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窗的裂痕正悄然延展,新旧交错如雷击后的冰面,恰好将陈默的脸切割成支离破碎的倒影。林昭收回视线,指尖轻轻掠过主控台边缘,果断按下了维生舱警报的关闭键。
心跳曲线已成一条横线,呼吸监测归零。系统提示:生命体征停止超过四分钟。
她没有回头。
警报已停,那条直线横亘在屏幕上,像一道无法跨越的深渊。
飞船正以极高速度冲入电离层,外壳与高能粒子剧烈摩擦,发出“咯吱咯吱”的呻吟,仿佛整艘船都在金属撕裂般的痛楚中颤抖。护盾能量在高能粒子撞击下持续滑落,已跌破三成——每一次跳动都伴随着刺目的红光闪烁,灼得人心头发紧。
突然,雷达轻微震颤了一下。
两枚导弹从后方疾驰逼近,死死锁定飞船尾部推进器。林昭迅速调出弹道预测图,“孤影”系统瞬间完成分析:联邦制式追踪导弹,配备电磁锚头,一旦命中便会释放脉冲网,直接瘫痪动力系统。
距离仅剩一千二百公里,预计一百一十七秒后撞击。
她深吸一口气,将神经接驳频率切换至战斗模式。眼前立即浮现出半透明的数据流界面。氧气压力正在缓慢下降,第三舱段出现轻微泄漏,但尚未影响整体循环;船体结构完整度仅余78%,左翼散热板完全损毁,冷却液回路只剩一条仍在运作。
必须在护盾崩溃前摆脱锁定。
她的手指滑过星域投影图,调出电离层实时气象数据。“孤影”开始比对历史记录,发现粒子密度每隔六分十九秒就会出现一次异常高峰——这不是自然波动,而是大型星际风暴即将爆发的征兆。
那种风暴拥有极强磁场,足以干扰一切信号传输,普通飞船避之不及。可她的救援船体积小、惯性低,若能在风暴初起时精准切入乱流区,反而能借其混乱轨迹甩开追击。
代价是护盾将进一步损耗,稍有偏差,整艘船便可能被等离子涡流撕成碎片。
林昭快速输入三组推演参数,系统最终给出最优路径:保持当前角度全速穿越电离层中层,在风暴开启前二十秒切入边缘,随后沿磁极方向滑行,借助等离子流实现脱身。
成功率:49.6%。
不到一半,却是唯一的生路。
她毫不犹豫地关闭了情感抑制模块的日志记录功能,防止系统因情绪波动中断核心计算。紧接着,将“孤影”切换为战场推演模式,优先级设定为:应对威胁 > 监控船体 > 维持生命。
导弹距离缩短至八百公里。
林昭双手稳住操纵杆,启动手动驾驶,解除飞行限制协议。推进器功率拉满,引擎轰鸣震动整个驾驶舱,支架接连断裂,一块控制面板“啪”地砸落在地,溅起几串刺眼的火花。
护盾能量:14%。
她右手紧握操纵杆稳住姿态,左手飞快操作副屏,重新校准陀螺仪。电离层折射严重,光学定位失效,只能依赖惯性导航和“孤影”的实时修正。
前方云层翻滚,紫红色光芒忽明忽暗,宛如某种远古巨兽在幽暗深处缓缓呼吸。粒子撞击愈发密集,护盾数值跳动得越来越急促:18%、17.5%、16.9%……
就在此刻,维生舱传来一声短促的“滴”。
林昭眼角微动——是陈默的神经接口自动重启,试图连接主脑。可他已经失去意识,不可能主动发起链接。
她没有回应,也没有切断。
导弹距离:三百公里。预计接触时间:四十八秒。
风暴模型提示,最佳切入窗口还有五十二秒开启。误差不得超过七秒,否则航线偏移,后果不堪设想。
她必须做出选择。
要么现在转向尝试规避导弹,但会错过风暴时机;要么赌上一切,在被击中前冲进风暴区。
林昭闭了闭眼,再睁开时目光如刀。她深吸一口气,将推进功率推向极限,同时把护盾最后一波能量缓冲注入防御系统。这会让引擎更难冷却,但她早已无路可退。
飞船猛然倾斜,一头扎进电离层深处。窗外光线被拉成细长丝线,空间仿佛扭曲折叠。警报声此起彼伏,右翼外壳开始剥落,一片金属碎片撞上尾部传感器,雷达顿时出现盲区。
“孤影”标记出导弹轨迹的变化——受环境干扰,它们短暂偏离了原路线,但仍紧紧咬住不放。
这招她在黑市换命时用过三次,每次都能多活五分钟。
林昭双手同时操控两个终端,一边稳住航向,一边悄然激活一个隐藏程序,向导弹发送伪造热源信号。这是她早年混迹黑市时学来的小手段:利用废弃卫星反射红外特征,骗过追踪头的识别逻辑。
信号成功发射。
两枚导弹接近时出现微妙迟疑,轨迹微微偏移。就是这短短一瞬间的停顿,让她抢下了宝贵的三秒钟。
风暴窗口,开启了。
她猛地推下操纵杆,飞船如利刃般直刺那片翻涌的紫色云团。刹那间,所有外部通讯中断,导航系统陷入混乱。磁场强度急剧飙升,“孤影”以本地模式重建坐标轴,依靠陀螺仪与加速度计艰难重建方位。
护盾能量:10.3%。
紧接着,一股巨大的横向力袭来,飞船被卷入狂暴的等离子涡流。林昭死死攥住操纵杆,指节泛白,手臂肌肉因用力而微微颤抖。仪表盘大面积失灵,灯光忽明忽灭,应急灯闪烁不定,如同风中残烛。
身后,追踪信号消失了。
联邦战舰不敢贸然进入,导弹也在乱流中失控爆炸,未能造成实质性伤害。
可风暴仍在加剧。
林昭依靠“孤影”残存的数据重建航向,继续向前。船体承受的压力已达极限,动力系统报警频发,冷却液压力跌破红线,引擎喘息般震颤,随时可能熄火。
但她没有减速。
只要穿过这片区域,就能进入一段无人监控的深空走廊——那里藏着一个未登记的小星域,适合迫降维修。
护盾能量:9.7%。
她终于松开右手,任由操纵杆微微震颤。左手缓缓抬起,指尖轻轻抚过手腕上的纳米手环。它不再震动,温度与皮肤融为一体,安静得像是沉睡已久。
她始终没有看维生舱一眼。
飞船在风暴中颠簸前行,外壳焦黑剥落,露出内部骨架。推进器喷口闪烁着不稳定的蓝光,每一次喷射,都像是燃烧着最后的生命力。
前方,紫色云团逐渐淡去。
风暴边缘,终于显现。
突然,主控台爆发出尖锐蜂鸣——能源核心输出骤降,备用电池未能自动接续。系统警告:动力即将中断。
林昭迅速排查故障,确认是电源切换模块被高能粒子击穿。她必须手动重启继电器,位置在驾驶舱下方的设备井。
她解开安全带,站起身,脚步沉稳地走向检修口。
就在她伸手去拉舱盖的一瞬,手腕上的纳米手环忽然一震。
不是信号,也不是数据流。
是一种有节奏的轻敲——一下,又一下,温柔而清晰,轻轻叩在她的皮肤上。
像小时候,妹妹躲在门后,用指甲轻轻敲她的手背。