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片雪花落在窗玻璃上时,顾殇正好敲下最后一行代码。他抬起头,看着那片晶莹的六角形在玻璃上融化,留下一道纤细的水痕,像是星空中转瞬即逝的流星。
“下雪了。”他轻声说。
叶羽琋从对面的工作台抬起头,顺着他的目光望向窗外。细碎的雪花正从铅灰色的天空飘落,如同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在初冬的寒风中打着旋儿。
“真美。”她站起身,走到窗前,“今年的第一场雪。”
工作室的其他成员也纷纷抬起头,一阵轻微的骚动在房间里蔓延。对于这个以创造虚拟世界为生的团队来说,自然界的任何一点变化依然能让他们感到新奇。
“正好,”顾殇站起身,拍了拍手,“星尘的第一个可玩原型完成了。”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所有人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围到顾殇的工作台前。屏幕上,一个简约的启动界面正在缓缓旋转,上面只有两个汉字:星尘。
顾殇点击启动,屏幕陷入短暂的黑暗,随后,一片浩瀚的星空在众人面前展开。
叶羽琋接过顾殇递来的手柄,深吸一口气。她的手指在按键上轻轻移动,屏幕上的星官随之而动——那是一个身着汉服的身影,衣袂在真空环境中不可思议地轻盈飘动,仿佛有看不见的微风在吹拂。
“真空中的流体动力学模拟,”顾殇解释道,“我重新编写了物理引擎的部分代码。”
叶羽琋操控角色在银河间穿梭。星官的衣袖划过虚空,带起细碎的光点,如同搅动了满河的星光。她朝着第一个星图谜题前进——那是一组排列奇特的星辰,在黑暗中默默闪烁。
谜题的设计精妙而含蓄。需要观察星辰的闪烁节奏,找到其中的规律,然后按照特定的顺序点亮它们。叶羽琋尝试了三次,前两次都失败了,星辰只是微微颤动,如同叹息。但第三次,当她终于找对顺序,整片星域骤然亮起——
不是爆炸式的强光,而是温柔的、渐进的明亮。无数星尘从被点亮的星辰中飘散出来,如同被唤醒的萤火虫,在虚空中翩翩起舞。每一粒星尘都带着柔和的光芒,它们环绕着星官旋转,随着角色的移动而形成优雅的涡流。
“太美了!”叶羽琋忍不住惊呼,她小心翼翼地移动角色,看着星尘随之舞动,“就是这种感觉!神秘又温暖,孤独却充满希望。”
顾殇站在她身后,嘴角微扬。没有人知道,为了这个瞬间的效果,他连续工作了整整三十六个小时,刚刚优化完粒子系统。现在,屏幕上每一颗星尘都拥有独立的物理属性,它们会根据虚拟环境中的“引力”和“星风”产生微妙的变化,彼此之间还会产生互动。
“还可以更好,”顾殇俯身,从叶羽琋手中接过手柄,他的气息轻轻拂过她的耳畔,“下一步要实现星尘与角色的情感互动。你看——”
他操控角色静止不动,星尘渐渐聚集在角色周围,光芒变得柔和而稳定;当角色快速移动时,星尘则会兴奋地跳跃,光芒也更加明亮。
“它们会读取玩家的操作数据,判断玩家的情绪状态。”顾殇解释道,“平静、兴奋、思考、喜悦...不同的情绪状态下,星尘会有不同的表现。”
窗外,雪花越来越密,渐渐将世界染成白色。但工作室里却暖意融融,大家都被屏幕上那个诗意盎然的星空世界所吸引,争相体验这个初具形态的宇宙。
“这种感觉和《敦煌》完全不同。”团队中最年轻的程序员小林感叹道,“《敦煌》让人感到敬畏和渺小,而《星尘》...它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夏天在乡下外婆家,躺在院子里看星星的夜晚。”
美术组的学妹杨晓雨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数位板:“我要把这个场景做成动态壁纸!太治愈了,光是看着就感觉一切烦恼都消失了。”
叶羽琋和顾殇相视一笑。这正是他们想要的效果——《敦煌》庄严肃穆,如同历史的回响;而《星尘》轻盈治愈,如同未来的低语。
随着体验的继续,大家开始提出各种建议和反馈。小林认为某个谜题的提示不够明确;杨晓雨建议为星尘添加更多的颜色层次;音效师提出要创作能与星尘互动产生共鸣的背景音乐...
顾殇认真记录着每一条意见,不时点头。他的眼神专注而明亮,与一年前判若两人。
夜幕降临时,其他成员陆续离开。雪依然在下,窗外已是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顾殇和叶羽琋选择留在工作室,整理这一天的反馈。
“我去泡杯热巧克力。”叶羽琋站起身,走向角落的小厨房。
顾殇继续整理反馈文档,将大家的建议分门别类。他的目光偶尔飘向窗外,看着路灯下飞舞的雪花,眼神有些恍惚。
叶羽琋端着两杯热气腾腾的热巧克力回来时,正好捕捉到他那一瞬间的走神。她将杯子放在桌上,在他身边坐下。
“记得去年这时候,你还在医院。”叶羽琋忽然说,声音轻柔得像是不愿惊扰这段回忆。
顾殇的身体微微一顿,随后放松下来。他握住她的手,指尖在她手背上轻轻摩挲:“现在不一样了。”
确实不一样了。
顾殇还记得去年冬天的医院病房。那种消毒水的气味,那种彻骨的寒意,那种对未来的迷茫。他的手指因为长时间输液而浮肿,连握住画笔都困难。窗外也下着雪,但他只觉得那雪冰冷而无情,像是要掩埋他所有的梦想。
那时叶羽琋每天都来看他,带着新鲜的水果和她刚刚完成的画作。她从不提他的病情,只是絮絮叨叨地说着工作室的趣事,说着她对未来的规划。有一次,她带来一本星空摄影集,指着其中一张星云照片说:“等你好了,我们一起做一款关于星空的游戏吧。不像《敦煌》那样沉重,要轻盈的,治愈的,像童年梦想一样纯粹的。”
那时他只当那是安慰,是遥不可及的幻想。但现在,这个幻想正在变成现实。
他们的梦想正在生根发芽——《星尘》从一个小小的念头,成长为如今初具规模的游戏原型。每一个代码,每一张原画,都承载着他们对美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
他们的团队日渐成熟——从最初只有几个人的小团队,发展到如今拥有完整建制的工作室。每个成员都怀着对游戏艺术的热爱,彼此磨合,共同成长。就连最初对游戏一窍不通的杨晓雨,现在也能提出专业的美术建议。
他们的感情也如同陈酿,愈久弥香——从最初的相识,到后来的相知,再到如今的相惜。他们一起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见证了彼此最脆弱的一面,也激发了彼此最坚强的一面。这种感情,早已超越了简单的爱情,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你看那里。”顾殇忽然指着窗外。
叶羽琋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工作室对面大楼的屋顶上,积雪已经相当厚了。一群不知从哪里来的麻雀在雪地上跳跃,留下一串串细小的爪印,像是另一种形式的星图。
“像不像我们游戏里那个未完成的‘雪星域’场景?”顾殇问,眼睛里闪着光。
叶羽琋笑了:“确实很像。也许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景象,设计一个以冰雪为主题的星域。”
他们就这样依偎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雪景,讨论着游戏的未来。顾殇拿出素描本,快速勾勒着对面屋顶的雪景和雀鸟的分布,将这些自然的韵律转化为游戏设计的灵感。
“星尘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他边画边说,“在不同的星域,它们应该有不同的形态和行为。在冰雪星域,它们可以是雪花的形状,缓慢地飘落;在火焰星域,它们可以像火星一样迸溅、跳跃...”
叶羽琋听着,不时补充自己的想法。这种创作的火花四溅的对话,是他们之间最珍贵的时刻。
深夜,雪渐渐停了。月光从云层缝隙中洒落,照在雪地上,反射出柔和的银光。整个城市仿佛沉浸在一个安静的梦里。
顾殇和叶羽琋终于整理完所有反馈。关闭电脑,工作室陷入半明半暗的光线中,只有显示器的电源灯还在幽幽地闪烁,如同远方的星辰。
“走吧,”顾殇帮叶羽琋穿上外套,“我送你回家。”
推开工作室的门,一股清冷的空气迎面扑来。脚下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路灯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在雪地上交错重叠。
“还记得我们在美院时的见面吗?”叶羽琋忽然问,她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也是在这样一个雪天。”
顾殇点头:“在美院的那场讲座。你坐在第一排,对我关于‘数字国风’的观点提出质疑。”
“我以为你会生气。”
“恰恰相反,”顾殇微笑,“那是我第一次遇到真正理解我想法的人。”
他们漫步在无人的街道上,回忆着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学术交流,到后来的项目合作,再到共同创立工作室,一起度过《敦煌》开发的艰难岁月,一起面对顾殇的健康危机...每一步都铭刻在记忆里,如同星空中的星座,连点成线,勾勒出命运的轨迹。
到达叶羽琋住的公寓楼下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即将开始。
“明天——不,今天下午见。”叶羽琋说,眼中有着不舍,“好好休息。”
顾殇点头,却没有立即离开。他抬头看向东方渐亮的天空,又回头望向他们来时的路——两行脚印在雪地上清晰可见,从工作室一直延伸到这里,像是连接了过去与现在的一条细线。
“我们的游戏,也会像这条路一样,”他轻声说,“一步一步,走向远方。”
叶羽琋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忽然发现那些脚印在晨曦的映照下,仿佛也闪烁着星尘般的光芒。是啊,每一步都艰难,但每一步都值得。
上楼前,她最后回头看了一眼。顾殇还站在雪地中,身影在晨曦中显得格外清晰。雪花又开始飘落了,点点洁白落在他深色的外套上,如同夜空中的星辰。
他们的星尘,正在这片初雪中,悄无声息地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