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时,一名宫女莲步轻移,匆匆走进坤宁宫,到了皇后跟前,屈膝跪地,声音清脆又不失恭敬地回禀:“启禀皇后娘娘,二皇子殿下前来探望您。”
皇后原本温和浅笑的面容瞬间焕发出别样的光彩,眼中的温柔与慈爱几乎要满溢出来。她连忙坐直身子,下意识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发髻和裙摆,声音都不自觉地多了几分轻快:“快,快宣我儿进来。”
二皇子身着一袭宝蓝色锦袍,袍上用金线绣着祥龙图案,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华贵的光芒。他步履沉稳却又带着几分急切地踏入坤宁宫,见到皇后,立刻上前,单膝跪地,拱手说道:“儿臣给母后请安,愿母后凤体康泰,喜乐常伴。”
皇后快步走下主位,伸出双手将二皇子扶起,上下仔细端详着他,眼中满是心疼与欣慰:“我儿快起来,瞧你这几天为了你父皇的寿宴奔波,都瘦了。”说着,皇后轻轻抚摸着二皇子的脸庞,动作轻柔而慈爱。
二皇子微笑着说道:“母后勿忧,儿臣身体康健。这几日虽忙,但能为父皇的寿宴出份力,儿臣心中欢喜。今日好不容易得了空,便赶忙过来看看母后。”
皇后拉着二皇子的手,走到主位旁坐下,说道:“我儿有这份孝心,母后十分欣慰。此次寿宴意义重大,全仰仗你和诸位大臣、嫔妃一同用心筹备。你这几日辛苦了。”
崔贵妃和云妃等人见状,纷纷起身,福身行礼道:“见过二皇子殿下。”
二皇子礼貌地回礼:“见过各位娘娘。”
皇后笑着对众人说:“今日难得大家都在,我儿也来了,咱们就一起好好商议商议寿宴的事。我儿,你这几日筹备寿宴,可有遇到什么难题?”
二皇子思索片刻,说道:“回母后,目前大体进展顺利。只是在安排节目环节,儿臣想着既要展现我朝的文化风采,又要让远道而来的使臣们看得尽兴,所以在节目选择上还需再斟酌。”
皇后微微点头,说道:“我儿思虑周全。诸位姐妹也都有自己的想法,大家不妨一起说说,集思广益,定能让这寿宴更加圆满。”
崔贵妃率先开口:“二皇子殿下用心良苦。臣妾近日搜集了一些民间的杂技和舞蹈节目,或许可以为寿宴增添几分热闹的氛围。”
云妃也盈盈说道:“臣妾觉得可以安排一些诗词朗诵和琴棋书画展示环节,彰显我朝的文化底蕴。”
德嫔接着说:“臣妾愿在寿宴的布置上多下功夫,让整个场地更显华丽庄重。”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为寿宴出谋划策。皇后看着大家齐心协力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说道:“有你们这般尽心尽力,这寿宴定能办得精彩纷呈,让四海宾朋都见识到我朝的繁荣昌盛。”
坤宁宫中,众人围绕着寿宴之事热烈讨论着,欢声笑语回荡在宫殿之中,一片和谐而美好的景象。
二皇子嗽了一声,眼神微微向皇后示意,带着几分欲言又止。皇后何等聪慧,立刻便心领神会,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对着众人说道:“今日与诸位姐妹和我儿一同商议寿宴之事,实乃快事。不过本宫忽然想起,还有些宫中琐事需与二皇子细细探讨一番,你们若是谁又有了新的想法,随时都能与本宫说。”说着,皇后摆了摆手,示意众妃嫔退下。
众妃嫔纷纷起身,恭敬地福身行礼,齐声说道:“谨遵皇后娘娘旨意。”。众人退了出去。
皇后携着二皇子的手,缓缓步入了内殿。内殿之中,布置得典雅清幽,檀香袅袅,弥漫着一股静谧的气息。待二人在软榻上坐定,皇后关切地看着二皇子,轻声说道:“皇儿,可是遇到了什么难以言说的事情?但说无妨。看你眉头紧锁,可是有何心事?”
二皇子叹了口气,将之前在安柔公主寝宫所遇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向皇后叙述了一遍,言语中满是忧虑:“母后,柔儿今日甚是奇怪啊。”
皇后蹙眉,“你说她对书画冷淡,还躲开你的亲昵?这确实反常。”
二皇子点头,“儿臣怀疑……柔儿或许并非真正的安柔。”
皇后一惊,“此话怎讲?”
二皇子道:“儿臣记得,柔儿有个习惯,每次看到喜爱的书画,会不自觉地用食指轻敲画卷边缘。今日她却无此举动。还有,她躲避儿臣捏脸,以前她总会笑着躲,带着娇嗔,今日却似避蛇蝎。儿臣实在是担心柔儿皇妹,她平日里活泼好动,对书画更是热爱至极。但今日儿臣带去一幅珍贵的山水画,她却反应冷淡,言辞间也颇为勉强。儿臣试探多次,她都只是说身体乏累,不愿多言。儿臣担心,她是否遇到了什么难以启齿的烦心事。”
皇后闻言,眉头也微微皱起,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皇儿,你的担忧不无道理。柔儿这孩子心思细腻,或许真的有什么事情藏在心里不愿说出。但既是女儿家的琐事,她不愿让外人知晓也在情理之中。你作为兄长,关心她是应该的,但也要注意方式方法,莫要逼得太紧,反而让她更加为难。”
二皇子点了点头,神色稍缓,但随即又露出疑惑之色:“那母后,儿臣究竟该如何是好?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柔儿如此消沉下去吧。”
皇后轻轻拍了拍二皇子的手,语气柔和而坚定:“皇儿,你且放宽心。本宫自有计较。你且照常筹备寿宴之事。本宫会找个合适的时机,亲自去探望柔儿,与她好好谈谈。毕竟,母女之间,总有些话是更容易说出口的。”
二皇子听了皇后的话,微微皱眉,似乎有些不甘心,“母后,儿臣还是觉得应该尽快弄清楚柔儿皇妹到底怎么了。要不然叫柔儿皇妹的大宫女,或者奶嬷嬷来问问?或者她们知道缘由。”
皇后轻轻摇了摇头,“皇儿,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若是贸然将姚嬷嬷叫来,柔儿说不定会觉得我们在怀疑她,反而更不愿说实话了。不过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姚嬷嬷自小看着柔儿长大,对她的脾性最为了解。这样吧,本宫稍后便差人去请姚嬷嬷过来,就说本宫想念她做的桂花糕了,借着这个由头,旁敲侧击地问问柔儿的情况。”
二皇子眼睛一亮,“母后这法子甚妙!姚嬷嬷心思细腻,定能从她那里探听到些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