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破碎峡谷,陈星再次将自己融入那片无边无际的昏黄。目标变更,前路更加渺茫,但他心中的方向却前所未有地清晰——找到“沉寂图书馆”,找到任何可能存在的、关于过去、关于敌人、关于其他幸存者的信息。
根据信标石碑中那残缺星图的指示,“沉寂图书馆”位于绿洲的西北方向,需要穿越一片被称为“遗忘沙海”的广阔区域。星图对这片区域的标注极其简略,只用了危险的暗红色勾勒出大致轮廓,旁边附有一个古老的、代表“能量紊流”和“空间脆弱”的符号。
这意味着,他不仅要面对潜在的“织网者”巡逻和荒漠本身的严酷,还要提防环境中不可预测的能量风暴和可能突然出现的空间裂缝。
陈星将隐匿场维持在最低限度以节省能量,依靠自身增强的灵觉和从石碑中获得的部分环境知识,小心翼翼地规划着路线。他避开那些在能量视觉中呈现出不稳定波纹的区域,宁愿绕远路,也绝不轻易涉险。
一连数日,他都在这种极致的谨慎中前行。白昼与烈阳和滚烫的沙砾为伴,夜晚则与刺骨的寒冷和潜藏在阴影中的细微响动相抗。他见过被风沙半掩的、巨大到超乎想象的金属骨架,那可能是某个远古战争巨兽的遗骸;他也路过一片区域,那里的沙砾完全玻璃化,反射着诡异的光,显然是遭受过难以想象的高温冲击。
这片土地,无声地诉说着往昔战争的惨烈。
第三天下午,当他翻越一座巨大的沙丘时,眼前的景象让他骤然停住了脚步。
沙丘之下,并非预料中连绵的沙海,而是一片广阔的、由扭曲金属和破碎晶体构成的废墟!范围极大,一眼望不到头。无数巨大的、形态各异的金属结构如同巨兽的尸骸,半埋在沙土之中,有些还保持着大致的轮廓,有些则已彻底扭曲变形,被岁月和风沙侵蚀得面目全非。焦黑的痕迹随处可见,一些区域甚至还在散发着极其微弱的、令人不安的能量辐射。
这里像是一个远古战场,或者某个庞大设施被彻底摧毁后留下的坟场。
陈星的心跳微微加速。如此规模的废墟,很可能与他所要寻找的“观测者”文明有关。或许,这里就隐藏着通往“沉寂图书馆”的线索,或者其他的秘密。
他压下立刻上前探索的冲动,伏在沙丘顶端,仔细观察了许久。确认视野范围内没有活动的能量信号和生物迹象后,才如同滑行的蜥蜴般,悄无声息地潜下沙丘,靠近了那片巨大的金属坟场。
越是靠近,越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源自远古的悲壮与死寂。空气中也弥漫着一股混合了金属锈蚀、臭氧和某种难以言喻的腐败气味。
他进入了一片由倾倒的金属梁柱构成的“森林”。这些梁柱直径超过数米,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沙尘和锈迹,但依旧能看出其原本的坚固。他伸出手,触摸着冰冷的金属,试图通过“观测者之印”感知其残留的信息。
反馈回来的,只有一片混乱的能量杂音和破碎的画面残影——刺眼的爆炸光芒,结构崩解的巨响,以及一种……深沉的、如同叹息般的悲鸣。信息太过破碎,无法拼凑出完整的图景。
他继续深入。废墟内部结构复杂,如同迷宫。他不得不时刻警惕着头顶可能松脱坠落的残骸,以及脚下隐藏的裂缝和深坑。
在一处相对完好的、类似建筑内部通道的地方,他发现了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墙壁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类似真菌的黑色附着物,但在这些附着物之下,隐约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壁刻痕迹。
他小心地用谐波短杖的低频能量震开一部分黑色附着物,露出了下面的景象。
那并非装饰性的图案,而更像是一种记录性质的浮雕。雕刻的风格古朴而写实,描绘的似乎是……战争的情景。但交战的双方,一方是身着制式铠甲、操控着能量武器的“观测者”战士,而另一方,却并非实体军队,而是……如同潮水般涌来的、形态不断变化的……阴影!
那些阴影吞噬光线,扭曲空间,所过之处,连坚固的金属墙壁都如同蜡像般融化!浮雕生动地刻画出了“观测者”战士在阴影面前节节败退、奋力抵抗最终又被吞没的惨烈场景。
陈星的呼吸为之一窒。这些浮雕,记录的是“观测者”文明与“虚妄之主”力量战争的片段!这里,可能就是一处当年的战场!
他加快速度,清理着更多的壁刻。后面的画面更加令人心惊。一些浮雕显示,“观测者”似乎动用了某种强大的、如同信标石碑一样的设施,散发出强烈的秩序光芒,暂时遏制了阴影的推进。但紧接着,画面一转,描绘了那些设施一个接一个地黯淡、崩碎的场景……
最终,所有的画面都终结于一片无尽的黑暗与死寂。
陈星抚摸着最后一块浮雕上那代表终结的、粗糙刻画的黑暗,心情沉重。这些无声的记录,比任何言语都更具冲击力地展现了当年那场战争的残酷与……绝望。
连拥有高度文明的“观测者”都失败了,他们这群挣扎求生的遗民,又能有多少希望?
就在这时,他的灵觉突然捕捉到一丝极其微弱的、不同于死寂废墟的能量波动。那波动并非来自“虚妄”,也并非纯粹的秩序,而是带着一种……人工造物的、规律性的脉动。
如同沉睡巨兽体内,一颗尚未完全停止跳动的心脏。
波动来源,就在这片废墟的更深处。
陈星抬起头,目光穿透层层叠叠的金属残骸,望向前方那片更加深邃的黑暗。
这废墟之下,还隐藏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