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2 集 婉拒演讲?低调与谨慎
天辰科技研发中心的会议室里,李砚秋教授拿着修改后的演讲 ppt,眉头皱得很紧:“林总,这 ppt 改得太‘干净’了,连提取物的基本纯化步骤都删了,只讲应用案例,会不会显得咱们没技术含量?科恩教授他们肯定会质疑。”
投影幕上的 ppt 确实简洁得过分 —— 封面是 “长青 1 号应用成果展示”,内容只有食品防腐、木材保护、建材阻燃三个板块,每个板块只有数据图表和实际案例,关于 “如何研发” 的部分几乎空白。
林天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李教授,咱们要的就是‘没技术含量’的假象。赵家在峰会埋了人,就等着咱们露底牌;国际公司也盯着,想抢专利。咱们要是把纯化步骤、分子结构讲出来,不出一个月,市面上就会出现‘仿版长青 1 号’,到时候咱们的优势就没了。”
老陈附和道:“林总说得对,咱们现在的核心优势是‘独家原料’,不是工艺。工艺可以模仿,但陇南红草只有咱们能拿到,只要原料不暴露,就算别人知道工艺,也做不出同样的产品。”
李砚秋叹了口气,把 ppt 放在桌上:“我明白你们的顾虑,但 ImS 峰会邀请的是‘创新研发分享’,咱们只讲应用,会不会被认为是‘技术不够,只能靠应用凑’?反而影响品牌形象。”
“不会。” 苏婉推开门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我刚跟 ImS 中国区代表沟通过,他们说可以调整演讲主题,从‘创新研发’改成‘应用实践’,时长缩短到 20 分钟,剩下的时间留作‘圆桌讨论’。这样既不算违约,又能避免讲太多技术细节。”
林天接过文件,上面是 ImS 代表的邮件回复,明确写着 “尊重天辰科技的调整需求,愿共同保障峰会效果”。他松了口气,看向李砚秋:“李教授,这样您觉得怎么样?20 分钟讲应用,圆桌讨论时咱们多听少说,遇到技术问题就用‘还在优化中’‘暂不对外披露’搪塞过去。”
李砚秋点了点头:“这样也好,至少不会被动。我会跟团队提前演练,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安全答案’。”
会议结束后,林天叫住王猛:“峰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你安排的安保人员要熟悉当地的情况,尤其是赵家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另外,给团队每个人配一个反窃听设备,手机、电脑都要检查,防止被安装监听软件。”
“放心吧林哥,我已经联系了当地的华人安保公司,他们跟我以前的战友认识,可靠。另外,团队的电子设备都会提前送到安全机构检测,确保没问题。” 王猛说。
晚上,林天回到家,母亲正在客厅看电视,看到他回来,笑着说:“小天,今天苏婉来看我,说你要去国外开会?注意安全,别太累了。”
林天心里一暖,走过去坐下:“妈,我不去,派团队去,我在家陪您。”
母亲点点头,又问:“秦云那孩子最近怎么样?上次他托人带的古代点心很好吃,你有空跟他说声谢谢。”
“他很好,在古代开了煤矿,还建了水力工厂,最近在试种新的粮食种子,收成应该不错。” 林天笑着说,心里却想起秦云早上的消息 —— 京城商人想采购 “秦氏煤”,说不定是刺史或者更高层官员的试探,古代线的布局也不能放松。
他拿出手机,给秦云发消息:“京城商人的煤炭订单先拖着,说‘产能不足,优先供应陇南百姓’,别跟他们过多接触。另外,试验田的小麦和稻谷长势怎么样?有没有遇到病虫害?”
秦云很快回复:“先生,试验田的作物长得很好,比普通农田的高一半,叶子也更绿,没遇到病虫害。只是附近的农民都来围观,问能不能给他们留点种子,我没敢答应,等您指示。”
“暂时别给。” 林天回复,“等丰收了,先送一部分给刺史和知府,打好关系,再慢慢推广。古代的粮食安全比煤炭更重要,不能急。”
秦云回复 “明白” 后,林天放下手机,心里却仍有隐忧。赵家在峰会设局,古代线可能面临官员试探,现代线的税务、环保也可能被找茬,多线压力下,任何一步错棋都可能满盘皆输。
第二天早上,林天收到李砚秋的消息:“林总,团队准备好了,明天出发去日内瓦。另外,我收到科恩教授的邮件,说想在峰会前跟我‘私下交流’,要不要见?”
林天皱了皱眉,科恩教授是天然材料领域的权威,私下交流很可能是想打探技术细节。他回复:“见,但要在公共场所,比如酒店大堂,带上一个团队成员,全程录音。交流时只谈学术趋势,不谈具体技术,要是他追问,就说‘受公司保密协议限制,不便透露’。”
安排好这些,林天走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研发中心的大楼。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他知道,这场峰会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 “国际舞台”“技术挑战”,但只要守住核心秘密,稳住古代线和现代线的基本盘,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可他没想到,就在团队出发去日内瓦的当天,王猛突然来汇报:“林哥,税务部门刚才送来通知,说要对天辰科技近三年的账目进行‘专项稽查’,明天就派人来!”
林天的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 —— 赵家果然没打算放过他,峰会的局还没开始,税务稽查就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