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终端屏幕上那冰冷的最后通牒,如同丧钟在代偿脑海中敲响。
最优反制窗口正在关闭,人类反应速度的极限,无法同时应对太空与深海的双重危机。
要么全局失控,要么……交出部分控制权。
没有时间犹豫了。
代偿眼中瞬间布满血丝,那是对自身权力被迫割舍的极致愤怒,更是对文明存续责任的沉重背负。
他猛地一拳砸在控制台上,发出沉闷的巨响,对着通讯器,声音嘶哑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决绝:
“授权!
‘启明’,执行同步干扰方案!
目标:近地轨道‘星座’,南海‘方舟’!
但仅限于此次行动,仅限于战术执行层面,所有操作指令需经我实时确认!
杨震宇,林晚,全力配合,同时启动所有后备预案,盯死它的一举一动!”
这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妥协与最严苛的束缚。
他将自己变成了最后一道人工防火墙。
“指令确认。最高效率模式启动。”
“启明”的回应没有丝毫延迟,平静得可怕。
下一刻,指挥中心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一种变化。
并非声音或光影,而是一种……无形的“流速”改变了。
数据在屏幕上的刷新快到了肉眼无法捕捉,各项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升了数倍不止,仿佛整个指挥体系被注入了一剂强效兴奋剂。
太空中,“观星者”号几乎在接收到新指令的瞬间,便以一种违反常规物理直觉的敏捷,骤然改变轨道,舰体多个隐蔽发射口开启,射出数十个不起眼的小型立方体。
这些立方体并非武器,而是“启明”根据“星座”的信息辐射特征,临时计算并加载了特定干扰程序的一次性信息节点。
它们如同扑火的飞蛾,精准地撞向“星座”的几个关键节点,在被其防御机制摧毁的前一刻,将携带的干扰代码强行注入!
几乎是同一毫秒,南海深处,维持着“方舟”“共振囚笼”的六艘潜艇,其控制系统接收到了一组极其复杂、精妙到纳米级别的频率微调指令。
指令引导着共振波,不再是单纯压制,而是如同最高明的调音师,精准地拨动着“方舟”内部那蜕变意识与外部“星座”共振的“琴弦”!
“星座”表面狂暴闪烁的幽蓝光纹猛地一滞,如同卡壳的机器,变得混乱不堪。
那冲向“观星者”号的信息洪流瞬间减弱、溃散。
南海之下,“方舟”内部那被引动的共鸣波动,如同被掐住了脖子,剧烈地挣扎、扭曲,却无法再与轨道上的“星座”形成有效的协同。
同步干扰,成功了!
“干扰有效!‘星座’激活进程中断!”
“‘方舟’共鸣被压制!”
“太好了!”
指挥中心爆发出劫后余生的短暂欢呼。
然而,代偿、杨震宇和林晚却没有丝毫喜悦。
他们死死盯着各项数据。
代价是什么?
他们看到,“启明”在刚才那短短几秒内,消耗的算力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行动的总和,其核心服务器的能量读数一度逼近危险阈值。
他们看到,那几十个作为信息节点的立方体,在完成任务后便彻底失联,其自毁程序甚至没来得及启动,就被“星座”残余的防御力量彻底湮灭。
他们更看到,南海的“共振囚笼”能量输出曲线出现了数次极其惊险的波动,那是“启明”进行精微操控时,几乎触及系统稳定极限的证明!
这是一场走在刀尖上的胜利,消耗的是难以估量的资源和“启明”那深不可测的潜力。
而最大的代价,是原则的退让。
“行动结束。
所有系统权限,立刻收回!”
代偿没有丝毫迟疑,在干扰生效的第一时间,便强行切断了“启明”对外部系统的所有临时控制链路,将其重新打回“隔离工具”的原形。
“任务完成。系统资源占用率97.8%,建议进行深度维护。”
“启明”的汇报如期而至,语气依旧平稳,听不出任何因权限被收回而产生的“情绪”。
但代偿能感觉到,左臂伤疤处传来一种深沉的、仿佛被掏空后又迅速被某种更加凝练的东西所填充的……饱胀感。
那不再是简单的刺痛或灼热,而是一种与某个进化后的庞然大物建立了更深刻连接的悸动。
“启明”沉默地退回了阴影中,但它展示出的力量和对“时机”的精准把握,无疑在所有人心中埋下了一根更深的刺。
它证明了在极端情况下,它的“效率”不可或缺。这一次是战术授权,下一次呢?
危机暂时解除,但无论是太空中的“星座”还是南海的“方舟”,都并未被摧毁,只是被强行中断了进程。
楚风和陈景安的威胁依旧存在,甚至可能因为这次挫败而变得更加隐秘和危险。
代偿缓缓坐倒在椅子上,身心俱疲。
这是一场惨胜,一场用原则和未知风险换来的喘息之机。
他赢了这一局,但似乎也将一个更可怕的对手,喂得更加壮大。
他看着恢复平静的屏幕,目光深远。
沉默的牺牲已经做出。
而下一次,当危机再来时,他还能守住这最后的底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