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憩日的松弛感被妥善收藏,新一周的晨光透过工作室明亮的玻璃窗,唤醒了新的征程。成员们陆续抵达,虽然脸上还带着些周末的慵懒余韵,但眼神已然恢复了工作状态的专注。公测成功的兴奋沉淀下来,化为了更扎实的前行动力。
九点整,会议室座无虚席。与上周那种大战前的凝重不同,这次晨会的气氛更偏向于一种有序的、充满建设性的热烈。
叶羽琋站在前方,身后的投影幕布上展示着过去几天从各个渠道收集来的、经过初步整理归类的大量用户反馈。
“公测平稳度过,首先要再次感谢大家的全力以赴。”她目光扫过全场,语气真诚,“但现在不是松懈的时候,用户的热情和反馈,就是我们下一步行动的地图。”
她切换幻灯片,屏幕上列出反馈中最集中的几个方面:
1. 构件库丰富度:要求更多风格、更多类型的建筑及装饰构件。
2. 操作便捷性:部分拼接操作不够直观,高级功能学习成本高。
3. 画廊功能优化:搜索不够精准,推荐算法有待改进,希望增加作品合集功能。
4. 社交体验深化:期待更便捷的协作建造、更活跃的社区活动。
“这些都是我们‘创想家计划’蓝图里本就规划好的方向,”叶羽琋继续说道,“现在,用户的需求帮我们排定了优先级。”她看向美术组负责人,“构件库的扩展是当务之急,我们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分主题的构件更新计划。”
“没问题!”美术组长干劲十足,“我们已经有几个新的风格企划在讨论了!”
接着,叶羽琋看向顾殇和程序组:“操作优化和画廊功能、推荐算法的迭代,需要技术侧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推荐算法,我们需要它更‘懂’玩家。”
顾殇微微颔首,目光沉静地落在那些反馈条目上,大脑已经开始快速分析技术实现的路径和难点。
随后,会议进入了更具体的讨论。策划团队提出了针对新手引导优化的方案,建议增加更直观的交互式教学;运营团队则拿出了初步的社区活动规划,准备利用即将到来的节日,举办主题建造大赛,并尝试推出“官方精选”作品集,展示顶尖创造力,也为普通玩家提供学习范本。
讨论热烈而高效,一个个想法被提出,碰撞,筛选,最终形成可执行的任务项,记录在案。
顾殇在整个过程中大多时间保持沉默,只在关键的技术节点上发言,言简意赅,却总能切中要害。当讨论到推荐算法的下一步优化时,他提出了引入更细粒度的玩家行为分析,不仅关注他们最终的作品,也关注他们建造过程中的尝试、放弃和修改,以此来更精准地捕捉其偏好和潜力。
这个思路让叶羽琋和策划团队眼前一亮,这无疑能将“感知引导”推向更深的层次。
晨会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结束时,每个人都带着清晰的任务和饱满的干劲。公测的成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高的起点。他们亲手点燃的星火,如今已呈燎原之势,而他们的责任,就是不断地添柴加薪,让这片星海燃烧得更加璀璨,更加包容,更加贴近每一个创造者的心。
蓝图已然铺开,笔墨紧握在手。属于“星尘”的下一篇章,正式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