然后是张家铺子,上次去水库调研时路过,只看到老人和孩子。
……
一个个红色的圆圈,出现在地图上,大多集中在远离县城的偏远山区和丘陵地带。它们像一块块丑陋的伤疤,附着在清源县的肌体上。
他不需要等周建国的报告,他知道,那份报告只会比他画下的更多、更触目惊心。
他坐在地图前,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烟雾缭绕中,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为什么会这样?
答案简单得令人心痛。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就业,就留不住人。留不住人,一切都是空谈。学校会关门,商店会倒闭,土地会荒芜,最后只剩下一群走不动的老人,守着祖宅,在沉寂中等待生命的终结。
所以,解决问题的核心,不是给钱,不是送物,而是要像当初盘活县城经济一样,为这些沉寂的村庄,重新注入“产业”的血液,让它们拥有自己造血的能力。
可产业从何而来?这些村庄交通不便,基础薄弱,没有任何工业基础。把旺发集团那样的工厂搬过去?曹德旺不是慈善家,他会第一个跳起来反对。
发展旅游?清源县山不少,水也不少,但真正有开发价值的风景名胜,屈指可数。大多数村庄,都只是平平无奇的普通山村。
这条路,比他之前遇到的任何挑战都更难。优化营商环境,他面对的只是僵化的体制和部门利益,他有县委书记的支持,可以大刀阔斧。而这一次,他要面对的,是市场经济下,资本和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这几乎是在逆天而行。
“咚咚咚。”
办公室的门被敲响。
林枫抬起头,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周建国推门进来,眼窝深陷,布满血丝,满身的疲惫和尘土气,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林县长,我回来了。”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
“情况怎么样?”
周建国没有立刻回答,他走到会议桌前,看着地图上那一个个刺眼的红圈,苦笑了一下,然后将手里的文件夹放在桌上。
“比您画的,只多不少。”
他翻开第一页,指着上面的统计表格:“我连夜跑了三个乡镇,抽查了十一个村。初步统计,全县范围内,常住人口低于户籍人口一半,六十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百分之五十的‘空心村’,至少有四十个。这还只是最保守的估计。”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水杯,狠狠灌了一大口,才继续说道:“我去了一个叫赵家沟的村子,在最西边的山区。林县长,您猜我看到了什么?全村,只剩下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子还住在里面。他说,其他人,不是搬走了,就是死了。村里最后一口能出水的水井,去年也塌了。他每天要拄着拐杖,走三里山路去邻村挑水喝。”
周建国的眼圈红了。“我以前只知道乡下难,可我真没想到,已经烂到根了。再这么下去,不出十年,地图上这些村名,就真的只是个名字了。”
林枫默默地听着,没有说话。周建国带回来的信息,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小锤,敲打在他心上,也印证了他最坏的猜想。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晨曦中慢慢苏醒的县城。远处的工地上,塔吊已经开始转动,新的一天,新的建设,新的希望,正在那片土地上升腾。
可他的目光,却穿透了那片繁华,望向了更远处,那些在晨雾中若隐若现的、沉寂的山峦。
繁华与衰败,希望与绝望。
强烈的割裂感,让他感到一种深刻的无力。
“建国,”他忽然开口,声音平静得有些可怕,“你觉得,我们现在做的这一切,意义是什么?”
周建国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林枫自问自答:“我们把路修得再宽,把楼盖得再高,把企业引来再多,如果换来的是几十个村庄的消亡,是几万名故土难离的老人,在绝望中凋零。那我们的发展,就是有罪的。”
“林县长……”周建国从未见过林枫这个样子。以前的他,永远是自信的,从容的,仿佛天大的难题,在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但此刻,周建国从他的背影里,读到了一种沉重如山的责任感,和一丝……迷茫。
“我需要一个方案。”林枫转过身,目光重新聚焦,那丝迷茫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破釜沉舟般的决绝,“一个能让乡村自己活下去,而不是靠县城输血的方案。一个能让年轻人愿意回来,而不是拼了命逃离的方案。”
他一边说,一边下意识地打开了脑海中的系统界面。
【民心商城】的图标,正在微微闪烁。
他的目光扫过那些他已经兑换过的项目——【营商环境优化方案】、【智慧城市规划图】……它们都曾帮助他解决了棘手的问题。
而这一次,面对乡村振兴这个宏大而复杂的命题,系统又会给他什么样的答案?
他的视线,落在了商城列表的最下方。一个全新的,散发着厚重土黄色光芒的图标,不知何时已经悄然解锁。
【乡村振兴战略(初级)】
而在那行字的下面,跟着一串让他心脏猛地一缩的数字。
【兑换所需民心值:35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