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构筑更完善的防空预警体系。
李明华亲自部署了一套独具匠心的土法防空哨外挂系统提示。
他命人打造了数个特制的铁皮大喇叭。
这些喇叭长约两米,喇叭口直径近一米,采用精铁打造,内壁光滑如镜。
这些防空神器被精心安置在凤乡镇周边各个制高点上。
呈环形分布,确保无死角覆盖全镇。
每天白天,都有经过严格训练的民兵战士轮流值守在这些铁皮大喇叭旁。
他们耳朵紧贴喇叭末端,全神贯注地监听天空中的异响。
鬼子的飞机,无论是轻盈的侦察机还是沉重的轰炸机。
其发动机的轰鸣声都会通过这些特制喇叭被放大数倍。
在数公里外就能被敏锐的哨兵捕捉到。
一旦发现敌情。
哨兵们就会通过旗语、哨声等预先约定的信号迅速传递信息。
若是侦察机来袭,只需向团部报告,安抚百姓不必惊慌。
若侦听到大规模机群的轰鸣,则会立即拉响防空警报,组织群众有序撤离。
李明华还特意将凤乡镇及周边村的铁匠集中整编。
李明华深知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性,他亲自向铁匠们说了流水线作业的理念。
在他的指导下,凤乡镇的铁器生产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无论是农具还是其他铁制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都得到了显着提升。
然而,这一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政委李红军和王逸凡多次深入铁匠铺,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因为传统铁匠们向来将手艺视为安身立命的根本。
普遍存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保守思想。
经过反复的思想动员,这些老师傅们终于认识到。
只有打破门户之见,集中人力物力,才能实现规模化生产。
为将来的钢铁厂、机械厂奠定基础,更好地支援抗日救国事业。
在持续的思想教育下。
不仅铁匠师傅们转变了观念。
整个凤乡镇及周边村民的思想觉悟都得到了显着提高。
镇上开办的工人夜校、农民夜校成为传播进步思想的重要阵地。
为根据地的建设培养了大批有觉悟的新型劳动者。
在军民共建的热潮中,凤乡镇的学校正式开学了!
600多名学生欢天喜地地走进课堂。
原先的林家医馆早已容纳不下这么多孩子。
王逸凡亲自协调,将医馆周边的十几栋民宅统一规划。
动员居民们搬迁安置后,对校舍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改造。
说起这所学校,李明华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每天清晨,他最喜欢来到校门口,看着孩子们升旗。
周边的老百姓们更是喜上眉梢。
谁曾想在这战火纷飞的年代,自家的娃娃还能读书识字?
镇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
总要迫不及待地向父母展示当天学到的生字,欢声笑语在街头巷尾回荡。
与此同时,开荒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获得土地的农民们干劲十足,在特战团的号召下。
他们或自发组织,或三五结伴,扛着锄头走向荒山野岭。
短短一个多月,新开垦的土地面积就达到了原有耕地的三分之一!
每当夕阳西下,总能看见满载而归的农民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放眼望去,凤乡镇及周边乡村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学校里传来朗朗读书声,田野间飘荡着欢快的劳动号子。
集市上人声鼎沸,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正是军民同心、共谋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特战团向外拓展的各支队伍中。
特别是靠近长寿县方向的部队,已经多次与新二团的战士不期而遇。
这些偶遇让新二团的战士们惊讶不已。
没想到特战团的活动范围已经扩展到了这里!
若是李明华得知这个情况,定会欣喜若狂。
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战略布局。
通过根据地不断向外延伸,最终与新二团的防区连成一片。
他早就盘算着要与孔捷取得联系,两团合力拿下防守空虚的长寿县城。
眼下县城里的鬼子守军数量不多,正是进攻的绝佳时机。
可惜的是,由于在外活动的各营连尚未配备电台。
这个重要情报暂时还无法传回团部。
而此时,新二团的战士们已经将这个发现层层上报。
在长寿县附近的一个村庄里。
新二团某连连长何山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团部。
连额头上的汗都顾不上擦,就急不可待地向团长孔捷报告。
团长,有个重要情况必须马上向您汇报!
孔捷放下手中的文件,眉头微皱:何山,出什么事了?
我不是让你们去各村发展民兵组织吗?难道是遇到鬼子了?
他打量着这个平日沉稳的部下,心中暗自纳闷:今天怎么如此慌张?
何山那张清秀的面庞此刻涨得通红,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团长,不是鬼子!
我们按计划去了老山铺一带,结果发现那边的村子全被人占了!
占了?孔捷猛地站起身,军装上的铜扣在油灯下闪着寒光。
谁这么大的胆子?要是二鬼子,你们就该直接剿灭。
要是鬼子,你也该派人回来报信,自己留下监视才对!
他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解与责备。
何山急得直跺脚:团长,都不是!是...是咱们的友军!
友军?!孔捷一掌拍在桌上,茶碗里的水都溅了出来。
哪个部队这么不懂规矩,跑到咱们防区来占地盘?
是不是晋绥军?他们这是要搞摩擦吗?
他的眼中已经燃起怒火。
团长...何山的声音低了下去,是...是李明华团长的特战团...
什么?!孔捷如遭雷击,瞪圆了眼睛。
特战团?李明华的部队都发展到咱们这边来了?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
何山,你给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说清楚,一个字都不许漏!
何山详细汇报了他们连队前往老山铺村时的情形。
刚到村口,就看见一队装备精良的战士在站岗放哨。
走近一看,赫然是特战团的战士。
听完这番描述。
孔捷和政委林名杰不由得面面相觑,房间里一时陷入沉默。
过了好一会儿,孔捷才挥手示意何山先下去休息。
待何山离开后,他转向林名杰,眉头紧锁。
老林,你说这李明华把手伸得这么长,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林名杰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事还真说不准。
上次他们攻打凤乡镇,听说歼灭了数千鬼子。
按理说应该伤亡不小,现在该在休整才是。
可谁曾想...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惊叹。
这才多久工夫,他们竟然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我们防区。
这份发展速度,当真了得!
既然都接上茬了,我看得亲自去会会这个李明华
孔捷突然一拍桌子,眼中精光闪烁。
他们这次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肯定捞到不少好东西!说不定能...
林名杰原本听到前半句还暗自点头。
可孔捷后半句话一出口,他顿时哭笑不得。
这位政委无奈地扶了扶眼镜,心里暗叹:我的团长啊。
您这哪是去联络感情,分明是打算去打秋风啊!
可李明华那小子是那么好说话的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