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年关愈近,京城各处张灯结彩,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喧嚣与硫磺烟火的气味。然而汀兰水榭的书房内,却仿佛隔绝了外界的纷扰,只余一片沉静。炭火偶尔噼啪作响,映照着苏挽月沉凝的侧脸。
年终盘点的巨大成功,并未让她有丝毫松懈。周文博与柳承志的暗中勾结,如同潜藏在节日祥和气氛下的冰棱,尖锐而寒冷。御前闲话带来的无形关注,更是一把不知何时会落下的双刃剑。她知道,此刻的辉煌之下,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贸然进取,恐会落入陷阱;但若一味退守,则可能错失良机,甚至被不断滋生的暗算所吞噬。
“静待时机,养精锐,以观其变。”——这是苏挽月深思熟虑后定下的策略。
首要之事,便是“养精锐”。产业的根基在于人,团队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是应对一切风浪的根本。
她再次召见了杨秉正与石砚。不同于年终盘点时的激动,这次的气氛更为务实和长远。
“杨掌柜,石砚,”苏挽月开门见山,“年终红利不日便会发放下去,这是对大家过去一年辛苦的肯定。但往后,我们不能只靠金钱激励。”
她看向杨秉正:“‘月华阁’与‘霓裳阁’的匠作是根本。我欲设立‘匠作学堂’,由你牵头,何娘子、鲁师傅等核心匠人授课,系统地培养学徒。不仅要传技艺,更要灌输我们的工艺标准、品质要求和……忠诚。学徒需签长契,优中选优,作为未来扩张的核心储备。所需银钱、场地,由公中支应。”
杨秉正闻言,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授徒传艺,将自身技艺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顶尖匠人的终极梦想,远比金钱更能打动他。“东家!老杨……老杨定当竭尽全力!必为东家带出一支技艺、心性都过硬的匠作班底!”他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
苏挽月点点头,又对石砚道:“‘百草堂’亦然。药材辨识、炮制工艺、成药配方,皆需形成体系,培养可靠的后继之人。你自身也要不断精进,我那里有些关于药材配伍和提炼的杂书想法,回头整理给你参详。”她打算将一些现代中医药的基础理念,以符合这个时代认知的方式,逐步传授给石砚。
石砚郑重点头,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与信任:“东家放心,石砚明白!一定不负所托!”
安排完人才培养,苏挽月将重点转向了情报网络与安全保障。赤阳的归来,让她在这方面有了真正可靠的核心力量。
在城南那处隐秘的安全屋内,赤阳的伤势在苏挽月特意安排的伤药和静养下,已好了大半,左臂虽仍不便剧烈活动,但气色已然恢复。
“主子。”见苏挽月到来,赤阳起身行礼。
“坐,伤未好全,不必多礼。”苏挽月示意他坐下,“有两件事需你着手。其一,是关于我母亲身世的调查,你之前已知晓。其二,便是整合与强化我们的情报及护卫力量。”
她神色肃然:“挽星构建的情报网初具雏形,但多为市井消息,难以触及核心,且缺乏专业训练。你江湖经验丰富,识人辨事自有章法。由你接手总揽,对现有人员进行筛选、训练,建立更严密的分级、联络与保密制度。重点目标,仍是柳承志、周文博的动向,以及……几位皇子和镇北王府的显着异动。不必急于求成,务必稳妥,宁缺毋滥。”
“赤阳明白。”赤阳沉声应下,眼中闪过一丝厉芒。这正是他擅长之事。
“此外,”苏挽月继续道,“‘霓裳阁’、‘月华阁’、‘百草堂’乃至未来产业的护卫,不能只依赖杨掌柜找的寻常护院。我需要一支真正精锐、反应迅速、忠诚可靠的护卫队,由你亲自挑选、训练、统领。人员可从军中退下的好手、或身家清白的江湖人中物色,待遇从优,但背景需严格审查。”
这支力量,将是她未来应对物理层面威胁的保障,也是护送重要货物、保障核心人员安全的依仗。
“是。”赤阳言简意赅,但眼神已表明了一切。组建这样一支力量,正合他意。
安排完这两件关乎未来根基的大事,苏挽月回到苏府,心态已然不同。她不再急于寻找下一个爆炸性的增长点,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内部夯实上。
对于外界悄然兴起的关于“百草堂”的流言,她指示石砚不必大张旗鼓地辟谣,而是以更扎实的行动回应:公开部分药材的采购来源(当然是筛选过的),邀请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大夫参观炮制过程,同时让情报网络的人在市井中“不经意”地透露那些流言背后的推手与荒谬之处。不动声色间,便将潜在的危机化解于无形。
柳承志那边暂时没有新的动作,想必是在酝酿更阴险的计策。苏挽月也不急,只是让挽星和赤阳加倍留意其与御史台及相关官员的往来。她深知,在对方出招前,自己最好的应对就是不断加固自身的堡垒。
闲暇时,她开始系统地整理脑海中的现代知识,不是那些惊世骇俗的发明,而是关于管理、关于财务、关于市场分析、关于基础化学物理原理的、符合这个时代认知水平的“杂学”和“奇思妙想”。这些,将是未来她培养核心团队、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独特优势。
偶尔,她也会陪着赵婉娘料理家务,或是设计一些应景的新春图样,交给杨秉正打制,作为送给重要客户的新年礼。日子仿佛变得平静而规律。
然而,在这份平静之下,力量在悄然增长。匠作学堂开始筹备,第一批学徒在严格筛选中;赤阳物色到了几个身手不错、背景相对简单的苗子,开始了初步的训练;情报网络在赤阳的整合下,效率与精准度悄然提升;石砚对药材的理解和成药研发也有了新的思路……
苏挽月站在汀兰水榭的庭院中,望着腊月灰蒙的天空,呼出的气息凝成白雾。她就像一位耐心的猎手,又或是一位沉稳的棋手,在喧嚣的节日里,默默地擦拭着自己的武器,排布着自己的棋子。
她知道,周文博和柳承志不会甘心,二皇子的关注不会消失,镇北王府的存在依旧神秘,母亲的身世之谜亟待解开,商业版图的扩张势在必行……前方有太多的未知与挑战。
但她不再焦虑。因为她明白,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根基足够牢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静待时机,不是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准备。养精锐,是为了一击必中;以观其变,是为了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最佳契机。
风起霓裳的第一卷,已近尾声。所有的铺垫、所有的积累,都将在这短暂的沉寂之后,爆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她期待着,那即将到来的,更加波澜壮阔的第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